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开局一个碗

三国:开局一个碗 第297节

司马懿阴冷一笑,指了指北方,问道:“吴侯近日可收到过北方的消息?”

“仲达先生说的是?”孙权试探着问道。

对于黄河决堤之事,孙权也是知道的,东吴同样有自己的情报组织,这么大的消息,孙权不可能不知道。

司马懿点点头,抱拳道:“吴侯所猜不错,在下正是为此而来。”

“黄河决堤,与你我两家有何关系?”孙权有些奇怪。

司马懿冷笑道:“吴侯,黄河决堤,豫州化为一片泽国,杨凌从司隶、兖州、徐州、冀州等地,调遣了大量兵马进入豫州救灾,同时还有大量物资,大明的精力已经被拖住了,这正是你我两方的机会啊,吴侯难道要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仲达先生的意思是,你我两家趁机攻打大明?”孙权问道,有些心动,若是有机会,他准备亲征,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望。

司马懿点头道:“大明实力强大,我们若不趁此机会,待明军南下,我们如何抵挡?我主有意进攻南阳,想要相约吴侯,进攻淮南,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们胜算很大。”

孙权点点头,笑道:“仲达先生的提议,本侯会好好考虑的,不过,出兵之事,事关重大,本侯也需要与我江东群臣商议一番,才能答复先生。”

司马懿已经从孙权的表情看出,对方其实已经意动,他非常理解的点点头,笑道:“这是自然,在下便等着吴侯的好消息了,不过,此事不宜拖得太久,一旦大明缓过来,咱们两家可就再没有机会了。”

孙权点点头,示意司马懿先下去休息。

第402章 舌战群儒

待司马懿离开,孙权立刻将东吴的文武重臣召集起来。

他先将司马懿到访的事说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的看向周瑜问道:“公瑾,本侯觉得这是我江东的机会,不知你意下如何?”

对于周瑜孙权内心其实是非常忌惮的,江东可以说是他和孙策一起打下来的,孙策去世之后,尽管周瑜支持了孙权继承了孙家大业。

可是,孙权也知道,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与周瑜根本无法相比!

孙权满含期待的看向周瑜,希望对方能支持自己。

却不想,周瑜果断的摇摇头,说道:“吴侯,我江东最强的乃是水军,主动渡江北上,攻打大明,实乃不智之举,恐怕会无功而返,甚至损兵折将。”

孙权心里顿时非常不爽,周瑜是丝毫不给他这个吴侯面子啊,自己已经明确表态,想要主动出兵了,对方居然直接反对。

不过,孙权工于心计,脸上没有任何不快,反而点点头,笑道:“公瑾说得有些道理,诸位以为如何?”

程普立刻出列道:“末将支持吴侯,大明实力强大,若是我东吴不能趁机击败,待明军南征,恐怕很难抵挡明军兵锋。”

孙权心里一喜,程普是东吴的副都督,跟随了孙坚、孙策,是江东的三朝元老,有他支持,自己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程老将军说得亦有道理。”孙权笑着说道。

黄盖与程普好得就像穿一条裤子一般,立刻站出来说道:“末将亦赞同出兵,所谓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与其坐等明军来攻,不如主动出击,我江东也不能一直被动防御,若是能够此战能够夺取中原,我江东必然实力大涨,未必不能统一天下。”

孙权连连点头,黄盖说得太好了,若是自己能够亲率大军,夺取中原,自己必然威望大涨,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随后,东吴的其余文武,纷纷站出来发表意见,有人支持程普黄盖,有人支持周瑜。

以张昭为首的文臣大部分支持周瑜的意见,以保守为主。

一些年轻的将领则支持程普黄盖,主张主动进攻。

孙权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他内心自然是想要答应的,不过,有这么多人反对尤其是江东的文官之首的张昭和武将之首的周瑜都反对,让他无法做出决定。

想了想,孙权开口道:“既然诸位大臣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不如将司马仲达请上来,大家一起讨论,如何?”

众人闻言,点点头,算是赞同了孙权的提议,孙权示意了一下自己的近侍,片刻之后,司马懿便来到了东吴群臣面前。

“拜见吴侯!”司马懿拱手行礼道。

孙权点点头,笑道:“仲达先生可知,本侯为何再次请先生过来?”

司马懿微微一笑,抱拳道:“想必是江东诸贤无法就出兵之事,达成统一意见。”

孙权点点头,笑道:“正是如此,程普等将军认为,我军应当与刘皇孙结盟,共同出兵攻打大明,而大幅度周瑜与张子布反对出兵,认为应当利用我江东水军优势,以长江阻挡明军南下,不知先生有何说法?”

司马懿笑了笑,抱拳道:“敢问子布先生,为何反对出兵?岂不闻,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抓住良机,攻打敌人,有何不可?”

张昭一愣随即笑问道:“仲达先生可知,我江东立足之根本是什么?”

司马懿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张昭,笑道:“自然是冠绝天下的水军。”

张昭点点头,笑道:“既然先生也知道,我江东是依靠水军立足,何故前来劝说我主攻明?如此岂不是以己之短攻敌所长?此非智者所为也。”

司马懿摇头道:“子布先生可知,大明除了精锐步骑,还有一支横行海上的强大水军,对了,明军称之为海军,不知先生以为,江东水军比之大明海军如何?”

张昭尴尬道:“颇不如也!”

张昭无法反驳,大明海军那些巨大的战舰,天下闻名,东吴的楼船、艨艟根本不是对手。

司马懿闻言笑道:“既如此,子布先生为何以为,依靠水军,江东便可高枕无忧?”

“这…”张昭一愣,不知该如何反驳。

一旁的周瑜冷笑道:“我江东水军不能保我江东一方平安,莫非以刘皇孙那屡败之师,便可击败杨凌?”

司马懿笑道:“周都督此言谬也,我主汉室贵胄,随屡败却是屡战,虽实力不如杨凌,却不会向那篡汉之贼屈服,更何况,我主刘玄德如今乃是大汉天子,天下心向大汉之人,皆纷纷投效,何惧那杨凌?”

“哈哈,汉室贵胄?刘玄德不过涿郡一织席贩履之辈罢了,竟敢窃取神器,实在可笑至极。”周瑜继续冷笑道。

司马懿微笑道:“织席贩履又如何?高祖不过一亭长耳,不也趁势而起,夺取了天下,这才有我大汉四百年之天下,我主虽早年曾织席贩履,却立志匡扶汉室,屡败屡战,有何可笑之处?”

说到这里,司马懿冷笑一声,继续道:“相反,江东兵精粮足,却不思进取,只做守户之犬,着实可笑。”

“你…”周瑜大怒,却被司马懿驳斥得无话可说。

见周瑜吃瘪,江东二张的另外一人,张纮出列,对司马懿拱手道:“仲达先生,令主刘皇孙,屡战屡败,丟长安,失并州,如流浪之犬,无立锥之地,难道主动进攻便能取胜?世人皆言,司马先生有绝世之才,被人称之为冢虎,不知司马先生以何取胜?”

司马懿冷笑道:“尚未开战,何敢言胜,然而,若是如江东诸贤一般,连进攻都不敢,何以言胜?”

“哼!司马仲达,你可知道,大明有多少兵力?”张纮冷哼道。

第403章 进攻

司马懿轻描淡写的说道:“明军不下百万。”

“我当司马先生不知明军实力,竟然想要以卵击石,主动进攻大明,既然司马先生也知明军实力,那不知先生认为,主动攻打明军,胜算几何?”张纮步步紧逼,问道。

司马懿轻蔑的看了他一眼,笑道:“世人常说,江东张子纲善于理政,如今看来,果然如此,然先生只会理政,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

“你…司马小儿,何故出言侮辱?请回答老夫的问题。”张纮大怒,质问道。

司马懿笑了笑,这才开口道:“兵者,诡道也,岂能以数量多少决定胜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主章武皇帝刘备,汉室帝胄也,攻打逆明,乃是顺天应命,天下心怀汉室之人必然欣喜从之,如何不能取胜?”

“这…”张纮一愣,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两军交战,确实不是以数量来决定胜负的。

只是,司马懿似乎进入就状态,丝毫没有给江东之人反驳的机会,接着说道:“况且,大明虽有甲兵百万,然而,杨凌此人穷兵黩武,四处用兵,赵云的幽州军团、黄忠的并州军团、魏延的关中军团,皆无法调动,更何况,如今黄河决定,明军中央军团、豫州军团乃至兖州军团,皆在救灾,我大汉需要面对的只有徐晃的南阳军团,而江东若是出兵,也只需要面对张辽的扬州军团,最多徐州的张郃会派出部分援军,诸位真的认为,我们毫无胜算吗?”

听了司马懿的话,江东文武沉默了,连周瑜都没有反驳,只是皱眉思考,一时之间没有说话。

司马懿说得有些道理,如今,明军的中央军团、豫州军团、兖州军团都在救灾。

幽州军团如今在清剿高句丽余孽,还需要防备更加北方扶余、肃慎等。

并州军团需要剿灭鲜卑人残余,还需要防备匈奴人以及已经西迁的轲比能部鲜卑,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杀个回马枪。

关中军团需要防备西凉众多诸侯,马腾是明军大将赵云的岳父,与大明关系较好,可是,西凉除了马腾,还有韩遂和众多小诸侯,况且,还有汉中曹操虎视眈眈,魏延的大军是绝对不能动的。

冀州、青州距离较远,并且,实力不强,很难快速支援淮南和南阳,突然袭击之下,他们取胜的机会确实很大。

见众人被司马懿驳斥得哑口无言,孙权大喜道:“仲达先生言之有理,本侯决定,与刘皇孙联盟,进攻大明。”

“诺!”众人拱手,不再反对。

随后,司马懿与孙权敲定了细节,双方签订了同盟条约,便返回了荆州。

东吴也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兵发淮南。

孙权力排众议,决定率领十万大军,亲征淮南,而周瑜则率领江东水军,兵发广陵郡,牵制徐州方向的明军。

不过,东吴的大军只是在集结兵马,准备粮草军械,并没有立刻出兵,孙权还在等着刘备的行动。

大家都是老银币,孙权怎么可能给刘备当枪使?

豫州

几十万明军在抢救百姓,修筑堤坝,忙得不可开交。

看着一个个明军不顾水里的冰冷,将一个小孩高高的举过头顶,将小孩带到安全的地方,哪怕自己被冻得瑟瑟发抖,也没有让头上的小孩沾到一丁点冰水。

看着两个明军将一个担架高高举过头顶,上面躺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步履维艰,两个明军却是神色坚毅,一步一个脚印,将老人带到最近的难民营。

看到一个个明军士兵,扛着沙袋,义无反顾的冲向黄河的缺口之处,一点点将决口堵住。

百姓们大受感动,自古以来,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军队。

若是哪支军队,可以做到不扰民,不抢劫,他们都要千恩万谢,感谢祖宗保佑。

像明军这样,不顾自身安危,救助百姓的军队,他们别说见过,简直是听都没有听过。

因此,许多百姓也自发的行动起来,他们帮助官府,照顾受伤的百姓,分发物资,疏通河道。

整个灾区的情况在大明朝廷、明军、地方官府和百姓的通力合作之下,迅速好转。

难民们得了安置和救助,遇难百姓的尸体被掩埋,受伤的得到救治。

杨凌亲自坐镇灾区,大明的官员们没一个人敢戴帽。

这也正是他亲自前来的目的,身为皇帝,根本不需要他做什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杨凌也做不了什么。

他前来,无非就是告诉下面的官员,自己非常重视这个事,谁敢不尽心,或者动什么歪心思,就要好好斟酌一下,能不能躲过朕的刀。

首节 上一节 297/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他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这叫谋士

下一篇: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