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第470节
“我就不信了,拼到最后,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姚临郑重点头。
只是,面上带着一丝担忧。
这些大儒,可不是普通的大儒,而是全国各地都久负盛名的大儒,他们要是拧成一股绳,那就是最纯正的儒家力量,朝廷都得避让啊。
……
夜里。
应天驿站中。
五位大儒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驿站。
只不过,他们才刚刚回来,就被驿站的官员拦住了。
那驿站小官面色恭敬,拱手道:“还请五位先生稍待,太孙殿下已经等候你们多时了。”
“不知,能否叨扰。”
五位大儒听闻是太孙殿下,眼神中微微一亮。
郭庆沉声道:“快带我们去。”
那位驿站小官也不敢迟疑,立刻带着郭庆他们,一起去见了朱瞻基。
在驿站的二楼,房间内,房门被打开,五位大儒见到了这位太孙殿下。
如今的太孙殿下,便是以前的朱案首!
朱案首将徐老斗败,这件事五位大儒都曾经见证过,所以此刻见到了太孙殿下,面色中纷纷带着敬佩。
“太孙殿下,不知您召我们前来,是有什么事情吩咐吗?”郭庆询问道。
朱瞻基望着五位大儒,脸上带着笑容:“诸位请坐。”
说罢,朱瞻基亲自端着茶壶,给他们挨个地倒茶。
五位大儒对视一眼,也带着疑惑,坐了下来。
待大家坐定,朱瞻基也坐了下来,抿了一口茶:“实不相瞒,开海禁之策,是我鼓动的。”
此话一出,郭庆,吴晗,王之境等五位大儒脸色一滞。
郭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我在来的路上,已经挺章学士见过开海禁的好处了,顿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啊。”
“但是,我还在好奇,是何人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眼光如此长远,原来是太孙殿下。”
郭庆大笑着,脸上步伐对太孙殿下的欣赏。
其余几位大儒,也都面带笑容的望着太孙殿下,眼神中带着敬佩。
因为,他在来之前,都已经看过开海禁的利弊了,所以此刻都坚定只有开海禁,才能利国利民!
而这个策略,是太孙殿下想出来的,他们自然心中敬佩了。
朱瞻基摆了摆手,郑重道:“眼下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
“我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想要托付你们。”
听闻太孙殿下说托付,五位大儒也神色肃穆下来,认真倾听。
朱瞻基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再过两天,是朝廷的祭祖大典,届时百官都会参加。”
“到时,我借机安排人,带你们进去。”
“到时候,就看五位先生的发挥了。”
朱瞻基说罢,站起身来,朝着几位大儒躬身拱手。
此时事关重大。
天下百姓,民生,大明能否强盛,都靠两日后了。
开海禁,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只有开了海禁,等到未来朱瞻基接手的时候,国库才会更加丰盈,打仗才有钱,国力才强盛。
如此一来,朱瞻基就会轻松很多。
而且,汉王之祸,是必须要慢慢削弱他的。
若是任由他发展,岂不是坐等他变得越来越强大,可若是打开海禁,倭寇都赶到山东一带,非烦死汉王不可!
这就是朱瞻基的策略。
只不过,遭到了给事中的反对,满朝文武似乎也不同意,所以才迟迟搁浅到了现在。
五位大儒对视一眼,眼神中也骤然闪过一抹坚定。
太孙殿下既然已经托付,并且愿意带着他们一起面见皇帝,他们自然要竭尽全力!
郭庆沉声道:“太孙殿下还请放心,我等一定在祭祖大典上,让朝廷开海禁!”
王之境郑重道:“我等,必不辜负太孙殿下所托。”
其余三位大儒,也纷纷站起身来。
朱瞻基微微颔首,脸上略有欣慰。
若是有几位大儒撑腰,两日后的祭祖大典上,朱瞻基或许就更加有把握了。
对于这一点,朱瞻基微微松了口气。
开海禁一事,已经拖得太久了,若是再不尽快解决,怕是这件事在朝廷上时间越久,就越难办到了。
“既然如此,那就请五位先生多多操心了,我就不打扰你们休息了。”朱瞻基说罢,转身离开。
五位大儒纷纷拱手,恭送太孙殿下。
……
次日。
五位大儒虽然继续带着弟子,前去皇宫闹腾。
可是,这次已经不同于往日了。
他们不再竭尽全力地想要见到太子爷或者皇帝了,而是表面做做功夫,实际上,他们已经在为两天之后的事情开始铺垫了。
两日后,祭祖大典。
那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
第450章 洪武大令
这两日,因为五位大儒一直聚集在皇宫门口,所以不仅给了太子爷很大的压力,同样也给了朝廷很大的压力。
他们不得不越来越重视这件事情,重视儒家的想法。
不过,再重要的事情,也不如祭祖大典重要。
太子爷决定,在祭祖大典结束之后,再来彻底解决海禁一事。
所以,这两日的时间,礼部官员一直都在忙活着,他们到处奔走,购买各种材料,以及祭祖需要的东西。
直到祭祖当天,百官寅时就得起床,随后卯时聚集在皇宫门口,并且有禁军,御林军一起,护卫在四周。
场面很大,人数众多。
待这场祭祖一切准备就绪,各种礼乐都在吹奏之时,朱棣也才从皇宫内走了出来。
今日,他们要祭祀的,自然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陵寝,在中都凤阳,所以他们不可能到中都凤阳去祭祀,但却可以在应天府外的祭祀台上,举行盛大的祭祖大典。
这也是每年来,都必须要进行的项目。
朱棣出来之后,便坐上了龙撵,任由台下的那些太监抬着,朝着应天府外出发。
百官,则其后面跟着随行。
再后面,是无数的禁军,御林军,以及皇帝的十二亲卫。
浩浩荡荡约有五千人,朝着应天府外出发。
这一日,百姓不得出门,需要等祭祖大典结束之后,才能进行耕作。
朱瞻基牢牢地跟在爷爷的龙撵身旁,朝着应天府外走去。
只是,他的脑海中,想到的永远是另外一副画面。
他已经安排人,将五位大儒给偷偷带上,待到祭祖大典开始之时,五位大儒再出现,或许可以改变皇帝的想法吧。
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
其他时候见不到,就只能祭祖大典见了。
……
约莫半个时辰后,五千人的队伍,停在了祭祀台之外。
这偌大的祭祀台,象征着皇家的威严,里面镇守者还有许多,此时全部纷纷出来迎接。
朱棣率先走在最前头,朝着祭祀台一步步的走去,那里早已经摆好了鸡鸭牛羊,朱棣走到了祭祀台面前,望着这偌大的祭祀台,眼神中闪出感慨之色。
他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朱元璋还在的时代,回到了自己还是燕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