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第142节
【你很迷茫,为什么当年的成祖朱棣没有传位给祁王一脉,而是传位给了太子一脉?】
【祁王一脉,能控制西南数百年,不仅没有逐渐衰弱,反而愈发鼎盛,若是当年成祖传位于祁王,又何止让大明走到今天?】
【若是当年成祖传位给了祁王一脉,如今的你应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太平王爷,而非是一个被陷入泥潭难以挣扎的天启帝。】
【罢了,你已是将死之人,又何必去思考这些。】
【天启七年八月乙卯,你驾崩于乾清宫,庙号“熹宗”。】
【朱由校的皇帝人生模拟结束。】
看到这里,朱棣的心里有点数了。
大明兴于洪武,盛于永乐,耻于正统。成化时中兴,嘉靖时堕落,留给天启帝朱由校的大明,已经是一个四处漏风的腐朽帝国了。
朱棣对天启帝谈不上多喜欢,也谈不上厌恶,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天启帝,大概就是——无能为力。
他只能勉强做到,不让大明亡于自己之手。
朱棣已经有了预感,恐怕真如天启帝所想,大明将亡于朱由检之手。
模拟到天启一朝,大明这糟糕的局面已经仅次于当年土木之变后的大明,然而那时的大明,有纵横沙场未尝一败的祁王朱高燨,有出将入相国士无双的于谦,有一代明君景泰帝朱祁钰。
这三个人,放到哪一朝哪一代都能震古烁今,祁王打仗怎么打都能打嬴,于谦守国怎么守都能守住,景泰帝治国怎么治都能治盛。
天启一朝有谁?
他有东林党,阉党,以及在东北威胁越来越大的建州女真?
各种弊病,在帝国虚弱到极致的时候,全都爆发了出来。
朱棣忽然意识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大明亡国以后,由谁来主宰中原?
起义军?
还是建州女真?
不,都不是。
是西南祁王府!
在嘉靖一朝的时候,十万西南军就可以横行天下,当时的朝廷还没有完全堕落,陷入屡战屡败的局面。嘉靖初期,朝廷尚且还算是清廉,嘉靖帝也还是有志青年,拥有着帝王该有的野心,去收拢皇权,扫平西南!
而当时的祁王府,是最虚弱的时刻,新祁王朱佑榭刚刚继位,西南军人心不齐,面对气势汹汹的三十万朝廷大军,西南岌岌可危。
然后,嘉靖无了。
新王朱佑榭率领十万西南军,不费吹灰之力,将朝廷军冲垮,俘虏几十万人,从此以后,朝廷每年都要给西南巨额的赔偿款,而祁王府在此战以后,势力愈发雄厚。
当时的祁王府就已经可以横扫天下,在天启朝的祁王府,只会更加的强大。
他随时都可以发兵北上,入主中原!
……
永乐十三年,九月
农历九月,又称“季秋”,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份,季秋之后,便是孟冬,万物在九月凋零,落叶纷纷为金陵城披上了枯黄的甲胄,犹如迟暮的老将,是一年里肃杀之气最重的一个月份。
看似平平无奇的早朝,在这一天却显得很隆重,陛下昨日下旨,京中官员必须在今日上朝,无论任何缘由,只要还剩一口气,就必须来奉天殿上早朝,抬也得抬过来。
因为在今日的早朝上,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要登场——郑和。
率领舰队下西洋的郑和,已经是第四次出使了,永乐十一年出发,在海上飘了两年,在今年七月回国,九月抵达京城。
……
奉天殿前,头戴乌纱帽,身穿明廷四品蟒纹官服的男人走了进来,百官的目光皆聚在了此人的身上,身材高大,容貌甚伟,身上毫无太监的阴柔之气,充斥着阳光般的刚武,却又不失谦和和含蓄。
“臣郑和,问圣躬安!”
郑和将内心的激动压制了下来,向坐在九五之尊位置上的皇帝陛下叩首行礼。
“朕安。”朱棣捋了捋胡须,脸上洋溢着笑容。
而朱高燨则一直在打量着郑和,难以想象,这居然是个太监!
大明朝的“六边形战士”名副其实!
郑和拱手道:“臣郑和,奉陛下之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
此次航行中,臣率领舟师绕过大食国,终抵甘棠。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其苏门答腊国有伪王苏斡剌,寇侵本国,其王宰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阙陈诉,就率官兵剿捕,赖帝默助,生擒伪王。
终不负陛下之厚望,臣率舟师回国,期间全仰赖陛下之托福,海外番邦,皆奉陛下为共主!”
朱棣听完不由感叹,瞧瞧,这就是人家郑和的高情商啊!
在海外的时候,郑和说的一直都是“赖神默助”、“皆神之赐”,这个“神”,指的是“天妃”,也就是妈祖。
妈祖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相传妈祖为宋福建兴化府莆田人,姓林名默。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宋雍熙四年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出海者,无不信奉妈祖,许愿海上一帆风顺,郑和也不例外。
但是一回到了京城,郑和说的话里就不动声色的将“来神默助”,换成了“赖帝默助”,将感恩的对象从妈祖,换成了朱棣。
“如此两年海上漂泊,郑和,辛苦你了啊。”朱棣感慨的说道。
郑和热泪盈眶:“为陛下尽忠,臣定当鞠躬尽瘁!”
“郑和之英武,类于祁王,朕想,你们两个应该有更多共同话题吧。”朱棣笑道,“毕竟,你们两个都对西洋很感兴趣。”
郑和将目光投向了祁王,朱高燨着一身蟒纹袍子,站在百官之首的位置,之前站在这个位置的人,是太子朱高炽。
注意到郑和的目光,朱高燨微微一笑,表示善意。
郑和怀疑自己看错人了,这他妈是祁王?!
他上一次见到祁王,还是在三年前,那时在祁王的身上看不到丝毫的架子,如同谪仙人一般,风流倜傥,温驯柔和,一双桃花眸子多情迷人,与陷入党争漩涡的三个兄长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更像是一个太平王爷。
而如今的祁王,虽然同样年轻,然而却拥有着成熟的上位者气质,分明长相更类生母徐皇后,然而恍惚间却仿佛看到了朱棣的身影,不怒自威。
郑和向朱高燨行礼:“祁王殿下。”
“多年未见,今日重逢,心中感慨万千啊。”朱高燨也是微微拱手回礼,表示尊重。
郑和心情有些复杂,他回国的这段时间,已经听说了祁王的“丰功伟绩”,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他实在难以想象,就是当初那个温驯的少年,南征北战,开疆扩土,连汉王和太子都栽在了祁王的手上。
这合理吗?
我才出海两年,回国以后大明就变天了??
第179章 灭国!
虽说自朱高炽剥夺太子之位,废为赣王以后,皇帝也并未立祁王为太子。
但祁王能再次被任命为监国,其实与太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除了名义上的差距,祁王的实际权力已经丝毫不亚于当初全盛时期的太子,甚至更胜一筹。
而之所以朱棣没有立祁王为太子,是因为不想让事情搞得太难堪。
毕竟,为了给朱高炽一个体面的下台,废太子的过程不是直接废黜,而是让朱高炽“因病请辞”,三辞三留后,方才让朱高炽下台。
而既然是因病请辞,如果祁王直接上位,显得吃相就太难看了。
有无“太子”这个名头,其实对朱高燨来说都没什么区别,况且,重新设立太子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
皇帝陛下为了庆祝大明水师在海外的威镇寰宇,在奉天殿设大宴仪。按明制,可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一般只有节日,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或者在郊祀或宗庙及宫殿建成之际才有机会行“大宴仪”。
当初朱高燨与张辅平定西南之乱、远征漠北击溃瓦剌、在东北化夷为汉设立建州省……都是设的大宴。
行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司负责,先在殿上摆好御座,铺上黄麾,金吾卫设护卫官二十四人伺立。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羞美味亭、于酒膳亭东西侧。
御筵摆在御座的东西一方,照规矩应该是皇太子座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王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然而如今京城如今没有皇太子,只有祁王、赣王,太子在东宫闭门不出,有监国身份的朱高燨,自然而然的就坐在了御座东侧,也就是原来太子的位置,合情合理。
九轮大礼谢恩以后,礼乐悠扬,随郑和赴京的各国使者们依次觐见,四海之内,皆为大明臣子,好一个万国来朝的永乐盛世。
“你觉得如何,老四。”朱棣把玩着金樽,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回答的声音。
他看向身旁的祁王,却发现这厮在胡吃海塞,把满桌的佳肴把嘴里狂炫,风卷云残,着实令人汗颜。
“臭小子!”朱棣笑骂道,“瞧瞧你这吃相,怎么跟八辈子没吃过饭似的!”
朱高燨随手抽出餐巾,擦了擦嘴角,嘟囔道:“一时没忍住,没忍住,之前在建州打仗的时候,在黑土地上爬冰卧雪宵衣旰食,我这主帅总得以身作则,与军士同甘共苦,吃的是梆硬梆硬的荞麦饼子,比将士们吃的还差,都给我饿瘦了,回京城以后可不得好好补补吗。”
“建州那边,现在怎么样了?”朱棣问道。
提到正事上,朱高燨认真的说道:“我们在建州投入的人力,主要应用在农耕、基础工程发展、矿业发掘等方面上,从今年上半年的效果看来,建州在农耕上已经开展的很顺利,归化使司一直在坚持化夷为汉,以汉文书院为核心,同化女真人,今年上半年第一批发放的汉人户籍,一共有五千余人。驻扎军队来防止女真人狗急跳墙哗变生乱,用建州四司和汉人书院来化夷为汉,进展非常的顺利。”
朱棣追问道:“你觉得,若是想要将建州省彻底驯服,让汉人文明替代女真人的思想,需要花多少年的时间?”
朱高燨想了想,说道:“若是想要驯服建州省,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若是想要彻底驯服女真人,需要五年的时间,让他们习惯汉人身份。若是想要让汉人文明替代掉女真人的思想,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等这一代的女真人死完了以后,新生代的女真人是接受汉人思想教育长大的,那时方才是真正的驯化。”
“十年吗……”朱棣的眼神中带着不明显的黯然。
十年太久,他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在模拟的人生里,朱棣记得很清楚,自己是在永乐二十二年,病逝于北征归途的榆木川。
在建州省化夷为汉需要十年,之后还有朝鲜、倭国,以及更加遥远的西洋,他看不到那一天了。
朱棣驾崩时年六十三,历数中原帝王,这个岁数不可谓不长寿,然而他还是不甘心,他还有很多事没做完,然而……
时间,是不等人的。
上一篇: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