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第222节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自太上皇定下五品以上官员才能手持象笏之后,已有了明确划分,何来借用一说?”

“今天你能借笏板,是不是明天你就要借官服、借官职?”

“这是朝堂,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长孙无忌一席话说得铿锵有力,引的群臣皆是点头附和。

长孙无忌亦是自信满满。

这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么严重吗?”

魏叔玉看了看手中的笏板,在众人不敢置信的目光下,对着李世民一躬身:“陛下,臣弹劾吏部尚书高士廉玩忽职守、有渎职之嫌!”

群臣傻眼。

啥情况?

说你笏板问题,你扯什么高士廉?

虽然他是长孙无忌的舅舅,但也没你这种弹劾法的吧。

“魏叔玉,你休要胡搅蛮缠,现在说你笏板之事,关吏部何事?”长孙无忌愤怒的质问。

魏叔玉直起身:“封官不是吏部的事情吗?他们只给了我文书、官服,没给我配备笏板啊。”

“……”

群臣无语。

就这么点破事,你就弹劾人家。

“混账!”

长孙无忌都快被气疯了:“你到底懂不懂官场规矩,象牙笏板吏部自然会准备好,可你一个八品小官,只能使用竹笏,竹笏是什么知道吗?就是竹子。”

“自己劈个竹子,自己做不就行了吗?”

魏叔玉恍然大悟。

“你是说,竹笏都是自己搞的啊。”魏叔玉问道。

“陛下,魏叔玉君前失态……”

不理会魏叔玉,长孙无忌对着李世民躬身。

“长孙司空且慢。”

魏叔玉笑着制止道:“你说我手持我爹的笏板不对,那不知这属于什么罪行呢?”

“君前失仪,属不敬!”长孙无忌想也不想的回道。

“哦,是吗?”

魏叔玉笑着道:“这也是太上皇当初定下的?”

“这……”

长孙无忌麻瓜。

当初李渊只说了五品以上持象笏,倒也没说什么罪名。

象笏只是记录东西用的办公用品,谁吃饱了撑的造这玩意破坏规矩。

官阶到了,吏部自然会有安排。

“既然太上皇没说什么罪名,又何来失仪一说?”

魏叔玉眯起眼:“亦或者,咱们把太上皇请来,看看他到底怎么定罪?”

长孙无忌再次语塞。

现在整个朝堂谁不知道你跟太上皇穿一条裤子的。

玺印那批发的那叫一个流畅。

群臣见状不由摇头。

得,长孙无忌又败了。

这也是个铁头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就没见他赢过一次老魏家。

“行了。”

李世民终于出声制止:“不过一点小事就别揪着不放了,叔玉第一次上朝,可以理解。”

然后李世民又看向魏叔玉:“念你此次初犯,朕既往不咎,以后就别犯这种小错误了。”

“诺。”

“谢陛下。”

两人齐齐躬身。

“时间不早了,叔玉,有奏就赶紧禀奏吧。”李世民又说道。

魏叔玉的面色终于凝重了起来,他缓缓躬身,将笏板置于面前,挡住自己的脸,眼望笏板,开始阅读……(挡住脸,以示对天子的敬意,顺便看小抄)

“陛下,臣以为当今天下虽有盛世之象,却仍拮据,百姓虽不至于饿死,却依然清贫,朝廷沿袭上古之治,做到了一切,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疾苦之问。”

“臣以为,若说盛世,倒不如说是假盛!”

“就好比这次天灾,仅两地,就耗光了大量国库积蓄,若是再来一场、两场呢?”

“朝廷还能拨的出赈灾物资否?”

“若是此时外邦又对大唐发起进攻呢?”

“朝廷又是否还拿的出粮饷?”

“臣以为,大唐虽强,却只是表面,实际经受不住多重打击……”

随着魏叔玉的话音落下,不少臣子亦觉得有理。

不说其他,光这两次的天灾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有臣子万众一心才堪堪度过去,属实不易。

若是魏叔玉能在不影响他们利益的情况下,想出一个办法,他们自然会全力支持。

“哦?”

李世民配合的点点头:“依爱卿之言,大唐应该做出何等改变?”

魏叔玉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坚定,他对着李世民郑重的施礼。

平稳而豪迈的声音一字一字说出,犹如一颗颗炸弹在太极殿炸响,惊的百官齐齐变色……

“民富国强,民殷国富。”

“臣恳请陛下重商,提高商人的地位,并实行商税之策,以增国库收入!”

(唐朝无商税,仅有关市税。关:过关卡的时候需要交钱。市:在互市做买卖的时候需要交钱。)

第153章 对战孔颖达

“大胆!”

“放肆!”

“满口胡言!”

魏叔玉的话音刚落,立马引来了群臣的咆哮。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阶级分明,怎可能说提高就提高!”

“若是百姓都去从商了,今后谁来种地?”

“陛下,魏叔玉在朝堂之上胡言乱语、妖言惑众,恳请陛下将其治罪!”

群臣出列,开始争相讨伐魏叔玉。

文臣、武将、士族,儒家……

没有任何势力保持沉默!

而出奇的,这一次长孙无忌没有出声。

身为李世民的头号心腹,魏叔玉殿前奏事已经证明了一切。

这是李世民默认的事情!

以往是魏征提出来,只不过这一次魏征病了,换成了魏叔玉。

李世民看着群臣如此‘齐心,亦是在心中叹息一声。

果然如此啊……

“肃静。”

李世民威严的喝道,深邃的双眸扫视着群臣。

待群臣安静下来后,李世民又开口道:“朕之原则乃为广开言路,是非对错,言后再论。”

首节 上一节 222/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给徐妙云解签,忽悠她嫁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