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17节

细加打听之后。

朱允炆才听说朱元璋是去了诏狱。

想到这里,朱允炆登时便慌了神,匆匆的找来了自己的两个狗头军师。

——黄子澄与齐泰两人。

两人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也是紧张异常。

“两位先生,计将安出否?”

“你们也觉得皇爷爷动了立四叔为皇储的心?”

黄子澄跟齐泰两人虽然傻了点。

但是也知道一些事情。

但凡是老朱真有那么一点杀掉苏谯的念头。

这会苏谯早就凉了。

哪里用等到现在。

沉默良久,黄子澄盯着朱允炆道

“太孙殿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殿下需要亲自去一趟诏狱。”

朱允炆疑惑的看着黄子澄问道

“黄先生,允炆去诏狱作甚?”

黄子澄顿时便高深莫测的笑道

“只要殿下去了诏狱。”

“剩下的事情,臣便可以替殿下谋划。”

“若是此人能招抚,自然是最好,若是不能招抚。”

“只要此人稍微对殿下言语之中略带几分不屑,那臣便可以定他一个意图弑君!”

“不仅如此,还能往燕王头上泼一盆脏水,到时候准叫那燕王黄泥落裤裆!”

朱允炆闻言登时便眼前一亮。

“既如此,还请两位先生与允炆同去!”

说罢,朱允炆便对面前的两人深作一揖。

黄子澄跟齐泰两人显然是很吃这一套的。

见到朱允炆对自己执师生之礼,两人登时便喜笑颜开的回起了礼,与朱允炆二人一同朝着诏狱的方向走去。

……

……

另一头的朱元璋。

在匆匆回到乾清宫之后,登时便好似想起了什么似的。

兀自一拍脑门,赶忙打开了聊天群对崇祯发起了消息。

太祖高皇帝:

“你小子甭装死,你那边现在啥情况了?”

思宗烈皇帝:

“劳祖爷爷挂念了,鞑子已经退了,儿臣正在准备召天下宗室入京。”

太祖高皇帝:

“你现在马上给咱去吏部调一个人的档案。”

思宗烈皇帝:

“请祖爷爷吩咐。”

太祖高皇帝:

“此人姓苏名樵,洪武二十四年辛末科进士,具体名次咱这边跟你那边可能不一样,此人在后世史书上如何评价?可曾作乱?”

思宗烈皇帝:

“此人儿臣倒是没听说过,不过祖爷爷放心,儿臣这便去查!”

看着崇祯的消息。

朱元璋不由得冷哼一声。

“小兔崽子,多少还算是有点用!”

不多时,崇祯便从吏部调来了苏谯的生平,给朱元璋发去了消息。

思宗烈皇帝:

“祖爷爷,儿臣查到了。”

“苏谯,河东道人士,自幼孤苦,洪武三年,中山武宁王徐达北伐之时,从乱军之中将其救下,军户身份,故而履历不详。”

“洪武二十四年,辛末科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第八十名。”

“同年九月,外放至松江府华亭县任知县。”

“因为人生性禀直,多次顶撞上官,弃置于华亭而不用。”

“洪武三十二,呃,不对,建文元年,燕王起兵。”

“苏谯上表请战,帝不允。”

“同年十二月,苏谯上表请斩李景隆、黄子澄、齐泰,并直言其三人误国。”

“上大怒,褫夺官身,废为庶人,永不叙用。”

“建文四年,燕师入京,庶人苏谯于孝陵前自戕殉国,无子。”.

17,苏谯:对不住了,太孙殿下!

当看到崇祯发来的苏谯履历之时。

朱元璋顷刻之间便不由得老泪纵横。

“忠臣,忠臣啊!”

“咱何德何能,这把年纪了,竟然能招揽到这么一个人才!”

起码从这份履历上来看。

苏谯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朱元璋登时便给崇祯发去了一则消息。

太祖高皇帝:

“别光说他生平了,此人在松江府华亭县的政绩如何?”

思宗烈皇帝:

“祖爷爷,大明有祖制,这七品知县,没有到记录那么详细的地步。”

“儿臣只能从一些地方志上查到一些。”

“关于苏谯自己的治理,吏部的档案上没怎么说,只是记载了苏谯多次藐视上官。”

“不过有意思的是,苏谯任华亭县令的这十年间。”

“松江府知府一年一拔擢,理由都是御民有方。”

“但是地方志上记载,松江府其余几县,皆遭数灾,唯有华亭一县,无灾无难,周围百姓皆入华亭而避灾……”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冷哼了一声。

太祖高皇帝:

“这还用想?!”

“定然是那狗日的上官贪墨了苏谯的政绩,搞个什么张冠李戴。”

“他们一个个的倒是拔擢了。”

“让咱大明的一个忠臣,就这么在华亭县闲置了十年!”

“对了,黄子澄、齐泰这两个人干的怎么样?”

思宗烈皇帝:

“祖爷爷,您真想知道?”

太祖高皇帝:

“说,咱顶得住!”

思宗烈皇帝:

“建文元年,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上奏建文帝,施行新政。”

首节 上一节 17/5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剪辑通历史:盘点十大失败的传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