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204节
“去人犯家中看看?”
“是啊。”
“那要不要带几个兵丁?”
海瑞摇了摇头拱手道
“海某自恃问心无愧,何须兵勇相随。”
王本固没有多说。
旋即便跟着海瑞回到了班房,找到了昨夜刚刚起获的账本。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便找到了在余杭城外的几家跟汪直有过私通款曲的百姓家中。
海瑞跟王本固二人来到村中。
稍加打听,便找到了这个村子他们想要访问的那户人家。
不过倒也好找。
在成片的茅庐中找到一家建了一半的青砖瓦房还是轻而易举的。
王本固跟海瑞两人看到这一幕,眉头登时便紧皱了起来。
海瑞面色沉重的走上前来。
看着院子里的老妪躬身行礼道
“大娘,可否施舍一碗水吃?”
那老妪原本正望着自家的青砖瓦房发愣。
听到海瑞的声音,这才堪堪回过神来。
“啊?你们且等一下,我去给你们取。”
不多时,那老妪便端着两大碗清水缓缓的走了出来。
“来吧,家里没什么东西,水这东西还是管够的。”
海瑞端起搪瓷大碗,将碗中水一饮而尽。
而后擦拭了一下嘴角,诧异的打量着院子里的青砖瓦房问道
“大娘,您这院子是咋回事?怎的修了一半不修了?”
那老妪长叹了口气无奈道
“别提了……唉。”
海瑞一脸疑惑的看着老妪,心中万般不解。
“大娘,这到底是咋回事?”
那老妪也像是许久未曾跟人说过话似的,看着海瑞无奈的叹息道
“看你们二位也是识文断字的,可知道前些日子在府城砍头的汪直?”
海瑞跟王本固二人对视了一眼,而后故作迟疑的答道
“知晓啊,大娘您这房子跟汪直有关系?”
“听说那可是倭寇啊。”
老妪抬起头,打量着眼前修了半截的房子叹息道
“是倭寇,但是没办法啊,你们也看见了,村子里就是这么几亩地,娃子们得想办法活下去啊!”
老妪长叹了口气,无可奈何的坐在了椅子上,怅然道。
“实不相瞒,不过也瞒不住了,我儿子就是在汪直手下的。”
“原本汪直都跟他们说好了,这次上岸,就宽宥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回家过日子。”
“这才给了我银子,让我找人盖了这两间瓦房。”
“谁想这王大人,竟然就这么斩了汪直。”
“儿子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这瓦房没了银子,也就修不下去了。”
“我们就是想安安生生的活命啊!”
从账目上看,这老妪家有三个儿子,全都在暗地里给汪直供货。
看着老妪的处境,海瑞抬起头,打量起了四周。
而一旁的王本固却是不敢置信的看着老妪说道
“可是,可是那汪直数次导倭入寇,这死伤的不也是两浙的百姓吗?”
听到这里,老妪登时便气愤的说道
“啥叫杀人?”
“那杀人不都是那朝廷派了那个叫啥朱纨的御史来巡海之后,倭寇才闹起来的?”
“一开始那些跑海的,也没有几个有胆子杀人。”
“都是做点买卖,糊口而已。”
“朝廷不让人吃这口饭,家里有没有地,总得想办法活下去吧!”
老妪的话让王本固愣在了原地。
从郑和下西洋开始,一直到嘉靖朝朱纨巡海,东南各地地方志总共记载倭寇26次。
自朱纨巡海之后。
东南倭寇数量暴增,劫掠次数骤增六百二十余次!
而朱纨巡海。
便是嘉靖与东南大族博弈的开始。
“寇自纨始”已然成了东南百姓的共识。
听到老妪的话。
王本固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直到这个时候。
王本固才隐隐约约之中意识到,自己杀汪直或许是做错了。
无论如何。
此时的王本固,已然动摇了。
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对是错。
但是他从小饱读的圣贤书告诉他,他的行为戕害了百姓。
他是罪人!
海瑞、王本固告别了老妪。
旋即便又在余杭近郊拜访了数名“通倭”的百姓。
当天夜里。
待王本固跟海瑞两人回到胡宗宪的总督衙门时。
王本固的情绪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做的。
当真是对的吗?
“海大人,你,我,这,当初本官斩首汪直之时,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啊!”
“我有罪于两浙百姓啊!”
海瑞看着王本固,不由得长叹了口气道
“事已至此,你我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不能再这样将错就错下去了。”
“必须要赶紧上书陛下,罢海禁方为破局治标之法啊!”
王本固猛地一跺脚。
“错便是错了,我这便向天子请罪,海大人可愿与王某联署上奏?”
海瑞闻言不由得大笑一声。
“海某何惧之有!”
“可惜此处无酒,否则海某定要与王大人痛饮一大白!”
而此时胡宗宪也恰好走进了总督衙门,看着海瑞、王本固二人疑惑的问道
“哦?二位钦差有如此雅兴,竟要痛饮一番,想必是案情大有斩获?”
海瑞微微颔首道
“胡部堂,我二人已然找到了此案的症结所在了。”
胡宗宪故作惊诧的看着海瑞问道
上一篇:剪辑通历史:盘点十大失败的传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