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95节
听到于谦这番话,似乎很合理,可是……
朱祁镇也察觉到这两位的表情不大对,便说道:“襄城侯、泰宁侯,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
李珍皱着眉头说道:“于大人这番话确实有道理,可是,可是……”
看到他吞吞吐吐的样子,于谦直接说道:“襄城侯,你是不是想问,为何太宗皇帝伐漠北的时候没有这么做?”
李珍挠了挠头,没有吱声。
他是有疑问,但是他的身份却不允许他质疑太宗皇帝的决策。
于谦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道:“其实,我们要面临的问题,和当初一模一样,就是漠北土地贫瘠,不适合开垦。”
“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他们的立足之本,其实不在于什么骑射,只因为他们太穷而已,放到磨盘里,连颗油星子都榨不出,对他们发动战争,打了也是白打,徒劳耗费国力和民力,糟蹋了无数的钱粮!”
“假如说,江南富庶之地突然出现一个国中之国,我敢保证,明日满朝文武就会疯了似得要将这国中之国灭的渣都不剩。”
“可是漠北不一样,自汉以来,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将草原上的匈奴人打的望风而逃,然而,占领的土地却一钱不值,就算将百姓迁徙而来,也种不活粮食,最终还是得迁回关内。无论是当初的匈奴人,还是后来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不断有新的游牧民族在大漠之中崛起,袭扰中原,烦不胜烦。”
李珍恍然大悟,说道:“所以说,事情的关键是要在大漠种上粮食,种上了粮,百姓就能定居下来,是不是这个意思?”
于谦点头道:“正是此意。”
陈瀛随之问道:“虽然漠北贫瘠,不适合种粮,可是,我们可以效仿蒙古人放牧啊,他们可以在这里放牧,我们为何不可?”
于谦摇了摇头,说道:“所谓的放牧,并不是你圈一块地就完了,牛羊想要养的肥,必须要有充足的草料,一处的水草吃干净了,就要去下一处,所以蒙古人放牧,是四处游走。”
“若是汉民效仿蒙古人,逐草而居,四处游荡,那么,一旦遇到了瓦剌人袭击,便是死无葬身之地。瓦剌人巴不得咱们汉人这般出关放牧,他们好来掠夺。”
李珍和陈瀛听完,都沉默了。
他们终于明白,为何皇上如此重用于谦,人家懂的是真的多。
而且看问题十分透彻,说的话句句都在点子上。
于谦继续说道:“就算我们现在把也先一炮轰死,漠北始终还是蒙古人的地盘,用不了多久,便会有新的首领出现,这个人会征战四方,重新统一蒙古,然后集结兵力南下。因此,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败也先,而是如何占领大漠。”
“微臣建议,由户部带头,遍寻天下耐寒作物,并安排百姓来关外试种,若能成功种上粮食,就可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大家聚在一起,便可以结为成城塞,各个城塞彼此连接一起,互为犄角,互相呼应,我们占领的土地才不会被瓦剌人重新夺走。”
“我大明每占领一寸土地,瓦剌人生存的空间会少一分,随着而来的,是牛羊减产,人口减少,最终,他们只能选择臣服,和我们一样学习定居和耕种,或许三五代之后,他们和汉人不再有区别,至此,漠北之患方能彻底消除。”
“说得好!”
朱祁镇很兴奋,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
“接下来就按你说的做,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朕要彻底消除漠北之患!”
于谦如实说道:“臣现在担忧的是,中原作物能否在漠北存活,若是开垦问题不能解决,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空话。臣建议试一试青稞,此物在西北地区广为分布,或许可以成功。”
朱祁镇大手一挥,道:“种粮的事,伱不要担心,这个朕来想办法!”
不就是在漠北种粮食吗,小意思!
土豆,红薯,黑麦……
都是耐寒作物,而且都很高产,在漠北推广完全没有问题。
会议结束后,朱祁镇立即写了一封信,交给袁彬,让他派快马送回京师。
户部尚书王佐接到急报,还以为前线粮不够了,打开一看,却是一头雾水。
红薯,土豆,这都是啥玩意?
没听过啊……
无奈之下,他将左右两卫侍郎叫来,然后……三脸懵逼。
“皇上说了,事关重大,必须全力寻找,两位赶忙想想办法!”
“王大人,下官实在没听说过,这土里还能长豆子?”
“是啊,下官活了这把年纪,也不知这红薯和土豆为何物。”
王佐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去找一下其他部堂,让他们一起帮着想想办法。你们吩咐下去,所有人停下手中工作,全力打探关于红薯和土豆的消息,这可是圣旨,误了圣旨,谁也担不起,明白吗?”
“是!”
紧接着,整个户部衙门都开始寻找红薯和土豆,找不到就发动家人朋友。王佐甚至发出悬赏,不出三日,整个京城的人都在打听,红薯和土豆是什么?
终于,有人提供了一条线索。
刑部大牢关着一名叫吴沧海的走私商,碰巧听到狱卒说起红薯和土豆,便问了几句。
那名狱卒也是机灵,想到吴沧海有着多年海上走私的经验,见多识广,说不定真见过,于是将事情的原委跟他说了一遍。
吴沧海紧接着说道,自己在海外行船的时候,见过洋人的一种粮食,名字叫洋芋,不知道和红薯土豆有没有关系。
那名狱卒也只是听闻,哪里知道红薯和土豆长啥样子,于是将吴沧海说的向自己的长官如实汇报。
可是,他的长官也不懂,便继续向上汇报。
就这样,一级一级汇报上去,最终,刑部尚书把这条线索告诉了王佐。
第111章 长城以北
王佐看着手里的卷宗,又看了看面前这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
“你就是吴沧海?”
“罪民吴沧海,叩见大老爷!”
“卷宗上所记录,你犯的是走私罪?”
“唉!”
吴沧海重重叹了口气,说道:“罪民乃是陕西关中人士,十年前,陕西大旱,颗粒无收,罪民无奈之下,伙同乡邻抢了县里富户的粮仓,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拿,一路躲躲藏藏,最终来到泉州,认识了几名走私贩子,便跟着他们出海。出海之后,原来的姓名便不再用了,于是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号叫吴沧海。”
王佐可不在乎他的的心酸史,他只想知道,这人到底能不能拿到红薯和土豆。
“无论是何原因,出海走私便是死罪,但是,现在有份大功劳摆在眼前,只要你能找到红薯和土豆,便可将功赎罪!”
吴沧海眼中露出一丝喜色,问道:“真……真的可以?”
王佐稍加思索,说道:“伱放心,到时候本官会亲自到皇上面前为你请命,至少能免了你的死罪。”
吴沧海连连点头,然后说道:“大人说的这两样东西,罪民虽没有听说过,不过当初在南洋的时候,见过一种洋人的口粮,我们称其为洋芋,就是洋人种的芋头,其特征和大人所说的土豆有几分相似。”
“芋头?”
“对,就是长得像芋头,吃起来却大为不同。”
“洋芋,红薯,土豆……”
王佐嘴里念念有词,这个洋芋听起来和红薯土豆没啥关系啊……
“你再具体说说,这个洋芋有什么特征?”
“大致上跟鸡蛋差不多大小,表皮是棕色,里面发白发黄,因酷似马铃铛,有人称之为马铃薯……”
“马铃薯?”
王佐眼前一亮,问道:“马铃薯,红薯,莫非是不同的叫法?”
想到这里,立刻打开皇上的亲笔信,细细看起来。
“红薯,外皮红色,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甘甜可口,生熟皆可食……”
好像……不大对……
“你确定表皮是棕色不是红色?”
“确定是棕色!”
吴沧海似乎想到些什么,突然问道:“法人方才所说的红色表皮……罪民突然想到另一件东西。”
“哦,什么东西?”
“罪民曾在吕宋曾见过一种作物。吕宋是个岛国,多山少田,常患粮米不足,据说是佛朗机人带来一种高产作物,在当地广泛种植,以缓解当地缺粮的现状。”
“叫什么?”
“我们一般称之为番薯。”
“番薯?”
王佐感觉头大,红薯,土豆,洋芋,马铃薯,番薯……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本官问你,如何能打通渠道,尽快收购一些送来京师,无论要人要钱,还是打通各路关卡,都不是问题!”
“这个……恐怕不好办。”
吴沧海摇了摇头,说道:“大人有所不知,佛朗机人对其种极为重视,从不予外人。”
王佐暗暗点头,既然是高产作物,洋人肯定不愿拿出来送人,这事确实难办。
“番薯不行,那洋芋呢?”
吴沧海说道:“洋芋好办,罪民在江苏、福建一带认识些朋友,他们可以联系上洋人,只要有银子,那些洋人什么都肯卖。”
王佐赶忙道:“事不宜迟,要尽快!”
“罪民这就去办!”
上一篇:大秦:开局签到十倍吕布战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