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第449节
“哦,汉王,还有一件事,我要禀报。”平南说着,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刚刚才送来的。
汉王接过信封,打开来一看,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这封信,是他在朝廷里,暗中支持的势力寄来的。
向他诉说的,都是朝廷中的政局变化,以及朝廷的一些决策。
那么多金豆子,不是白给的,总有那么一些人,迫不得已,必须站在汉王这边。
否则汉王举报他们曾经收受贿赂,收过金豆子,那他们也就完了。
身家性命被汉王掌控在手中,他们只能偷偷给汉王报信。
其中,有太监,也有贪婪的文臣,还有武将……
平南见汉王脸色难看的吓人,忍不住就询问道:“汉王,发生什么事情了。”
汉王脸色铁青:“我那大侄子可真是打得一手好牌,居然釜底抽薪,抽掉我在朝廷中的支持势力。”
“隆平侯前两天,居然给太孙下跪了。”
隆平侯给太孙下跪,这说明了什么,就算是个傻子也能懂吧?
而且,不仅是隆平侯,还有成阳侯,泰宁候,兴国公,在朝堂上,都开始逐渐地为太孙说话了。
这原本,都是他汉王的支持势力啊!
第429章 给事中出面
平南脸色变得肃穆:“汉王,这怎么办?”
“他若是将我们在朝廷上的支持势力都抽调,我们想要通过他们,影响朝廷决策,就更难了。”
汉王颔首,忽然觉得造反很麻烦:“他娘的,这小兔崽子,哪天抓到他了,非得宰了他不可。”
“这样吧,你差人带着金银财宝,去京城游走一趟,继续拉拢我们的人脉,否则朝堂我们可就真失去掌控了。”
自古以来,唯有财帛动人心。
只要有钱,能使鬼推磨。
汉王相信,总有些缺钱的人,会愿意站在他这边的。
平南点头:“好。”
便在这时,树林中突然传来一道巨吼。
震得树叶都扑簌簌落下了。
“吼吼吼!”
一只通体黄色的老虎,突然朝着平南扑了过去,血盆大口张开,似乎要一口咬掉平南的脑袋。
平南未曾反应过来。
“小心!”
汉王眼疾手快,率先看见,他脸色剧变,猛地抽刀,挡在了平南面前,一刀朝那只巨兽劈了过去。
铿锵声——
铠甲被直接抓烂,手中的刀断裂成了两半。
汉王被折子巨兽撞得重重摔倒在地,五脏六腑都感觉移了位置,一口鲜血溢出。
四周将士瞬间反应过来,连忙拿起火铳对准老虎。
“砰砰砰!”
连续数十道火铳声响起,那只巨兽身上全是血洞,最终倒在了地上。
就在这刹那的功夫,有惊无险。
平南脸色剧变,连忙跑过去扶起汉王,一脸愧疚道:“汉王,您是千金之躯,怎能为我挡着……”
朱高煦抹了抹嘴角的鲜血,咧嘴一笑,拍了拍平南的肩膀:“都是自家兄弟,没什么千金之躯的。”
“小伤,回去包一下就没事。”
平南面色动容,心中感动。
扑通一声跪下来。
“汉王,您舍身救我,此生我平南定追随于您,永不叛变!”平南大吼道。
朱高煦一把将他提起来,一脸无所谓:“没必要,都是兄弟,走吧。”
……
这一日。
朝堂之上。
皇爷跑去鸡鸣寺了。
这几日,也不知道为何,皇爷频繁往鸡鸣寺里面跑,似乎有什么事。
所以,这朝会自然也就落在了太子爷一个人的身上。
百官齐到,翰林院的三位大儒,也都来上朝了。
朱瞻基也站在杨士奇前方,正静待着翰林院开团。
朝廷的议事很激烈,在各种事情的争论下,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在将这些琐碎的事情讨论完后,翰林院终于站了出来。
由范秋率先站出来,高声道:“太子爷,臣有本启奏。”
话罢,从怀中掏出了几份奏折。
翰林院的学士,大部分是参加小朝会的,像这种大朝会,只有特殊情况下,他们才会来参与。
所以,今天太子爷看见他们前来参加朝会,就知道他们必定是又事情要说了。
所以此刻,太子爷笑呵呵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太监连忙下去,走到了范秋的身旁,恭敬地从范秋手中接过了几份奏折,随后又递给了太子爷。
太子爷低下头,一边看,一边听着范秋的话。
范秋朗声道:“大明之气,传千秋万代,大明之威,四海皆闻,我朝既为天朝上国,便不该固步自封。”
“自古,贞观之治,广招来使,大唐威仪传遍四方,我大明也该效仿!”
“故此,臣提议,开海禁,威慑四海,通商贸易,造福天下。”
话罢,范秋深深躬身,拱手,行儒家大礼。
身后,方城远,张善忠两位学士,也都站了出来,纷纷拱手行礼,给范秋造势!
站在一旁的朱瞻基微微松了口气。
终于要开团了么?
等这一刻,等了好久了。
今日,朱瞻基来上朝,就是要帮翰林院助威,造势的。
所以,他一直都在等待着,只可惜前面说了一个多时辰的废话,如今终于到了正题上,朱瞻基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范秋话音落下,四周的百官顿时议论纷纷。
太子爷也坐在龙椅上,仔细地望着手中的奏折。
奏折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开海禁的利与弊都说的很清楚了。
太子爷也看得清清楚楚。
这份奏折,将开海禁的好坏,全部都写了出来,然后经过对比,得出了开海禁利大于弊的结论。
但是,身为太子爷,朱高炽没有立刻表态。
而是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看向了范秋,笑呵呵的询问道:“这是你们整个翰林院共同的想法吗?”
范秋点头:“正是!”
太子爷郑重的颔首,随后一偶偶看向朝廷百官,吩咐道:“诸位,你们怎么看待看海景?”
元香,还议论纷纷哦,可是等到太子爷一开口,四周就安静了下来。
因为,开海禁事关重大,百官们面色不对劲,似乎都不怎么想答应。
无奈之下,太子爷只好看向了杨士奇,吩咐道:“杨大人,你站出来说一两句吧。”
“朝堂大是,这也总得有人一一啊。”
杨士奇颔首,站了出来,斟酌了片刻道:“翰林院的提案的确不错,可谁能知道,开海禁是好是坏呢?”
“外有倭寇,内有偷奸耍滑的商人,若是开了海禁,难以管理啊。”
这是杨士奇的顾虑。
蹇义也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