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39节

“啊?”朱祁钰愣了一下,赶忙说道,“若皇上不放心,臣弟代皇上走一遭就是了!”

朱祁镇摆摆手,说道:“你还是留在京师吧,两次监国都深得朕意,朝中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更何况有曹卿家等肱股之臣相辅佐,朕放心!”

曹鼐见状,赶忙说道:“皇上若是不放心,便让臣去走一遭吧!”

“你们就不要争了!”

朱祁镇面露不耐烦之色,说道:“伱们两位也不是外人,朕就直说吧,让朕每天坐在奉天殿批阅奏折,属实枯燥无味,还不如出去看看。你们不总是说,为君者,当有爱民之心,如今朕出去体察民情,也算是循了圣人之道吧?”

“这个……”

曹鼐竟然一时语塞,是让你爱民,可是,没听说过当皇帝的天天不上朝,出去乱跑的……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一个当皇帝的,就该干皇帝的事,老出去跑算怎么回事啊?

可是,看皇上的意思,是已经打定主意了。

既然劝不住,那就按规矩办吧!

“既然皇上要出巡漠北,臣回去后和礼部商议一下行程……”

“别,千万别!”

朱祁镇连连摆手,急急忙忙地说道:“若是跟礼部说了,只准备就要一个月,漠北天寒,再等下去就要下雪了,朕可不想出去受冻!”

曹鼐明白了,皇上这是准备偷着跑。

这可不行啊,万一出点什么事,岂不是要乱套了?

“皇上,您是一国之君,且不说礼仪的事,从安全角度考虑,若是……出点什么差错,可如何是好?”

曹鼐心中暗暗叫苦,你要是真的出了意外,引得朝堂震荡,可不是闹着玩的!

“曹卿家放心,漠北已是大明国土,还能有什么危险?”

“臣不敢苟同,皇上,臣以为这件事必须要跟礼部打个招呼,免得以后臣出门的时候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朱祁镇笑吟吟地说道:“曹卿家所言极是,不过朕现在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过几天,朕专门召见礼部商议此事,如何?”

他现在有些理亏,毕竟,皇上动不动就跑路,确实不合规矩。

曹鼐隐隐感觉到,皇上表面答应,却更像是权宜之计。

心中不由得感慨道,皇上,你变了!

以前的你多单纯啊,特别是刚刚继位之时,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都在,那时候大家感觉皇上特别懂事,除了宠信王振,基本上没犯过什么错误。

可是现在,王振已经被噶了,还是皇上亲自下的旨。

更让人意外的是,皇上就仿佛彻彻底底变了个人一样,让人捉摸不透。

比如说此时,虽说嘴上答应了,却不知道心里琢磨什么鬼点子呢!

“既然如此,那臣就先告退了!”

“恩,去吧!”朱祁镇抬起头,说道,“郕王,你留一下!”

曹鼐行礼退去,房间里面只剩下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二人。

此时此刻,朱祁钰有些紧张,不知为何,每次单独和皇上在一起的时候,都感觉莫名地紧张。

就好像……皇上知道他在想什么,知道他即将要做什么……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你会是什么感觉?

朱祁镇看着朱祁钰,问道:“你是不是在担忧朕的安危?”

“回皇上,臣弟……确实担心!”

朱祁钰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朱祁镇突然问道:“只是担心吗?”

“这个……”

朱祁钰犹豫了一下,那种感觉又来了,自己心里想的什么,又被皇上看穿了。

事到如今,他也只得硬着头皮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皇上若私自出巡,怕是……于礼法不合……”

朱祁镇笑了笑,说道:“你呀,哪都好,就是太看重这个礼字了!”

听到这里,朱祁钰大为不解,自古以来,人们就将礼法看的极重,甚至在周朝,礼法曾是治国之策,怎么到了皇上嘴里,反倒如此的不以为然?

“皇上,礼法乃祖宗之成法,治国之根本,为何,为何……”

“为何朕从来不拿礼法说事,是不是?”

朱祁钰点了点头,诚然,皇上在处理任何事的时候,很少主动谈及礼法,反倒是更注重律法和证据。

春秋战国时期,曾有过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便有法家提倡依法治国,反对儒家思想的礼。

可是,到了秦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圣人成了五千年来第一圣贤,天底下所有的读书人都成了儒家学子,读的书,遵的礼,都是儒家的。

现在回过头来去看皇上的所作所为,竟隐隐有法家的风范。

朱祁镇似乎看出他的疑问,而他今天,也准备好了给小老弟上一课。

“怀恩,你先出去!”

怀恩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赶忙放下茶杯,转身出了门。

朱祁镇微笑着说道:“今日此处,只有你我兄弟二人,自当是闲聊,尽可畅所欲言,就算是说错了也没关系,朕保证不会怪罪!”

朱祁钰纠结了许久,似乎在暗暗下定决心。

“臣弟以为,以礼治国乃是圣人之言,我辈自当遵循圣人之道,皇兄为一国之君,若率先破坏了礼制,到时候天底下人纷纷效仿,岂不是礼乐崩坏,国将不国?”

朱祁镇并没有急着去反驳他,因为在当时人来看,这些确实就是真理。

可是,真的对吗?

以礼治国,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礼制去治理国家。

孔子的原话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耳且格。

大致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去整顿他们,百姓就会避免于犯罪而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教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会有归顺之心。

这个礼,就是周礼。

周礼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谓的礼法,就是当时社会的规则,也可以称之为法律和法规。

可是,关于孔圣人言的解释权,永远掌握在读书人手中。

这些人每天读圣贤书,动不动就寒窗苦读十余载,如此辛苦,为了什么?

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有识之士,立志齐身修家治国平天下,可是,大多数人,或者说大多数平庸之辈,是没有这份远大抱负的,他们读书,只为了两个字,名和利!

读书,只是他们追名逐利的工具,自然而然的,会将圣人所说过的话,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出来。

无论怎样解读,始终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大化争取自己的利益。

就好比民国时期,为何那么多人天天怀念大清?

难道只是思维保守吗?

不!

因为只有在大清,他们才拥有权力和地位,他们才能做人上人。

他们拥护的其实不是什么大清,而是自己的利益!

当代的读书人亦是如此,他们尊重皇权,因为他们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全部来自皇权,若皇帝没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与此同时,他们又费尽心思去钻营,去圈土地,捞银子,而且会名正言顺地说,圣人的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遵循圣人之道!

在朱祁镇看来,这种行径大致上可以概括为,既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名利你全拿了,完了别人还要给你歌功颂德,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全天下的蛋糕就这么大,你多吃一块,别人势必就会少吃一块,你抢了人家的蛋糕,还要让别人称赞你大公无私,品德高尚,这可能吗?

朱祁钰现在就是典型的,被读书人忽悠瘸了的那种。

其实,不仅仅是他,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是如此。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于谦那么大公无私,心怀天下,大多数人都是蝇营狗苟之辈,他们会联合起来,一起忽悠你。

因此,大明的皇权,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靖难皇帝朱棣,其他的,都会被限制君权。

历史上,正德皇帝说紫禁城年久失修,我想住新房子,满朝廷的大臣站出来叫喊,劳民伤财,非明君所为。

背地里,这些人给刘瑾的孝敬钱,足够盖十座紫禁城了。

崇祯皇帝说国家有难,大家捐点钱吧,所有人都说没钱,皇后周氏偷偷给自己的爹塞了五千两银票,结果第二天,她爹捐了三千两……

等到闯王入京,将那些王公大臣打了一顿,随随便便就抄出来七千万两银子!

因此,朱祁镇不可能去任由那些大臣们摆布。

与此同时,他也想让自己的小老弟领悟到这一点。

自己不在之时,还要指望小老弟看场子呢!

“既然是闲聊,那么,朕也就想到什么说什么了,若说的不对,你也别太在意。”

朱祁钰赶忙说道:“皇兄请讲!”

首节 上一节 139/5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开局签到十倍吕布战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