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第462节
“而不是让胡滢这等乱臣,在朝堂胡作非为!”
他铁骨铮铮,一番话直指太子爷,太子爷被问得噎住了,只是脸色尴尬地笑了笑。
范秋又看向了满朝诸公。
他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颇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我的妻女被抓,七日后问斩,我仍不顾一切,想为朝廷开海。”
“徐老死前,说过这么一句话,身为官员,要对得起身上这身红袍!”
“翰林院四处奔走,竟无一位官员敢给予支持!”
“开海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满朝诸公仅因明哲保身,便闭口不作声。”
“你们拍拍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到底配不配这身红袍!”
范秋呐喊着,在朝堂上,这位大儒终于愤怒了!
再大的挫折和困难,都没有打倒他。
可是,这滚滚庙堂之上,诸公竟然无一人站出来说话。
这是何等的凄凉?
徐老在时,尚且还能呼应一些官员。
可现在,徐老一走,仅凭翰林院一腔孤勇,又能颠覆整个朝廷吗?
范秋从这里面,没有看到希望,甚至有些绝望了。
连日来的疲惫,让他在朝堂上彻底爆发了。
他望着滚滚诸公,望着杨士奇,蹇义,夏原吉,方宾等人,望着兴国公,成阳侯等人。
伸出手指,冷笑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你们,对得起这天下百姓吗?”
朝堂之上,奉天殿内,便只剩下了范秋这位大儒的咆哮声。
他在指责这些人。
指责这些吃着朝廷俸禄,拿着百姓钱粮的官员,却只想着明哲保身,不为百姓说话。
满朝诸公,竟无一人助他!
这偌大的朝廷,竟只有他范秋一人,在据理力争,在为天下百姓争出一个朗朗乾坤!
“若徐老在世,看见尔等如此,定会失望无比。”
“他用自己的命,这才换来了商税改革的结果,使得天下百姓少交税,朝廷多得税。”
“开海禁的利益,你们怎么会一点数都没有?”
“尔等不配站在这朝堂之上,俱是一群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哈哈哈……”
范秋狂笑着。
之前的范秋,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儒,说话讲理,据理力争,彬彬有礼。
可连日来的挫折,连日来的疲惫,再加上妻儿被抓进大牢,种种精神压力叠加在他的身上,使得范秋终于怒了!
在今日,来到朝堂之前,他还高兴的以为是朝廷妥协了。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是朝廷妥协,而是整个朝廷都在逼他妥协!
可笑!
哈哈哈,简直可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杨士奇喃喃的念着这句话,眼神中闪过一阵阵的愧疚。
他也知道,他亏了理。
范秋连续三天来找他,登门拜访,只求他能站出来,为开海禁一策说话。
可是他杨士奇,却没有那么做。
甚至,一丝帮助都没有。
今日,他范秋站在这朝堂之上,却无一人助他,这岂非悲凉?
殚精竭虑为朝廷做事,妻儿却因此下狱,不仅是杨士奇,就连太子爷都猜测,那妻儿之事,有可能是假的,只不过因为没有证据,所以只能按照规矩办事。
杨士奇轻叹一声,眼神中闪烁着愧疚的光芒。
他摸着自己才刚刚长出来的几根胡须,心中极为不好受。
蹇义也愣住了。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起初,听到这句话,蹇义的心中十分窝火。
可是,在想到范秋那一脸悲凉,妻儿被抓,仍旧为朝廷奔走的一幕,蹇义心中的怒火又迅速消退。
愧疚之意,点点而升。
他低头,看了眼自己身上的红袍官服,眼神中闪烁着一丝莫名的情绪。
最终,只化作轻叹一声。
夏原吉许是最能理解范秋的了,听见这句尔曹,他也没有生气,只是心中默念道:“小玉儿,爷爷迷茫了,若是你在,事后可以告诉爷爷,爷爷该不该站出来呢?”
兵部尚书方宾,面不改色!
兴国公同样面色如常,就好像没听见一般。
成阳侯,泰宁候脸色铁青,似不喜被范秋这样直接辱骂。
但范秋所言,却是事实,他们也不好出面说什么。
然而,就在这所有人都没有站出来的时候,有一位红袍官员站出来了!
光禄寺卿胡荣,高高举起手中的牌子,随后跪在了地上,大喊道:“臣光禄寺卿胡荣,乞求太子爷,开海禁,扬国威!”
第442章 彻底失败
光禄寺卿胡荣坚定的跪在地上,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极为支持范秋的决定。
满朝文武,顿时全部将眼神放在了胡荣的身上。
一时间,个个复杂。
胡荣却不顾那么多,待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后,又看向了独自一人站在那里的范秋,沉声道:“我支持你!”
“范学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夫从未忘记!”
范秋一愣,随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望着胡荣,范秋的眼神中还有些欣慰。
至少,朝堂诸公中,总算有人站出来了,难道不是吗。
尽管,只是光禄寺卿一个人。
“好,好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秋笑着颔首,再扫视了满堂诸公一眼,心中略显悲凉。
光禄寺卿都站出来了,六部尚书却还是纹丝未动。
满朝诸公都不愿意站出来的情况下,让他范秋一人,还有整个翰林院,如何与庙堂去抗争?
人力有时而穷。
他范秋一人,能对抗得了庙堂,对抗得了皇权吗?
心中的火种,在慢慢地熄灭,范秋的眼神,逐渐地黯淡了下去。
他知道,没有可能了。
想要开海禁,仅凭他一人之力,难,难,难!
可是,真的就这么放弃吗?
范秋不甘心,绝不甘心!
天下百姓还在等着他,大明朝的盛大还在等着他。
唯一能坚持他将这件事情办下去的,唯有十年后,他看见大明越来越兴盛,看见百姓越来越繁荣,看见家家户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三餐有米,四季温饱……
大儒,所想的,永远只有救世而已。
还有,山东的汉王之患,也能去除。
仅此而已。
他黯淡无光的眼神,再次逐渐燃烧起了一丝微弱的火光。
走到了胡荣面前,范秋将胡荣给扶起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胡大人,乃大明忠臣也。”
话罢,转身,看向高坐在龙椅的太子爷。
“太子爷,臣范秋,绝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