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88节
难道,真的让我拿出微积分,才能镇得住你?
可是……我自己微积分也没学明白……
“说说看,怎么算的?”
于谦长长呼出一口气,然后说道:“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
朱祁镇的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了,思来想去,微积分的知识好像忘得差不多了……
“好,听第三题,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这道题虽然比不上微积分,却也很有难度的。
有一堵五尺厚的墙,两只老鼠分别对着打洞,大老鼠第一天能挖一尺,小老鼠亦然。而之后每天,大老鼠的速度都是前一天的一倍,小老鼠则是前一天的一半。问这堵墙几天能打通,且大老鼠和小老鼠分别挖了多少。
这是一个变速运动的相遇问题,难就难在变速,古人的数学方法有限,并没有现在的代数函数这种工具,不信你还能答得出来!
就算你用最笨的办法,一天一天去推导,也行不通。
第一天的时候,大老鼠打了1尺,小老鼠1尺,一共2尺,还剩3尺;
第二天的时候,大老鼠打了2尺,小老鼠打了0.5尺,这一天一共打了2.5尺,两天一共打了4.5尺,还剩0.5尺;
第三天按道理来说大老鼠打4尺,小老鼠0.25尺,可是现在只剩0.5尺没有打通了,所以在第三天肯定可以打通。
问题的关键,就是第三天并不是完整的,这个0.5尺需要拆开,最难的就是这里,看你怎么拆?
可是,接下来于谦的举动却再次让他惊掉下巴。
只见于谦拿过来纸笔,列出一道道算式,似乎这道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朱祁镇忍不住凑上前去看,却发现……看不懂!
像是方程组,又像是矩阵,总之,很玄乎……
这一次,于谦耗费的时间并不多,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朱祁镇呆呆地看了半晌,无奈地问道:“这个世上,就没什么问题能难得住你吗?”
“皇上何出此言,臣只是在读书的时候,看过一些四书五经以外的书,对于这些算术问题略知一二。”
“你给朕讲讲,最后一道题是怎么解的?”
于谦指着纸上的数字说道:“回皇上,这个方法叫做盈不足术,专门解决各种亏盈问题……”
朱祁镇认真听完,突然发现这个盈不足术好像和方程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很相似,却不完全一样,一时之间,竟然分不出哪个更高明些。
猛然间,他心中变得欣喜起来,一直以来,自己都在担心一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发展自然科学会很难,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哪怕自己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能说改就改。
可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最基本的数学来说,古人分明是做过研究的,而且研究的很深入,只是朱元璋规定了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读书人就不会去关心四书五经以外的东西,从而导致,很多前人留下的瑰宝都被埋没了。
特别是到了清朝,科举制度更加严苛,并且大兴文字狱,除了四书五经以外,任何书都有可能成为禁书,导致读书人的知识面更加狭隘,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情况更加明显。
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扣响大清的国门,世人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因此,从那个时代开始,有志之士开始全方位学习西方,他们学习西方人的先进理念,学习西方人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人的一切,甚至包括他们的宗教信仰,与此同时,他们将自己祖先留下的东西,当作糟粕,恨不得一股脑全部丢弃。
这个问题的根源,当然是大清的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可是,再往前捋一捋,大明的责任也不小。
任何时代,都不可止步不前,否则,你就会被时代淘汰,就会落后,就会挨打!
因此,大明的变革必须进行!
就算老子这个皇帝位子不稳,这场变革也势在必行!
“于谦,谢谢你,你帮了朕大忙!”
于谦一头雾水,这三道题很重要吗?
朱祁镇继续说道:“现在朕不想说太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大明必须要做出改变,这将是一场战争,于谦,朕需要你帮朕打赢这一仗,你可有信心?”
于谦当即说道:“臣谨遵圣旨!”
朱祁镇摇摇头,说道:“这不是遵旨的问题,朕不想勉强你,你一定要知道这场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若大明不作出改变,迟早有一天,会被人踩在脚下,朕不想看到这一天,你明白吗?”
于谦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道:“臣……好像明白了!”
“那好,朕的这本改革策划书交给你,你下去以后将其完善一下,咱们君臣要轰轰烈烈干他娘的一场,干赢了,流芳百世,大明再辉煌个几百年!若是败了,你和朕都将成为后世史官笔下的罪人,遗臭万年,更重要的是,大明将走向衰亡之路。所以,这一仗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只能胜,不能败!”
于谦看到朱祁镇脸色凝重,本想再问一句,却又不敢问。
“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朕没拿你当外人,你也别在朕的面前见外!”
朱祁镇对于谦,是真的毫无保留。
不说前世造的孽,仅仅从治国之才,于谦的作用就不是一般人能替代的。
“那……臣多问一句……”
于谦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的意思臣明白,不过,为何皇上如此急迫?北元已经平定,我大明的边境扩充到斡难河畔,东南沿海的倭寇也刚刚平定,南边的诸如安南国等,并没有和大明一战的实力。我大明眼下既无内忧,又无外患,若要推行新政,当徐徐图之,不知皇上究竟在担心什么?”
“你还是不明白!”
朱祁镇缓缓摇了摇头,说道:“推行新政有多困难,你应该清楚,其实,朕早就有打算,却一直不能实施,就是因为这其中牵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幸好这一次南京的谋反案给了朕机会,若是不趁机将做出改变,等以后,怕是更难实施了。”
于谦点点头,又问道:“臣是担心,若是强行推行新政,严重的话,说不定会闹出人命案……”
“朕要作出改变,就不怕闹出人命,而且,朕并没有将那些士绅们逼上绝路,新政之下,他们依然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们有钱,有地,完全可以开办作坊,或者是经商,总而言之,只要肯努力,得到的回报不会比现在少,朕要革除的是那些手里掌握大量土地,整日什么都不干,只会压榨百姓的废物,国之败类!”
于谦听到这里,终于理解了朱祁镇为何如此急着做出改变。
想要国富民强,必须全员动起来,靠着压着百姓积累财富的,对于国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你做生意,开作坊,这些行为不但自己赚银子,还能带动就业,百姓们日子也能过得好一些,因此,皇上的策划书中,鼓励大家都走出去,动起来。
若是这些变革能够实施,那时候的大明会完全不同,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请皇上放心,臣于谦立下军令状,若臣还有一口气在,新政便进行到底!”
朱祁镇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有你在,朕身上的压力就小多了,既然要变,先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开始,丈量土地,摊丁入亩,先在南京及周边展开,做出个表率来,然后推行全国!”
于谦想了想,又说道:“皇上,恕臣直言,锦衣卫抓了太多人,南京六部的官员少了三成,甚至有的衙门,一半人没了,没有人……工作不好开展啊,臣建议,还是先把这些空缺补上。”
朱祁镇摇头道:“还补什么啊,南京六部全撤了,不要了!”
“啊?”
于谦再一次愣住,什么情况?
“朕说,南京六部直接撤销,紫禁城保留,应天府保留,其他的衙门全撤掉,至于那些官员……正好去补地方官员的缺,朕已经拟好诏书,明日便下发。”
于谦脸上很是震惊,南京行都不要了?
说不要就不要了?
众所周知,大明有两座都城,一个南京,一个北京。
太宗皇帝朱棣迁都之后,南京城一直保留,作为陪都,行使着一部分朝廷的权力,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假如有一天,北京城守不住了,皇帝可以撤回到南京,这里有一套完整的朝廷班底,立即可以投入运转。
历史上,崇祯皇帝面对闯王大军,本来是可以南迁的,可是,他最终选择了自挂东南枝……
第190章 四海商行
对于朱祁镇而言,南京陪都早就可以取缔了。
在这里的官员,都是来养老的,他们拿着足额的俸禄,每天喝茶扯淡,人事不干,即便如此悠闲的生活,竟然还不知足,背地里策划造反!
本来就看你们不顺眼呢,现在好了,自己往枪口上撞!
南京陪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万一北京城沦陷,可以迅速在这里构建起第二套朝廷班底,事实上,这个作用自始至终都没有用得上。
历史上唯二两次有迁都可能的,第一次是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很多人建议南迁,被于谦否了,然后景泰帝朱祁钰站了出来,任命于谦为总指挥,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还有一次,就是明末,李自成打到了北京,崇祯皇帝确实想过南迁,可是,架不住满朝官员不同意。
用他们的话说,君王死社稷,你不能走,要死也死在北京,结果,就真的死在了北京……
再然后就是短暂而废物的南明政权了,一群猪一样的藩王抢皇位,苦苦支撑了十八年。
就这十八年,还是靠着清军和李自成对掐,没人理会南京,算是白捡来的。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南京陪都,陪了个寂寞?
既然徒自耗费钱粮,还养着大量闲人,不如直接取缔了算逑。
这一次谋反案中,抓了大量官员,特别是在查东南沿海走私的时候,又查出一大批,江南的官员有近半数被牵连进来,若是填补这个空缺,又要耗费大量人才,还不如直接取消南京朝廷,将南京六部剩下的官员去填补地方上的空缺。
更何况,现如今的大明兵强马壮,疆域万里,真要被人把京师都打下来,自己这个皇帝……干脆自裁算了。
还迁都,迁个屁!
于谦却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觉得,皇上的决定太过不可思议,毕竟是祖宗成法,怎么到你手里,说改就改的?
改土地,改民籍,改军队,还要改科举,现在竟然连南京说取缔就取缔?
伱就不担心,太祖太宗晚上来找你谈人生吗?
饶是于谦这般开明之人,也忍不住摇头叹息。
看着手里的新政策划书,可以看出,皇上的初衷是好的,若是能够顺利实施,大明的综合国力必然会出现飞跃式的提升。
上一篇:大秦:开局签到十倍吕布战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