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89节
“你二人明日就不必在这守着了,各自点上轻骑沿着草原边界,清扫突厥游骑。”
“李嗣业,你带着人急返寿昌,务必看好家。”
“朱然,你带人前往玉门关,守好瓜州,也要时不时出塞清扫突厥游骑。”
眼看李湛把所有得用的将领们都派出去了,李嗣业等人心里有些着急,欲言又止,李湛当然清楚他们在担心什么,很是豪迈的说道。
“怎么?莫非我李湛就不能打仗了?何况留在我身边的士卒是最多的,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只要你们按我的安排,主动出击,那突厥人就会成草中的惊蛇,要么回突厥王帐报告消息,要么就要去找那支说是在合黎山的伏兵了。”
“只要突厥人的谋划全部暴露,难道你们还打不过他们吗?要不是咱雍地兵少,那还轮得到突厥人嚣张?”
听得李湛此言,在场的众将领们一时哄笑了起来。
“好,那就依殿下所言,咱们这次定要杀得突厥人个片甲不留!”
眼看李湛并不是真的没看破突厥人那么明显的圈套,他们这些将领们也就放心了。
既然不存在中计,那么对上突厥人,在场的雍军将领们没一个带怕的,这样的情绪当然有些不好,说的难听点就是太过轻敌。
可对照雍军去岁的战绩,这样的骄傲也是理所应当的,更何况在座的将领们哪个不是有着多年的厮杀经验,心里还是能拎得清的。
所以,这种军中的骄娇二气就被他们这些领兵大将们转化成了对胜利的渴求,如此一来,军中士气高涨,就是对上看上去无比强大的突厥人,也都显得信心满满。
也没有多在李湛的车内纠缠,得了命令后的雍军行动极为迅速,很快就按照各自将领们的吩咐,四散开来,只在车队附近留了三万步卒,充为李湛的护军。
那些跟着一起迁徙的文臣们也没谁害怕,李湛在这块土地上最出名的可不是别的,正是军事才能呢。
贞观元年春,发生在酒泉的这场战斗昭显了突厥人的勃勃野心,可单单是决心,显然没能让突厥人取得胜利。
如今对酒泉的围城,显出一种极为焦灼的态势,也正是在这种焦灼中,突厥人反倒自己陷入了一种困境中。
名义上号令整个草原的突厥可汗颉利,渐渐控制不住自己手下的部族了,血腥的攻城战让几乎所有部族都开始退缩了。
没有一个人愿意将手中的部众交给颉利可汗,拿去攻城了。
一时间,明明是颉利可汗带十万余众南下的大事,却总是让颉利觉得,自己手中的士卒还不到三五万。
其实要李湛说,原因也很简单,突厥的兵制压根不适合当前的战争形势了。
若是突厥人还在草原作威作福,单纯的部落统兵自然无所谓,凭借突厥人的体量优势,打谁都是赢。
而且在草原上打仗,以战养战,就粮于敌实在再简单不过了,可放到中原,要是突厥一日打不下坚城,它就一日难以找到足够的粮食供应大军食用。
在南下时要面对的攻城战,对人命的消耗也是极大的,草原上本来人口就少,每个能打仗的精锐都会部族首领的心头肉。
试问哪一个部族会那么傻,老老实实把自己的部族放在攻城第一线上?
其实这样的苗头在去岁颉利南下打到长安城下的时候,已经出现端倪了,只是当初唐庭内斗,对边境的关注太小,让突厥人捡了个漏子。
若非如此,绝对不可能在王朝初期出现游牧民族直接打到中原皇城脚下这样的事。
其实说了这么多,突厥人的困境也不单单是一个军制不适应他们的野心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一个集权国家和单纯的部落联盟的对抗中,大概率集权国家会是赢的那一方。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大到可能颉利可汗到死都想不出来,而突厥王帐的设置,也限制了突厥人集权的道路。
所以历史上,在隋末的时候突厥人的存在感还极高,等到了唐朝缓过来,三下五去二就灭了突厥。
如今,面对有李湛在内率领军民的酒泉,突厥人的十余万大军竟是寸步不得前,不就是突厥将要衰落的最好佐证吗?
酒泉城下,到处都是突厥人的尸体,他们连收尸都不敢做,只要有人敢走到酒泉城内百步,雍军的弓箭手就会给他们来下狠的。
这一战打到四月的时候,就连李曼玉也带着一批健妇上了城头,而李湛自己已经有七八天没下过酒泉城头了。
鲜血在城头上肆意的流淌,原来青灰色的城砖早就被染成了暗红色,不少士卒脚下踩着的就是残肢断臂,但时间匆忙,谁也没能来得及收拾,只能任由它们留在那。
无论是李湛带到酒泉的几万步卒,还是之前酒泉城内的新兵,每个人都在舍生忘死的厮杀,就是再愚笨的人,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守城也会迅速蜕变成一位坚强的战士。
每当他们感到疲惫的时候,只要看到还在城墙上巡视的李湛,就能恢复几分气力。
这早就不是一场简单地城防攻守战了。
突厥一方在知道李湛已经进驻酒泉后,展开的战斗是不计代价的。
而李湛一方又何尝不是呢?每一个人都知道,只要突厥人真的攻破了酒泉,他们没有一个能落到好的。
那些本来就承受了相当惨重损失的突厥人要是真的攻破酒泉,等待城里百姓们的只会是屠杀。所以在这里的没一个人,都是把每一天的战事当成是自己的最后一战。
肃州作为边州,当地民众们骨子里的那股子血性也被激发了出来,在守城士卒需要轮替的时候,城中的青壮就会主动上城楼杀敌。
如今的酒泉城头,已经成了一处地狱,既是雍地百姓们的地狱,也是突厥人的地狱。
短短一个月的攻城战,突厥已经死了一万多人了,突厥战士的鲜血挥洒了一地,却没得到任何成果。
更何况,突厥人的损失可不单单是在酒泉城这一处,在合黎山,在玉门关,哪一处地方没有突厥士卒的死讯传来呢?
可以说这一仗打到这个地步,颉利可汗已经输了,可现在的颉利可汗就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不到自己的筹码清零的那一刻绝对不想放弃。
只是……看着酒泉城头上还在高高飘扬的雍地旗帜,依旧站在城头巡视的那个雄壮的身影,颉利可汗的心中出现了些许寒意。
这样的伤亡真的值得吗?
而且就算现在真的能攻破酒泉,自己能得到什么?
颉利可汗不由自主的想到,是李湛的人头?还是说能劫掠整个肃州,弥补此番大战带给突厥的损失?
这都不现实,只要一看并不高大的酒泉城,再想想肃州这样的城池还有五六所,颉利可汗心中的底气就一点点消失。
虽然突厥人在酒泉城下的士卒依旧很多,可士气却在一天天下降,那些一开始不知道突厥南下,最后闻风而动的小部族如今更是后悔。
本来以为是能跟着突厥人捡便宜的好事,来了才知道这是要自己命的坏事,他们谁能愿意把自家士卒消耗在这样残酷的绞杀中呢?
对颉利可汗的怨言也开始在突厥大营中悄然传播开来,草原人的本性如此。
既然首领不能带着自己看到胜利的希望,那换一个首领又何妨呢?
可笑的是,这个时候他们又理所当然的忘记了去岁颉利带着他们在大唐关陇之地大抢特抢的事了。
甚至有不少人再度提起在颉利可汗的统治下,被李湛攻破了突厥王帐,这样一件堪称突厥奇耻大辱的事。
纵然颉利可汗的亲信得到消息后,一直试图弹压大营中这样的风声,可又能有什么用呢?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么多鲜血,已经让突厥人感到难以承受了,特别是这样无谓的消耗,在酒泉城下这么久,一直看不到攻破酒泉城的那天。
而更为糟糕的是,之前放在合黎山的突厥士卒已经被蓝玉剿灭,雍地其他几州的精锐都在缓缓向酒泉靠拢,甚至有人已经再度摸到了突厥大军的身后。
一旦雍军从突厥人的背后偷袭,以如今突厥大营中的士气,恐怕很快就会出现营啸,不战而乱。
颉利可汗得到这样的消息,也只能咬咬牙,砍了几个向他进言希望撤兵的贵族的脑袋,逼着那些部落的首领带兵攻打酒泉城。
战事一下子就变得激烈了。
可就算颉利可汗加大的投入,可酒泉城被攻破的时间还是遥遥无期。
恰在此时,颉利可汗收到了突厥斥候上报的消息,原来在合黎山清扫突厥疑兵的汉骑快要来了。
得知这样的消息,颉利可汗精神一振,这支骑兵不过三千多人,而颉利可汗自己有大军十数万,这波优势在我。
何况,如今的突厥大军实在太需要一场胜利了,就算是胜之不武的那种也可以。
因为颉利可汗的这个选择,突厥人对酒泉城的攻势也就放缓了些,李湛得以从城楼上下来稍稍休息一下。
李湛的心里很是笃定,既然突厥人已经放缓了攻势,要么是打算撤退了,要么是自家的援军来了。
如果是援军来了,大战还会在后面呢,现在正是休息的好时机。
此事,蓝玉正带着人,缓步往酒泉方向移动,并不是他不想快点到酒泉,救出来李湛,而是他手上的兵力太少,要真的一头撞到突厥人的主力,那他这一路就完了。这样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万一影响了大局,蓝玉就真的坐蜡了。
没让蓝玉等多久,雍军的斥候就发现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的突厥游骑,很显然,这批人恐怕就是来找他们的。
蓝玉的心一下就火热了起来,这不是送到自己盘里的菜吗?
而发现了敌人的突厥人先是被吓了一跳,但在看到雍军和他们人数差不多的时候,就立马精神了起来,他们是有这样的自信的。
再者说,雍军还真的没有和突厥的主力正面交过手呢,没有战例他们当然就不清楚雍军的真正实力,有这样的盲目自信也是理所当然。
很是可惜,若是这支突厥骑兵能谨慎一点,至少向他们其他的友军通报下消息,可能都有一线生机。
可谁让他们立功心切,只想到打败这支雍军能带来的好处,却完全忽略了风险。
蓝玉见到这些突厥人不退反进,居然还敢主动向他发起进攻,脸上就露出了一股狞笑。
蓝玉高声大喊道。
“进攻!”
三千雍地骑兵汇集在一起,毫不犹豫的对眼前的突厥骑兵发起来进攻,对面的突厥人也丝毫不虚,双方打马相向而行,每个人都抱着对胜利的渴望。
双方骑兵的正面对抗是激烈且短促的,甚至可以说在刀剑相交的一瞬间,大家就明悟了胜负。
可骑兵和步兵不同,一旦冲起来是没有回头路的。
雍军凭借着自己更为坚固的铠甲,更为锋锐的刀枪取得了一场完胜,三千余突厥战士,被杀的尸横遍野,少有能够四散逃开的。
如今的战场上只留下一些失去了主人的马匹,在那惶惶不可终日。
蓝玉通过这场战斗,对此次击败突厥人更有自信了,只要没人来干扰战事,就算雍军打的时间久一点,但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其实突厥和雍地的战事打到现在,局势还是相当的混沌,谁都说不准战事的最终走向。
在战术上,雍军因为更加精锐,能采用的策略更加多元,总是能一点点蚕食突厥人的少部分兵马。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