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天天死谏,成千古一相? 第52节
等的就是你老小子问这句话。
但苏谯仍旧是面不改色的淡然道
“臣可以笃定,假以时日,大明文武,必如此!”
“你可知道刘伯温都不敢跟咱这么保证。”
苏谯冷笑道
“因为诚意伯是风水术数,而臣不然,臣只管挖病根,病根不除,病人病死,岂非常理?”
“病根何在?”
“病根即陛下也。”.
49,银子不过就是石头而已!
整个四合院内陷入了一片是寂静。
只剩下了角落里蛐蛐的叫声。
朱元璋死死的盯着苏谯,有些疑惑的问道
“你是当真不怕死?”
苏谯则是一脸无奈的看着朱元璋道
“陛下,前宋之时,一品大员月俸一百二十两,各项津补二百四十两,折合一岁之入为四千三百二十两。”
“国朝之时,一品大员月俸禄仅八十七石,无任何津补,年俸仅粮一千零四十四石。”
“陛下,您觉得这合适吗?”
朱元璋闻言登时便反应过来。
“咱天天在宫里还自己腌咸菜呢,举朝上下厉行节俭?!”
“朝廷少吃一口,天下百姓就能多得一口,有何不妥?!”
苏谯无奈的叹息道
“陛下可知民间有一俗语。”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天下人皆知,所谓朝臣入朝,那便是给天子打长工来了,天子就给这点钱,如何指望朝臣卖力,将士用心?!”
“若是陛下是生意人,这买卖您做吗?”
朱元璋登时便勃然大怒厉声呵斥道
“那又如何?咱就是一个月给他们发八十七石粮。”
“天下士子仍旧趋之若鹜,天下英才尽入朝中。”
苏谯闻言登时便讥讽道
“陛下不觉得这才可怕吗?”
朱元璋张了张嘴。
登时便在原地哑然失语。
死死的盯着苏谯。
半晌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对啊!
这买卖傻子都知道必亏无疑。
但是为什么还这么抢手?
当真是他们良心发现,一心为民故而出仕吗?!
朱元璋厉声道
“那他们不来科举,岂不是白瞎了满腔抱负?”
“天下值此一家耳!”
“天下膏腴之地已尽归大明,其余番邦不是瘴气便是毒虫,他们就算是想去别家,也得有地儿去啊!”
显然老朱只能抓着垄断一点反驳了。
可惜苏谯当即便开口反驳道
“陛下此言谬矣,高丽之国虽居海外,然其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忠清道由清州跟忠州组成,非清代之后改名)气候与江南无异,无交趾之瘴气,毒虫,且仅隔浿水,他们缘何不侨居高丽,一展抱负?”
“陛下知道的,高丽百官之俸禄,可是丝毫不亚于我大明。”
朱元璋闻言登时便冷哼道
“区区化外蛮夷,焉能有我大明富庶!”
“陛下可曾想过为何富庶为何会成为百官货比三家的参考指数?”
朱元璋一时语塞。
是啊!
大明富庶官员为什么不走?
因为富庶的地方有油水捞啊!
显然老朱已经隐隐有些破防了。
但是
朱元璋的面色阴沉。
“他们敢!咱已颁下祖训,立下铁碑,万世不移,贪墨六十两者扒皮充草!”
“上有圣人之言,下有君父祖训,咱就不信有这么多人敢干这欺师灭祖的大逆之事……”
说到最后,朱元璋的声音明显小了下去。
因为崇祯那边的消息已经证实了。
满朝文武百官,显然并没有怎么把圣人的话放在心上。
至于老朱的祖训。
估计早就当厕所的纸了……
苏谯却无所谓的冷笑道
“陛下,当真以为后世之君,个个都能如陛下这般驾驭群臣?”
“另外,陛下可曾想过一件事。”
“自洪武五年以来,官员俸禄屡有折色。”
“银两这个东西,陛下难道以为会一直是这个价格吗?”
此话一出。
朱元璋的脸色陡然一变。
当即便斥责道
“胡说八道,就差那么几文钱,那也叫变?”
“今天值十斤粮食,明天值二十斤粮食,那银子还能是银子吗?”
苏谯站在一旁提醒道
“陛下,物以稀为贵。”
“金银之价恒定,乃是因为天下金银拢共不过就是这么多。”
“但是陛下可曾想过,若是有一地突然采出大量白银之时,届时又当如何?”
“据臣所知,那海外扶桑,便有一银矿,近年来年产白银数以百千石记!且岁岁增长,假以时日,这些白银尽数流入中原,届时天下官吏的这点俸禄,还够活命吗?!”
“说破大天,银子纵然是再过稀少,那也不过就是一块铁!一块石头!”
话音刚落。
朱元璋登时便是一愣。
银子不过是石头?
扶桑银矿?
想到这里,朱元璋登时便警惕了起来。
前几天朱由检可是跟自己说过大明那个时候的粮价。
一石米竟然要二两银子!
在洪武朝,一石米那可是不到一两银子!
当时看到朱元璋只当是灾年,粮贵银贱。
如果银矿这事是真的。
上一篇:剪辑通历史:盘点十大失败的传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