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 第88节
他甚至都能想象到朱瞻壑此时扭曲的神情,愤怒到炸裂的眼神。
“像你这种心性,再给你三十年,你也斗不过大哥啊。”朱辰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没放在心上。
……
数日过去。
浙江,德清三县之地。
各方的支援,再加上余学夔完全严厉按照朱辰的做法来执行标准,导致了疫情发展的势头被迅速打消。
此时的德清县,瘟疫虽然没有完全退下,但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根据朱辰提供的办法,这次治瘟的成效,比起以前要好太多了,短短十天内,就彻底控制住瘟疫,就连余学夔都啧啧称奇。
这座死城,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封闭的城门,再度被打开。
德清三县之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仅仅用了十天,控制住瘟疫源头,这便是华夏速度啊!
余学夔在浙江成功抗瘟后,朝廷也已经派发了新任的三县知县前来看守,并且调余学夔回去。
但余学夔担心浙江瘟疫再变,选择了继续留几天。
当然,这期间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临行前给朱辰的承诺。
此时,德清县学之中。
余学夔站在讲台上,台下是数十名已经考取了童生的学子,余学夔讲得激动,学子们听得也认真。
“心学,乃未来的天下大势,吾虽是程朱理学出身,承袭程朱二圣的学问,可当吾看见这心学后,心中大受震撼,此心学必将改变整个大明。”
“理学讲的是规矩,立法,却禁锢了人的思想,未免落入死板,而心学讲的是开启民智,万事由心,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未来心学也一定会代替理学,成为天下大势。”
余学夔本就是翰林院大佬,口才能力自是不必多说,这几天的讲课,听得那些学子们如痴如醉,对心学向往的程度达到了极致。
再加上德清三县的学生,对余学夔本就感激,他说的话,自然也不会有假,学生们无条件信任之。
经过余学夔的熏陶,他们了解了心学的好处,对心学也推崇备至。
待余学夔讲完,台下一片喝彩之声,掌声不断。
“余老师,心学之势,必将发展九州,遍布华夏大地,这样精妙绝伦的学说,也只有您才能创出了。”
“为开启民智而努力!往后我们都是心学的学子,您便是我们的老师。”
“对!”
“心学一定会燃起天下大势,一定会改变大明。”
然而,余学夔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以吾之才学,悟不到心学的一成,更遑论是吾所创。”
“心学的创始人不是吾,是一个名为朱辰的少年,他是当世仅有的天才,他才是你们的老师!”
“往后,你们若见了他,要尊他,重他,明白吗?”
第97章 朱棣的烦恼
星星之火在浙江开始燎原!
这将会是朱辰以后登基最拥护他的一批学子。
莫要小瞧了这些学子的力量,在大明朝时,能考上童生的学子也没有几个。
甚至,有的人五十岁考不上童生也很正常,所以他们潜力巨大。
余学夔在浙江讲学三天,见德清三县的疫情终于被彻底打压,再也没有复述的苗头,他这才从浙江出发,与钦差团一起回京师。
此时的京师,还在应天府,也就是后世的楠京。
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这才有了后世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充分彰显了大明朝的霸道。
这样的永乐大帝,又怎能不让人留恋?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余学夔狂奔两日,这才赶回了应天府。
回到应天府后,余学夔并未去拜见朱棣,而是直奔朱辰的那间小院子。
……
小院子内。
朱辰拿了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上一句话:老爷子,我搬到皇城丁字巷了,别走错路。
生怕老爷子不知道自己搬走了,所以朱辰来留句话。
正巧,碰上了回来的余学夔。
余学夔见到朱辰,顿时高兴的冲进了小院内。
“朱公子,朱公子,我回来了。”
听见后面兴奋的喊声,朱辰转身,看见了余学夔。
朱辰的神色也顿时一喜:“余大人,你回来了?浙江那边的疫情如何了?”
说起疫情,余学夔叹息一声:“老夫去的时候,德清三县的人都快死光了,满城的尸体,十余日后,瘟疫才被控制住。”
满城的尸体?
朱辰被这句话深深的冲击,脑海中涌出一副尸山血海的画面。
天灾人祸,历来避免不了,但好在控制得当,也算一个好消息。
“控制住就好。”朱辰笑道。
余学夔笑了起来:“朱公子,临行前给你的承诺,老夫也做到了。”
“浙江已经燃起星星之火,只待这星星之火遍布整个中原大地,届时天下学子,至少有一半会是你的弟子。”
朱辰连忙拱手:“多谢余大人了。”
余学夔摆了摆手,感慨道:“心学是为了改变大明,凡是对天下百姓好的东西,老夫一力促成。”
朱辰闻言,心中颇为感动。
这个世界,从不缺殚精竭虑之臣,诸葛武候的精神在华夏大地一直存在着。
类似余学夔这等官员,虽不受皇帝喜爱,但却将一颗心都奉献给了大明。
他们,是打心眼里想大明好啊。
自己的老师解缙,余学夔,哪一位不是在极力的宣传心学,期待着超越永乐盛世的那天到临呢?
“余公,您是值得天下尊敬的人,请受我一拜。”朱辰对着余学夔,深深一拱手。
余学夔呵呵一笑:“当不起,从今往后,老夫就是你的马前卒了,一切但凭朱公子吩咐!”
话罢,余学夔也深深一拱手,回礼之。
这一拜,余学夔将誓死追随于朱辰,待他得知朱辰身份,只怕也会成为最坚定的太孙党!
……
是夜。
星空浩瀚,繁星密布,勾勒出一副完美银河。
鸡鸣寺中,一位和尚竟在天上行走。
但仔细看来,才会发现,这黑衣和尚的脚下,踩着一根钢丝,他踏钢丝而行,竟稳如泰山,一点没有掉下来的意思。
在他的下方,站着一位君王。
这位君王,一手缔造了大明盛世,史称永乐大帝!
“老和尚,你成天走这钢丝,能走出啥道道来,下来陪我聊天。”朱棣在下面大喊。
老和尚低头,看了朱棣一眼,呵呵一笑:“阿弥陀佛,心静。”
“快下来,别跟我扯那些。”朱棣摆手。
然而,老和尚充耳不闻,而整个大明朝敢这么做的,也就只有黑衣宰相姚广孝了,那个天下第一谋臣,比起刘伯温也不相上下。
朱棣无奈,找了个蒲团坐下:“得得得,随你吧,我跟你说个事,你给参考参考。”
黑衣和尚笑道:“是关于太孙的事吧。”
朱棣点头,叹息道:“该如何给太孙铺路,才能让他斗过他叔叔?”
姚广孝笑道:“整个大明,最有实力的除了你,就是那位太子爷了。”
姚广孝如此看重朱高炽,并没有引来朱棣诧异,朱棣反而觉得很正常。
“是啊,你说得对,整个大明最有实力的,就是我家老大了。”朱棣万分感慨,面作回忆。
“既然有你护着,又有太子爷护着,那你还担忧什么,不如带着太孙到太子爷面前,直接说这是你儿子。”姚广孝笑道。
朱棣剜了姚广孝一眼:“臭和尚,你坑我呐?”
黑衣和尚也不在乎朱棣吃人的眼神,自顾自的走着钢丝,笑着道:“我怎么坑你了?”
朱棣眉头紧锁:“得知太孙在世,老二或许还能压抑住,可要我恢复太孙身份,那就彻底坐实了太子爷的储君之位,老二眼见没了希望,他不会善罢甘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