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第711节

实验室的东西和实际的东西还是有差距的,可以说是简化版。

因为一样东西从实验室到普及需要完善许多细节。

“能,这伏打电池就在臣的房间里。”王崇挑了挑眉头,叫来一个学员,让他去取。

自从研造院建成,他便一直在这里生活。

衣食住行有专人侍奉,他们只需专心于研造即可。

不一会儿,学员抱了个圆柱型金属的东西过来了。

正是伏打电池。

这个圆柱型金属其实不是整体,而是如同糖葫芦一般,中间一个铜棍,然后把圆形,中间带孔的铜片,泡了盐水的纸,锌片按照顺序叠在一起构成的。

这三者分开,什么都不是,但叠在一起便成了电池。

在中间铜棍的两端绑上铜丝,便可以用于有线电报。

所以,在十九世纪,电报机的旁边往往是一个大箱子,箱子空档摆的都是伏打电池。

亲眼见到伏打电池,赵煦微微点头,“不要忘了有线电报,这个不需本王亲自参与了吧?”

“跟殿下学了这么多东西,我等连这也不会,岂不是成了酒囊饭袋。”王崇神色自信。

电力的研究中,伏打电池和有线电报是最基础的东西,比蒸汽机还容易,只是越到后面越困难罢了。

他只需要铜线和铁线以及几块铜板,就能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做出有线电报。

“即便如此,本王就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本王要见到实验室有线电报。”赵煦给王崇定了个期限。

他对王崇是有自信的,在当下的工业基础下,他很容易就能利用车床制造有线电报的零配件。

不过,有些电报容易,真正难的问题是通过有线电报传递消息,以及有线电缆的铺设。

起初的有线电报通过莫斯电码传递消息。

他也得搞一套这样的电码出来,通过敲击长短频率对照相应的文字,精准传递消息。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涉及电缆铺设了。

不能把信息传递到大颂各处的有线电报毫无用处。

这种电缆就是一根铜线和铁线的组合。

需要使用油纸将铜线和铁线分别包裹起来,防止接触短路,再在其外围裹上一层浸泡了亚麻油的棉纱。

工序虽然不难,但要让江北覆盖有线电缆,至少需要数千公里的电缆,这可是不小的工程。

所以,他才说实验室的有线电报容易,但普及起来却不容易。

但就如同铺设铁路一般,对于促进大颂发展的事务,困难也要上。

他可不想有一天自己的军队在海外征战,对方一个有线电报到了战场上,现场指挥调度。

而他的将领还得派人乘船回来请示。

吩咐了王崇此事,赵煦从研造院离开。

待搞出有线电报,王崇便能进行各项电力试验,直到有一天具备建造火力发电厂,通过变压器输出电力,迈入第二次工业革命。

来到街道上,赵煦没有立刻回王府,而是去了科技学堂。

王崇这批学员结业之后,科技学堂没有停滞,而是在不断招募新的学员,甚至还扩大了学员的数量。

走在学堂中,除了几个留在科技学堂任教的老学员外,俱都是新面孔。

不少人拿着教材在学堂的走廊下苦读。

对科技学堂当下的情况感到满意,他又去了军事学堂,政务学堂,海军学堂等。

这些学堂也是一样,俱都井然有序,也建立起了完善的学堂管理制度。

大颂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成熟。

无需他的担心,每年便可不断涌现大量的人才。

今后,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颂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快。

巡视了学堂,赵煦最终去了兵仗司。

高丽的战事结束了,但战争的阴云依旧回荡在大颂上空。

东土联盟灭大颂之心不死,高丽之后,定然不会消停。

在军事方面,他不能松懈。

毕竟这是个武器大变革的时代。

西土的技术也在不断前进,不出几年,后膛枪,后膛炮,铁甲舰都会陆续出现。

“线膛炮怎么样了?”到了兵仗司,赵煦直接问道。

他去高丽这么长时间,相信王应定然有了些眉目。

此番,他要在蒸汽机下水前,更换部分风帆战舰的火炮。

以便在下次海战中,彻底摧毁不列颠在东土的舰队。

第746章 利器

“回殿下,殿下出征高丽这段时间,臣令匠人打磨出了专门切削火炮膛线的拉刀,十天前便已经开始改良军中火炮。”王应示意赵煦向火炮工坊去的同时,介绍起来,“当下已改良了三十六门火炮,以备殿下检验。”

赵煦点点头,线膛炮就是线膛枪的放大版。

这个时代,枪炮不分家。

兵仗司能给线膛枪拉膛线,技术稍微改良一下,自然也能够给线膛炮拉膛线。

所以,王应顺利将滑膛炮改良为线膛炮,这件事理所应当,不值得惊讶。

二人一边说,一边到了火炮工坊的库房。

在这里,三十六门野战炮依次排列。

赵煦走过去,专门盯着炮膛检查。

里面俱都刻蚀了规整的膛线。

对此感到满意,赵煦望向王应,问道:“这线膛炮是没问题了,不过,要让这线膛炮在战场上发挥威力,却还需要解决一件事,你可清楚?”

他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反问王应。

这倒不是为了卖弄自己。

而是为了检验一下王应在火器方面是否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这次从高丽回来,他认为有必要如同打造研造院一样,在兵仗司内打造一个火器研造院。

再从科技学堂抽些学员交给王应,令他按照自己给的任务,独立研造火器。

毕竟今后火器结构只会越来越复杂,只凭王应一人是不行的。

否则这会拖累大颂武器更新换代的速度。

“殿下,这可难不倒臣。”王应闻言,轻轻一笑。

抬着走向野战炮左侧的箱子,从里面拿出了一个锥形炮弹。

来到赵煦面前,王应道:“和线膛枪一样,圆形的子弹不便于填装,受线膛枪的启发,臣也对炮弹改良了一番,于是有了这个锥形炮弹。”

赵煦露出满意的神色,又问道,“但是圆形的炮弹能在地上滚动,弹跳杀敌,而锥形炮弹似乎不能如此吧?”

“嘿嘿……”王应得意地笑起来,他清楚燕王这是在考他。

于是,他道:“所以,这锥形炮弹是开花弹,可以炸的,殿下请看。”

一边说,王应一边去扭炮弹前段如同瓶盖一样的结构,不多时扭下来一根长螺丝。

王应又把螺丝和炮弹上端的口展示给赵煦。

“臣把圆形开花弹的木塞替换成了螺栓,螺栓中间有个小孔,可塞入导线,炮弹口是螺纹,可以通过旋转螺丝,控制炮弹爆炸的时间。”王应解释。

“嗯,十分不错,你摸对了线膛炮的发展路线。”赵煦拍了拍王应的肩膀。

其实王应搞出来这种锥形炮弹,其实就是将以前圆形的开花弹换了种形状,将木塞变成了金属螺栓,以保证黄色火药将弹体炸开,而不是如同烟花一样从炮弹顶口喷出去,变成哑弹。

但这种改良却是十分了不起的,就如线膛枪子弹的形状的改变,足以引起一场军事变革。

就如当下的西土,他们具备制造线膛枪的能力,但几百年来的习惯,让他们想不到子弹还可以是锥形的。

但他们一旦了解,就会迅速应用。

在当代,线膛枪子弹的变化,也是经过了这个历程。

一方在战场上首先使用了锥形子弹的线膛枪,随即对方立刻跟进。

所以,赵煦一直担心,南下和高丽这两场战事,只怕暴露了锥形子弹的秘密。

对方一定会研究燕州线膛枪的秘密。

不过对此,他倒也不担心。

从研究到全面跟进,对方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足够王府亲军装备下一代线膛枪了。

也正是这种考虑,让他决定对兵仗司进行改制,让其正规化,打造近代军工研造体系。

首节 上一节 711/10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从截胡大耳贼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