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贴身太监竟是徐妙云 第332节
他们都想继续弹劾朱橚。
“几位侯爷,你们想想,咱们和那位吴王也斗了好几次了!”
“那位王爷吃过亏吗?”
“诸位有没有想过,咱们都斗不过的人,会是傻子?”
胡惟庸一席话,将周围所有人说得哑口无言.
208 老夫斗累了,老五的福分
淮西公侯们必须承认,朱橚绝对不是什么傻子?
他们在与朱橚的对抗中,无论是李善长,胡惟庸还是任何一人,都没有吃过半点便宜。
若不然,发现皇帝有立朱橚为太子的想法之后,
淮西集团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这不是间接代表着,他们认同,甚至害怕这么一个人当上皇帝?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朱橚的境界,已经不是他们这等凡夫俗子能比。
谁都能看出他是太子去世之后最好的人选,他不至于看不出来。
他这次离开,分明是告诉皇帝和其他皇子,这皇位他不争不抢。
“这小子,有种!”
“果然不愧是圣人种子!”
有胡惟庸提醒,就算是淮西的公侯们,都对朱橚另眼相看。
皇帝之位呀!
敢放弃,朱橚这家伙,当得起圣人二字。
“行了,你们都散了吧!”
“我跟胡相走走!”
“胡相,走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善长,突然开口。
其他公侯闻言,各自散去。
“胡惟庸,你真觉得,那家伙出行,于他是件好事?”
李善长等其他人走远,才问身边的胡惟庸。
“是好事,也是杀身之祸!”
胡惟庸明白这位老师在考验自己,想了一下说道。
“好事,有几个方面!”
“其一,是天下读书人不傻,只要今天的事情传扬出去,肯定会有有心人猜透吴王的本意!”
“夺嫡,是皇家自古以来无法避免的龌龊之事,皇帝虽然尽量避免,可是太子病重,终究还是撕开了皇子们的暴露野心的口子,兄友弟恭的朱家人,以后注定免不了要勾心斗角了!”
“但朱橚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应天府,看似不忠不孝,但其实却是大忠大孝!”
“您别看皇帝现在发怒,可是他回头想起来,其实会更看重吴王!”
“太子还没怎么样呢,那些皇子们的心思,已经是路人皆知!”
“可唯独吴王,选择远去,避开这尴尬的局面,对于最重视亲情的皇帝来说,您想,这是多欣慰之事?”
李善长听到这,很是认同。
皇帝有很多缺点,多疑,小气,自卑,嗜杀……
他们这些老臣子跟了朱元璋这么多年,又不是看不明白,
可是若说老朱对家人如何,那是谁都竖起大拇指的。
他出身卑贱,从小父母双亡,兄弟流散。
家对于皇帝来说,是最看重的地方,对于历朝历代习惯了的皇子夺嫡,皇帝从建立大明朝开始,就努力在化解这件事。
强化朱标的太子地位,让其他兄弟没有任何想法,这就是老朱的做法之一。
因为没有帝位的念想,皇子们才会真正放下心结,团结在一起。
朱标,就是朱家子弟团结友爱的根基,如今这根不在了,
老朱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多年辛苦维持的局面,变得有多么可笑?
在其他皇子心思各异的情况下,朱橚的逃避,反而成为老朱最后的安慰。
得到皇帝的看重,这还只是一个方面,
朱橚以前在读书人之中,名声并不好。
他动了太多读书人的利益,算学入科举,封圣之事大闹等,
有不少读书人其实对他没有好感。
可是他主动退避的事情,必定会为他带来极大的名声。
说白了,大家读的都是孔圣人的书,虽然人性复杂,但忠义之人,
总会获得那些士子的好感。
朱橚这一次的回避,肯定能将他圣人的名声,推到非常高的高度。
更何况,还有其二呢?
“其二,太子还没死呢…~」…”
胡惟庸继续说道:
“如果太子活过来,他肯定会知道这些日子的事!”
“哪怕朱标仁厚,但若说没有芥蒂,肯定不可能!”
“他为了大局,朱家兄弟可能会继续团结,可是怀疑的种子既然种下来了,就不会轻易消除!‘
“朱棡,朱棣,朱樉,未来朱标一定会小心防备!”
“可是朱橚,会得到朱标全心全意的信任!”
“这就是他的福报,可是……”
胡惟庸话锋一转,脸上也浮现出讽刺的笑容。
“有利必有弊!”
“他获得这么大的名声,风险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如果太子真的有不测,其他人当上皇帝?”
“他们可不会佩服朱橚的高风亮节,他们会害怕,民间传言是朱橚将皇帝之位让給他们的!”
“朱橚的名声越好,他未来的的命运就越差!”
“无论是他的三个大哥哪位上去,终生监禁,就是朱橚最好的结局!”
李善长听着胡惟庸一阵分析,频频点头。
胡惟庸并不是李善长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可是在仕途这条道上,他也是他半个老师。
看见自己的弟子,经历过胡大鹏的事情后,依然没有被打倒,反而愈发成熟,他很是欣慰。
“你能看得到的问题,皇帝也能看得到!”
“太子不死也就算了,如果太子走了,朱橚的太子之位,几乎十拿九稳!”
“航国公说的是,不过日子还长着呢!”
“就算到那个份上,我淮西文武也有机会跟那位牵扯一番!”
“这天下,毕竟还需要有人治理!”
李善长拍拍胡惟庸的肩膀:
“老夫是斗累了,以后淮西的担子,就落在你身上了!”
“李大人,您这是?”
胡惟庸大吃一惊,李善长这话是话中有话呀?
“今日之事后,你以为我还能在中书省左相的位置上,坐上多久?”
“等回去之后,老夫就要告老请辞!”
“再霸着位置不走,恐怕皇帝就要帮老夫体面离开了!”
胡惟庸闻言沉默,其实上次百官逼宫,李善长就说过同样的话,
可是皇帝那次因为别的意外,将这些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但这一次,李善长等人,已经看透了皇帝的决心。
加上青田庄的事情,确实已经烧到李善长身上。
上一篇:三国:大耳贼,吾乃大汉皇叔是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