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320节
几乎每过一段时间,手里头的银子就变得不值钱,这个时候,那些手中有大量白银的士绅,会倾向于疯狂的购买土地,因为土地是不会贬值的。
“……所以当务之急,是寻找到一个新的盈利点。而对付土地兼并,就绝对不能留情,得往死里去打,堵死他们的兼并之路。与此同时,鼓励这些手里有银子的人,进行作坊的投资。”
“所以县里采取了许多的举措,比如,低价的给予窑厂和作坊的用地,帮助他们改进工艺,总而言之,能帮的尽量去帮。这其中,肯投资作坊的人,大多都是有些资产的人,就如那个叫夏文晖的人一样。”
“这夏文晖说白了,也是士绅,却和以往的士绅大不相同,他们有学识,有见地,容易接纳新鲜事物,并善于研究政策,知道朝廷有什么需要,因此,他们可以赚到银子。”
“臣在这里,其实就是让这些新的士绅阶层来做一个榜样,告诉天下人,这世上除了土地,还有东西有利可图,等这一批人挣了银子,那么将来,迟早有越来越多人愿意参与其中。”
朱祁镇突然问道:“朕有一点不明白,你也属于士绅阶层,看待新政,就没有怨言吗?”
陈世清赶忙回道:“臣没什么远大的抱负,只不过为任一方,希望为当地的百姓多做些事,至于说到土地、钱财,臣得到的已经够多了,这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要那么多有什么用?”
朱祁镇现在对此人愈发欣赏,幸好除了蔡家沟这么一档子事,否则,这样的人才就被埋没了。
大明不乏好的官员,可问题是,当一个阶层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如果你不随波逐流,反而成为被打压的对象。
在这种局面下,越是为百姓着想,不去趋炎附势的官员,越容易受到排挤,陈世清二十七岁做官,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要能力有能力,要成绩有成绩,却也只做到知府,还被贬了,上哪说理去?
“那好,你再说说对士绅的看法。”
陈世清点点头,说道:“大明开国百年来,士绅问题尾大不掉,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比如说隐户,如果地主家在乡间拥有大量土地,他们当然会瞒报人丁,能瞒多少就瞒多少,毕竟这些人力,绝大多数,便成为了他们的奴婢。可新政要求的是清查隐户,如此一来,这些隐户和奴婢就获得了自由之身,新的作坊主便可用较低的价格,雇佣这些人力。倘若这人力还在乡间的士绅手里,那么一个作坊上上下下数百号工人,从哪里来?”
“再说这粮食,在以前,粮食都是掌握在某些大户手里,其余的百姓,虽有些人有土地,可绝大多数人,种出来的粮食不过勉强果腹。因而,这些士绅是很容易凑在一起操控粮价的,粮价的波动若是过大,对于这些士绅作坊主们而言,可不是好事。”
“除此之外,彼此之间的利益取向已是不同,自然而然,就免不了会有理念之争了,这一争,想要停下却是不容易,最终的结果,只怕是彼此反目成仇。臣在基层为官,清楚地发现,若是仅凭着县衙的力量去对付那些士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朝廷的圣旨强压着。可这样的高压,能一直延续吗?因而,将来迟早还要仰赖走出了乡间的士绅们,作为帮手。”
“再者说了,其实经商的官宦和士绅也不是没有,不过他们大多不进行生产,只凭借着特权单纯进行贩卖。可是,如夏文晖这般从事生产的士绅不同,他们的资产是落了地的,需要招募大量的人为之做工,这可以缓解一些流民的问题,生产出来的商品,也会这天下有许多的好处,不敢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可至少现在是利大于弊。”
听到这里,朱祁镇发自内心地感慨地道:“真没想到,你竟想得如此深远,嗯,了不起!”
陈世清行礼道:“臣在地方实施新政之时,每每感叹,皇上才是真的了不起,臣唯有兢兢业业,恪守本分,方能上无愧君恩,下无愧百姓。”
朱祁镇忍不住站起身,喊道:“樊忠,叫曹鼐过来!”
“是!”
樊忠在门口答应一声,不多时,曹鼐便到了。
“臣曹鼐叩见吾皇万岁!”
“曹卿家请起!”
朱祁镇冲他摆了摆手,直奔主题:“吏部尚书的人选定了吗?”
自从陈荣被贬,吏部尚书的人选一直空着,目前吏部的大小事务由左侍郎全权负责。
明眼人都知道,陈荣在京师经营多年,学生遍布朝堂,官复原职是早晚的事。
曹鼐说道:“陈大人乃是永乐朝的进士,四朝元老,本以为受了牵连,下放到永平府锻炼一段时间,便可……唉!”
说到这里,他重重叹了口气。
今日一见,陈荣这家伙似乎脑子坏掉了,看不出皇上很喜欢夏文晖吗,却非要逞口舌之快,与人争吵,结果还……吵不过!
就这德行还想官复原职?
做梦去吧!
朱祁镇指着一旁的陈世清,又问道:“你看他行不行?”
曹鼐突然感觉有点懵,什么情况?
“皇……皇上,您是说……他?”
“对,就是他!”
陈世清也有点懵,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曹鼐搔了搔头,问道:“这个……怕是……不合适吧?”
朱祁镇却不为所动,问道:“有什么不合适?”
曹鼐看了看陈世清,脸色有些扭曲:“陈知县……治理地方有功,不过,只是个七品知县,吏部尚书乃是正二品,差的有点远啊……”
朱祁镇说道:“他是知府被贬下来的,先官复原职,然后再进吏部,不就行了?”
“就算官复原职,知府是四品,直接升任正二品尚书,怕是……难以服众。”
大明朝的一品官员只是个虚职,正二品就是最大的官,想要从知府直接升到尚书,确实不大和规矩。
陈世清此时终于反应过来,方才皇上问了自己那么多关于新政的种种看法,原来是要提拔自己,而且,还是直接给个吏部尚书当当,这样的好事,平日里做梦都梦不到。
“启禀皇上,微臣所做的都是分内之事,曹大人说得对,不能坏了规矩。”
朱祁镇看到陈世清居然还能居功不自傲,更是难得,于是对曹鼐问道:“内阁对吏部尚书的人选是怎么定的?”
曹鼐如实道:“臣等议过此事,认为最合适的人选,当属应天府尹商辂。”
府尹和知府却又不同,在大明朝,只有顺天和应天设府尹,正三品。
按理说,正三品的府尹应该先给个从二品的侍郎,然后更进一步,扶正为尚书。
可是商辂却不同,他在南京负责南六省的新政,特别是江南地区,本就是大明最重要的赋税来源,新政能否顺利在全国实施,他这个位置非常重要。
自打商辂赴任以来,江南地区的新政已经步入正轨,这样的功劳就算跳一级也完全说得过去,其他人就算心中有怨言,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果是永平知府陈世清,甚至现在还只是个知县,直接去当个尚书,就离大谱了。
朱祁镇思索片刻,点头道:“既然已经定了,那就给商辂发调令,关于陈世清……先官复原职,然后再调任户部,右侍郎可以吧?”
曹鼐心中暗暗琢磨,既然陈世清是个人才,又深得皇上的赏识,提拔肯定是要提的。
官复原职,就是四品知府,再调任户部任右侍郎,虽然步子迈的有点大,总比知县升尚书靠谱的多。
“此事老臣不能妄下定论,需要回去和其他阁臣,还有吏部、户部商议一番。”
朱祁镇点了点头,曹鼐能这么说,就表示答应了。
至于他说回去找人商量,无非是走个形式而已。
陈世清也是个明白人,听到这里,赶忙叩拜。
“臣叩谢圣恩!”
朱祁镇摆摆手,说道:“客套话就免了,朕调你去户部,是要继续推行新政,到时候,你所面对的就不是区区一个迁安县,一个永平府,而是全天下的士绅阶层,朕想问问你,准备好了吗?”
陈世清叩首道:“请皇上放心,臣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朱祁镇又想到一件事,说道:“那个夏文晖也不错,是个人才,你走之后,让他任迁安知县,怎么样?”
“这个……”
陈世清面露难色,看向身旁的曹鼐。
曹鼐也苦着脸,说道:“皇上,夏文晖经营作坊是个好手,可他毕竟只是个秀才,我朝没有秀才做官的道理。”
朱祁镇淡淡一笑,道:“这个好办,就说为了表彰此人敢为新政之先,特赐他一个举人身份,举人就可以做官了,陈卿家不就是举人出身吗?”
曹鼐心中不住叹气,人家陈世清是正儿八经的举人出身,不是赐的。
而且,人家是从县丞做起,一步一步升上来的。
你现在倒好,先是给人赐个功名,然后直接委任知县,这样……让我很难做啊!
朱祁镇见他不说话,顿时沉下脸,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曹鼐很无奈,只得回道:“没问题,臣回去就拟旨!”
第308章 破格提拔
(昨天晚上章节发重复了,已改正)
吕宋岛,议政厅。
自从吕宋归入大明版图之后,原来的王宫也正式更名为南洋议政厅,郕王朱祁钰被任命为大明第一任南洋总督,负责南洋地区军政民事大权。
此时的南洋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比如爪哇、文莱等弹丸小国,有心依附大明,却被安南、苏丹、吕宋等国家拦在中间,整个南洋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格局。
现如今大明强势扩张,安南、占城、吕宋全部归入大明版图,周围的小国终于有了机会,纷纷派出使臣,主动向大明示好。
朱祁钰自从来到吕宋之后,对南洋的情况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以为,大明才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却没想到,区区南洋这些岛国,竟然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农业和渔业自是不必多说,黄金、白银、香料、象牙、蔗糖全都是中原稀缺之物,仅仅用于内部贸易,其价值已经相当惊人了。
与此同时,襄王已经带着兵马进驻大洋洲,据说那边地广人稀,只分布着一些茹毛饮血的土人,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住脚跟。
大洋洲的地形很奇怪,大部分是高山荒漠,甚是贫瘠,只有很少一些地区适合居住,可是,根据随行的科学院勘探队声称,在大洋洲的西部沿海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铁矿和煤矿。
煤和铁是搞建设最重要的两种资源,这下子,大洋洲算是彻底火了。
其他藩王听说这个消息,一个个都亢奋起来。
这些人自从接到分封的旨意,对前途一直很渺茫,虽然脱离了皇权的束缚,可以自己闯一番天地,可是,一想到从此要放弃安稳舒适的生活,前往那些不毛之地,心中很不是滋味。
现如今,他们看到吕宋岛、大洋洲等地蕴含的丰富物产,心情立刻变得美丽起来。
朱祁钰有着丰富的监国经验,经营南洋也算是得心应手,把各项事务处理地井井有条。
这一日,他正在看卷宗,突然有人前来通报。
“启禀殿下,海上出现一支船队,请求靠港休整!”
上一篇:大秦:开局签到十倍吕布战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