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 第111节
“呵,好你个崇祯,来了个金蝉脱壳之计!原本是我们用三万人马拖住明军十万大军,不料现在倒成了明军五千人拖住了我们,太可恶了!”冯双礼骂道。
李定国没有表态,耐心等着派往晋宁的探子回来。第三天,所有探子都回来了,他们证实了明军主力部队攻打晋宁的消息。
李定国问道:“怎么断定明军主力部队全在晋宁?”
一个探子回答道:“我亲眼看见明军攻打晋宁城的情形,人山人海,炮火猛烈,战况异常惨烈。”
一个探子补充道:“按照李将军事先的吩咐,我特别留意明军营中的帐篷数量,估计不少于三万座;又仔细观察了,每一座帐篷都有士兵进出,且晋宁城外明军每天的粮草消耗量很大,足以供应十万人的伙食。”
冯双礼腾地站起来,断然道:“不必怀疑了,种种迹象表明,崇祯确实带领着主力部队去了晋宁,澄江县城里的是疑兵!哎呀,事不宜迟,赶快救援晋宁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明军要是绕过玉溪拿下晋宁,便可以长驱直入兵临昆明城下,李定国和冯双礼的三万人马就失去了战略意义,如同摆设了。
更要命的是,进入云南境内的大西军只有八九万人,刘文秀去禄丰带走了一万,玉溪这里有三万,晋宁有两万,意味着昆明城里满打满算只有三万兵卒!
明军数倍于昆明城守军,孙可望拿什么守城?
李定国倒抽了一口冷气,暗骂崇祯太过狡猾。他踱了几步,冷静下来道:“冯将军,你先带着本部两万将士去救援晋宁……”
“你呢?”冯双礼急忙问道。
“澄江县城里还有五千明军,我担心他们从后掩杀,故而要去拔掉这一颗钉子,以绝后患!”李定国道。
冯双礼点点头,道:“如此也好,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尽全力救援晋宁。李将军,我先行一步,请你务必早些赶来会合!”
“放心吧,一天之内必定拿下澄江县城,说不定冯将军还未到晋宁,我就追上你了。”
两人商议已定,不敢耽误片刻,立即行动起来。冯双礼带着部下火急火燎去往晋宁,李定国则再次下山攻打澄江县城。
午时,战斗打响。
李定国仔细留意过,守城的明军确实顶多只有五千人。出乎意料,守城的明军人数虽少,斗志却非常顽强,这一战打得异常艰苦。
不过这样反倒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如果守城的明军一触即溃,他免不了要多心。明军越是拼命抵抗,越是表明他们不愿意放弃澄江县城,越能证明来攻打此城的决定是正确的。
从正午一直打到傍晚,李定国损失了两千多人。终于,大西军组建起一支敢死队,用炸药炸塌了一处城墙,将士们潮水一般涌了进去。
明军往城里逃跑,李定国盯着那个假皇帝穷追不舍,暗想此人有资格充当皇帝替身,应该也是个重要大臣,抓了他便大功告成了。
一直追入校场之中,明军突然站住了。李定国一下子觉得不妙,怎么明军一窝蜂跑进校场里,逃跑不应该是四处溃散吗?
“不好,只怕上当了……”他一颗心往下沉。
就在此时,忽而校场附近的民房砰砰砰开了门,跑出来许多人,从四面八方围了校场。
这些人都作寻常百姓打扮,但手里拿着精良的武器,且身强体健,眼里凶光闪闪,那眼神中透露出的狠劲,分明就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兵卒才会具备的!
“李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熟悉的声音传来,李定国看向点将台,不知何时崇祯皇帝站在了上面,一脸笑意。
第163章 朕只用一招,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李定国再次落在了李存明手里,距离上一次被擒,还不到十天呢!
许多念头纷至沓来,李定国想明白了不少关节,苦笑道:“我又中计了,陛下好手段,谋略深远哪!”
李存明笑道:“对付李将军这样的英雄人物,朕不得不殚精竭虑。不过深究起来,朕其实只用了一招。”
“一招?”
“还是离间计!”李存明看向李定国,很乐意多跟他聊一聊,耐着性子道,“这一次朕派兵攻打晋宁,又在澄江县城摆下疑兵阵,引诱李将军自投罗网,一切的先决条件还是因为孙可望对你的猜疑。你们将帅不和,朕便能大做文章。”
“试想一下,倘若孙可望全心全意信任将军,朕还能不管不顾梁王山的兵马,从容不迫派兵去攻打晋宁吗?做不到这一点,后面的计策全然无法施展。”
李定国长叹一声,问道:“这么说来,陛下攻打晋宁是真的了?”
李存明道:“朕现下手里有十万士卒,派往晋宁五万,假戏真唱,这一回势必拿下晋宁城。”
“朕知道李将军肯定会派出探子刺探军情,便命令将领们增添帐篷,五万人的用度按照十万人来供应,制造出明军主力部队全去了晋宁的假象。当初诸葛亮对付司马懿,使用了增兵减灶的计策,朕则反其道而行之。”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则留了五万人在澄江县城之中,扮作城中居民,只等李将军入瓮。”
“为了能够彻底打消李将军的疑虑,朕找了一个锦衣卫扮作皇帝,又让守城的五千士卒奋力抵抗,无非是诱导李将军误认为朕摆的是疑兵阵,而与发兵攻打晋宁假戏真唱不同,朕在澄江却是真戏假唱,一步步牵着李将军的鼻子往城里走。”
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问道:“李将军,可还有什么要问的?”
“没了!”李定国摇着头,表情复杂,心里五味杂陈,“一计连着一计,一环套着一环,真真假假神鬼莫测,自叹弗如哪!”
李存明笑道:“李将军莫要灰心丧气,咱们的赌约还没完全达成呢,这是第二次擒住你,还有一次。李将军,请便吧。”
“陛下果然言出必行,是个大丈夫!”李定国道,转身招呼着士兵们退出城去。
走出几步,他踟蹰了一会儿,转回身郑重其事朝着李存明鞠了一躬,态度非常恭敬。
“叮,获得李定国正面情绪值3000”
李存明哈哈大笑,道:“李将军,希望咱们的赌约早日实现!”
“陛下,我一定使出浑身解数,多捱上几日。”
“棋逢对手才有意思,李将军尽管拿出看家本领来,你要是打得朕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朕心里还会高兴呢。朕给李将军提一个醒,朕只用一招,接下来仍旧会使用离间计,请李将军小心提防。”
等李定国的军队出了澄江县城,夏完淳问道:“陛下,您还要使用离间计吗?可一可二不可再三,李定国再上当,那就成了傻瓜啦。”
“李定国当然不会再上当了,但孙可望就不一定了。夏完淳,你可曾听说过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夏完淳皱着眉头思考半晌,拍手道:“臣似乎明白几分了,咱们应该继续从孙可望方面入手,是不是?”
“孺子可教也!”李存明负手而立,眯起眼睛道,“确切地说,应该从冯双礼入手!等着瞧吧,冯双礼会给咱们来一个神助攻的。”
……
冯双礼领兵离开梁王山,匆忙去救援晋宁。他心急如焚,深知晋宁城不容有失,否则自己无法向孙可望交代。
好不容易抱紧了孙可望的大腿,冯双礼就指望着依靠孙可望飞黄腾达了。他用计帮助孙可望登上了大西国主之位,在大西军中炙手可热。
但还远远不够,冯双礼也有野心,他希望能够凌驾于李定国和刘文秀之上!
如果这一次能够辅佐孙可望打败明军割地为王,在大西军中,冯双礼便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故而冯双礼比谁都焦急惊慌,一路上不断催促士兵们加快速度前行。第二日,两万人马过了玉溪地界,却遭到了一支明军伏兵的阻截。
“崇祯还挺有一手,竟然提前埋伏了人马!”冯双礼皱紧了眉头,下达死命令猛攻猛打。
明军的伏兵人数不少,火力凶猛,双方从清晨战到下午,不分胜负,态势胶着。
就在此时,后方突然喊声四起,来了一支身穿大西军军服的队伍,有两千多人。
冯双礼喊道:“李定国将军呢,他在何处?”
有人回答道:“回禀冯将军,李将军拿下澄江县城后,担心冯将军路上遇到伏兵,派我们前来支援。李将军带领着大队人马走在后面,距离此处还有五十里路。”
冯双礼不疑有他,欣喜道:“我正跟明军伏兵打得难分难解,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胜利在望啦!”
当即吩咐士兵们不要阻拦,让这两千多援军深入阵营。可不想这两千多人来到营中,突然拔刀相向,乱砍乱杀。
冯双礼吼道:“你们疯了吗?为何无缘无故自相残杀?”
方才回话的那个将领笑道:“冯将军,我们是明军,假扮成了大西军士兵,何来自相残杀一说?明白告诉你,李定国已经落入我朝皇帝手中!”
冯双礼哇呀狂喊一声,跳上马背,急惶惶道:“快逃!”
明军两面夹击,杀得冯双礼的两万人马屁滚尿流。一路穷追不舍,到了石林地界,冯双礼只剩下三千多士兵了。
后有追兵,前面是怪石嶙峋犹如迷宫一般的石林,冯双礼进退维谷。
听闻追兵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冯双礼跺脚道:“进石林去,暂且躲避一阵!”
明末云南的石林,不像今日一样成为了风景名胜地区,游客可以根据路标的指引自如进出。莫说大西军士兵们不熟悉地理环境,就是当地的彝族人,也不敢轻易深入石林中去。
冯双礼带着士兵们走进去,不多时便晕头转向,迷路了。
高大的石头耸立入云,道路极其狭窄,五千多人拥挤不堪,许多人撞得头破血流。
天色渐渐昏沉,士气愈发低落。
冯双礼安慰士兵们道:“别担心,咱们不熟悉这个鬼地方,明军也成了无头苍蝇。正所谓先入为主,后来为客,咱们把守住几个隘口,便能挡住明军了。”
正说着,士兵们忽而纷纷仰头叫喊,天上飞来上百个热气球。霎时间落下密密麻麻的陶瓷雷,不断炸响。
“啊,明军还有这一手?吾命休矣!”冯双礼绝望了。
可空中的明军只进攻了一个来回,便往石林外退去。有许多明军士兵齐声呐喊起来:“冯双礼,李定国跟我朝皇帝打赌,他迟早要归顺大明朝。看在李将军的面子上,放你一马!”
呐喊声持续了很长时间,渐渐寂静下去。
此时夜幕降临,石林中伸手不见五指。冯双礼和部下们大气也不敢出,屏气凝神躲了良久,确定明军撤走了,才敢动弹。
在石林中折腾了将近一夜,冯双礼终于找到了出路,脱离了险境。他也没心思去救援晋宁,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昆明。
刚见到孙可望,冯双礼就叫道:“国主,不好了,李定国果然有狼子野心,他要投降崇祯!”
第164章 反目成仇,刘文秀之死
“李定国当真背叛了孤,投降了崇祯?”孙可望脸色阴沉,斜瞅着冯双礼道,“前些日子你写信汇报军务,还对李定国称赞有加,怎么如今转变了态度?”
冯双礼为了开脱自己兵败的罪责,只能一股脑将污水泼到李定国头上。他何尝没有怀疑明军使诈挑拨离间呢?只是骑虎难下了。
“国主,末将前些日子受到李定国的欺瞒,他太会演戏了,原来这一切全是阴谋诡计。李定国跟崇祯有过什么赌约,反正明军士兵们都是这么说的,铁定错不了!”
“赌约?”孙可望警觉起来。
当即派出探子,很快就搞清楚所谓的赌约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