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03节
1883年,因中法战争爆发,越南局势恶化,左宗棠随即自请赴边督军,督师抗法,获得清廷批准。
同年八月,孤拔率法军在福建马尾全歼驻扎在这里的清朝三大水师之一的福建水师,并破坏福州船政局,即“马尾海战”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左宗棠表示不能忍,因此在1885年,督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并且夺取了谅山。当然,这一战的主角他叫……冯子材。
之后的事儿就很清楚了,慈禧怂了,不愿意继续打了,清军乘胜即收,又跟法军议和,并签订了《中法条约》
这下,清廷和法军都满意了,但左宗棠很不满,因为这事儿确实气人,胜的是他们,凭什么跟法军议和。
但没办法,做主的那货叫慈禧,左宗棠没权利改变什么,就算他再能打,有慈禧拼命扯着后腿,他也没招】
嬴政@慈禧:你丫还是早点儿死吧,彼其娘之,你丫活着也没啥价值了。
慈禧:……
我已经不说话了,为啥还骂我?
康熙:对,早点儿死吧,换头猪上去兴许都比你好!
曹操:去清末那几位呢?就没对慈禧老妖婆动手?
刘秀:朕倒是想动手,奈何……这老妖实在够怂,让干啥干啥,没好意思宰她!
众人:……
得,这老妖成精了!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于福州病故,享年74,一代名臣名将,民族英雄终究还是走到了终点!
回顾一生,他或许并没有遗憾,毕竟,这一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无愧于心!
纵观清朝数百年时光,你会讨厌多铎、多尔衮这样的屠夫,和珅这样的巨贪,咸丰、慈禧这样的垃圾,但一定讨厌不了左宗棠、林则徐这样的英雄。
也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让那晚清乱局,黑暗时光有了一些光亮,英雄,当为后世铭记,身虽死,其光可照万古】
多尔衮:……
多铎:……
慈禧:……
你盘左宗棠就是,踩我们干嘛?
【上榜理由:镇压动乱,收复新疆,于国有功,于民族有利】
视频:
少年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涉猎广博!
青年埋头科举,举人之名轻松获得。
雄心壮志,再入会试,一次、两次、三次,次次不中,报国无门,只能回乡任教。
动乱四起,时局动荡,他应邀出山,护长沙三月不破,终致敌兵退却。
才名远播,受人举荐,终于入仕为官!
东平闽浙、西靖陕甘,收复新疆,留名千古!
福州船政、兰州织坊,推行洋务,只为国富民强。
新疆建省、台湾建省,海防塞防并重,奔波千里,保国土不失。
【上榜奖励:恢复巅峰状态,延寿三十载,功法《兵道战典》灵脉一条】
金光落下,书生舒了舒筋骨,长叹一声!
“这山河大地,沉沦太久了,该变了啊!”
【盘点史上十大领兵书生,第九位】
曹操:看这次却又花落谁家?
朱棣:赌上一千金,盲猜是我大明的!
乾隆@朱棣:谁给你的自信,凭你脸大吗?
朱棣@乾隆:唉!你小子说对了,朕就是脸大,不服?
乾隆:……
我去,这要怎么怼?
第128章 作业不能乱抄
【盘点史上十大领兵书生,第九位,明朝卢象升】
朱棣:哈哈哈!朕说什么来着,果然是我大明的人。
朱元璋:不错不错,又上榜一个,哪一朝的?皇帝出来认认。
崇祯:回太祖,卢卿是本朝的。
乾隆:这位的话,崇祯帝还是别急着认的好,小心等会儿打脸。
崇祯:嗯?啥意思?
雍正:明说了吧,卢象升的死,你要负责任!
崇祯:我……不会吧?
朱由检腾一下站了起来,这消息太劲爆了,卢象升的死他要负责,难道卢象升最后是蒙冤而死?
卢象升:本来挺好的心情,现在没了!
【卢象升,明末名臣,抗清名将,世称卢忠肃,当然,卢象升可能不会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忠肃这个谥号是清朝给他的,明朝给的叫忠烈】
卢象升:心情持续变坏!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即1600年,卢象升出生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没记错的话,多年之前岳飞曾经在宜兴这里驻军,所以说这里人杰地灵一点儿毛病没有。
史载,卢象升这个人,肤色很白,人也很瘦,但是……力气特别大,你能想象吗?一个白面书生,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但是他居然拎着百斤重的大刀练武!】
万历:咦!生于万历二十八年?那朕岂不是也能得到一个卢象升?
天启:朕也能有一个,不为别的,朕就想知道百斤重的大刀能不能削木料?
卢象升:……
我能说我不会做木匠活吗?
泰昌@天启:你很自然的避开了你老子我!
乾隆:哈哈哈~上位不足一月的倒霉蛋,不避开难道大说特说吗?
泰昌:???
龟兹王:事实告诉我,没事儿不要惹书生,比如姓班那位!
班超:龟兹王有话说?
龟兹王:没,君侯误会了,本王是在赞扬您!
【少年时的卢象升,非常爱读书,除了四书五经还喜欢看兵书,当然,这只是书生的基操,没啥奇怪的。
然而离谱的是,他居然还喜欢骑射,武艺超群,这就没天理了,要不说人比人气死人呢!这天赋实在太强了。
因为天赋出众,天启二年,即1622年,22岁的卢象升顺利考中进士,初任吏部主事,随后不久升任员外郎,最后任大名知府。
就这成绩,就这速度,徐渭看了得哭,范进看了得崩溃,太没天理了!】
徐渭:我与先生无冤无仇,为何往我伤口撒盐?
范进:虾人猪心,先生太不当人了!
左宗棠:这天赋给老夫多……额……忘了现在变年轻了!
左宗棠低头看了看铜镜,里面是一个年约二十的青年男子,嘛!妥妥帅小伙一个啊!
【崇祯二年十月,即1629年,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防线,借道蒙古,从喜峰口寇关进犯】
崇祯:嗯?这货从喜峰口进来的?记上记上,必须戒严!还有袁崇焕不是说五年平辽吗?咋还让人进来了?
皇太极:此去大明,路遥且阻!艹,朕太难了!
先生又不当人了啊,你把地名儿说了,朕从哪里进去?
袁崇焕:……
完了!皇太极居然绕路进去了!
至于五年平辽……我只是安慰一下老板,谁知道他居然当真了,这我找谁说理去?
【皇太极寇关进犯,一路打到北京,估计崇祯当时都是蒙的,这咋还进来了?合着朕每年花这么多银子白花了?
但人都进来了,当下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得先搞定外面那姓皇……呸!是那贼酋在说。
崇祯毕竟不是赵佶那软蛋,干不出丢下国都逃命的事儿,他选择了坚守,并广发勤王诏,招天下之兵进京勤王。
当然,他可能也没想到,这次下勤王诏居然还有意外惊喜等着他】
赵佶:朕不是九妹,哦!不对,朕不是老九,没这么多血能喷,所以……能不能别踩朕了?
【一旨勤王诏,云集天下兵!
按说勤王这事儿跟卢象升完全没有关系,毕竟他是一个纯得不能再纯的文官,握的是笔杆子。
上一篇:大明:我只想苟住,你却逼我出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