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47节

  张绣随叔父张济一路劫掠而来,积攒了不少钱财。

  张韩和典韦去了一趟,很快就欢天喜地的从张绣宅院里出来,并带走了一杆亮银长枪和大量的财物细软。

  晚上张绣状告到曹操处,曹操说他还很年轻,日后立功有的是荣华富贵,而张韩贪财,品行必不能及也日后再难有擢升了,张绣受用离去。

  他后面一想觉得不对劲了,张韩屯骑校尉、青亭侯、曹氏恩人、女婿,曹昂的兄弟义友,甚至还是良师。

  确实难以再擢升了,再升不就是四征、车骑、骠骑、大将军了吗?

  这话没毛病,但张绣感觉被诓骗得不轻,于是回到家徒四壁的宅邸气得嗷嗷叫。

  却并没有什么用处。

  ……

  驻留七日,曹军班师回许都,留下两万余兵马驻守宛城、樊城,继而进一步踏入南阳郡。

  而曹操飞骑探报告知,天子诏书已在路上,会以汉廷名义镇扫南阳贼寇,不令此地荒废颓唐,重回人丁兴旺的大郡光景。

  得天子诏书在此,想必刘表这几年之内都不敢有太大动作。

  宛城局势,算是稳固了下来。

  而张济的旧部,尽数归于曹操所有,去往汝南,由曹休、李典、许定等人操训,再挑选精锐演练战阵,日后为一支兵马。

  又十日班师,大军回到了许都外十里,荀彧领百官来迎,吹号擂鼓相庆,以恭贺曹操班师。

  刚见面,荀彧将曹操迎下马车来,原本严肃的面庞上浮现笑容。

  而且还很欣赏、敬佩,他一到曹操面前当即拱手,朗声道:“司空威震宛城,功成南阳!令彧敬佩不已!只身入城收服张绣,听得荀彧目眩神迷!”

  “司空之胆略、才情,当世无人能及,汉室于司空之功,定能复兴!”

  荀彧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宛城一下,兵驻汝南,便是向朝廷传得一个讯息,长安旧部当归属于曹氏,威德加以海内。

  而那些公卿大臣,更是无话可说,听闻大胜且收服所有宛城的张济旧部之后,他们在朝堂上的人也都逐渐沉寂了下去。

  每日上朝也只能启奏日常政务,相安无事了十日,整个公卿层的大臣,均无任何异样之言,尽是夸赞司空之能。

  天子刘协,惊喜不已,每日欢心雀跃,肉眼可见其脸上笑意发自内心。

  能有这等光景,均是宛城扬名之功。

  但是,荀彧发现说完之后曹操的脸色不太好,原本他还微笑,但听完了自己夸赞后,却古怪的板起了脸。

  然后沉声道:“文若,区区宛城而已,不必如此大费周章的迎接,况且,你以往并非是阿谀奉承之人,这些话日后不必再说了。”

  这不是荀文若能说出来的话!

  荀彧愣住了,眉头紧皱,没明白曹操这些话的意思,但他却也没有再多问。

  只是,心里很奇怪别扭。

  我这是发自内心的夸赞,洞悉张绣其奸,只身赴计重而破,的确是潇洒豪迈之姿,令人仰慕也是正常。

  怎么主公不喜夸赞吗?以往我见奉孝、志才他们所夸,都是极为受用,并且面露得意之色,喜形于色的啊……

  他不喜我夸?

  主公还是喜欢我严肃认真的品性,荀彧心想道。

  到入朝堂,接受了天子的表彰之后,曹操再得功绩在身,又点名夸赞了张韩、郭嘉、典韦等人在此行之中的文治武功,彼此都得一番赏赐皆大欢喜。

  散朝时满朝文武的夸赞,曹操都是一概不想听,面色严肃的向下疾走,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身后百官望着他的背影更是百感交集,各有心思。

  董承、杨彪等人走得缓慢,一层层向下,啧啧称奇:“司空明明是打了胜仗,却跟败了一样,从未见过这样的人。”

  杨彪轻抚胡须,附和点头:“的确是奇人也,这等人正是因为大胜,才以严肃鞭策己身,不可骄傲自满,正是行事豪迈不羁,实则内心谨小慎微,曹孟德……欲胜之难矣。”

  “董国舅,彪有一言,不得不说……”

  “司空,胜董卓百倍也。”

  董承听完此话,默不作声,腮帮微微鼓起,拂袖先行而去。

  杨彪在后乐呵的笑了笑,又和左右一同慢行。

  他知道就是自己评价对了所以董承才会反应这般大,曹操胜董卓不说百倍,十倍怎么都有了。

  曹操对朝堂的这一套,可令上下皆无话可说,陛下又亲近赞赏曹操,下面百姓只闻其威名仁义,广播功德。

  而他本人,对陛下更是嘘寒问暖,暗中教导,从未试图如董卓一样去强行把控朝堂时局。

  自己想要的建议也都是徐徐图之,这一次宛城大功,收回了张济三万兵马在汝南操训,陛下恐怕还以为是他能调动的兵。

  “唉……”

  杨彪敏锐的察觉到,可能并非如此,张绣肯从宛城挪步调防,说明已经是完全归顺曹操了,这三万人,一定都是归心于他,而不是降汉。

  此消彼长,他们又少去数万助力,原本以天子诏招降,就是要让张济旧部感念当年长安时的天子恩德,继而成为在外钳制曹操的一股力量。

  眼下看来,曹操不光化解了这等局势,甚至还一口吃下了这些兵马,又再壮大一分。

  满朝公卿的期待又输一阵,而曹操变得更加可怕,杨彪仔细思索了许久,此时觉得大势在曹,难以逆也,家族也不能吊死在汉,或许应当早做准备。

  司空府不知还缺何职,可让修儿去见一次曹公……

  ……

  许都春耕后十日,颇为安稳,许都越发的繁华。

  而且传出了许多青年才俊之名,其中以杨修最为出众,名门望族子弟,才学兼优,少有盛名。

  据说其人有过目不忘、口若悬河之能,又是年轻才俊,儒雅名门,当即被曹操征辟去了司空府,做主簿。

  曹操的主簿,不简单。

  坊间传闻,张伯常、郭奉孝两位,都是从主簿做起,最终能得大名。

  换句话说,能做曹操主簿的人,无一不是当世真正的才俊。

  这个职位,是来刷声望的,杨彪送子征辟去司空府,又代表了很多态度转变。

  这或许,是弘农杨氏已经认可曹氏的信号,由此整个许都公卿蛰伏得更加隐秘,不敢再冒头。

  这段时日,可谓真正的一派祥和。

  ……

  张半城府。

  郭嘉已经缺席了宴席半月有余,今日终于到来,刚来就说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消息。

  “趁此机会,当起用校事府,以监察百官,重设大理寺,命钟繇任寺卿。”

  郭嘉眉飞色舞的说着,这段时日忙碌之事,便全在此节上。

  诉讼廷狱之度,可彰显法治,由此来钳制许都各层,“许都府尹则是推荐满宠,满府君一向公正,铁面无私,且忠诚不二。”

  “而校事府,伯常觉得何人最为适合?”

  郭嘉在席上放下酒觥,离张韩极近,这一道法度的推行、各级官署的开治,对接下来的出征讨伐意义都极为重大。

  而且,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他一直心念的校事府监察一旦开设,便可令皇城之内的情报权益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同时,去年陛下回归许都之后所让出去的各大内官、卫戍皇城的武职,都可以因此一点点的拿回来。

  真正完成“以退为进、内外掌控”的战略,这是冬日围炉时众谋商讨而出的方案。

  所以在校事府府君的选人上,必须是慎之又慎,精挑细选。

  校事府的府君,必须是曹操最为亲近的人,好处自然是无数,不必多言。

  但坏处,同样也很明显。

  这位府君是为曹操监察百官,收集情报,甚至抓人私审、必要时用私刑。

  可以说,郭嘉等人主张设立的校事府,将会成为曹操的鹰犬爪牙,为他暗中做很多见不得人的事。

  身居此机构的首领,岂能是心智纯良的人,必须是忠心耿耿,并且才智绝顶的谋者。

  最重要的是,这机构针对的是天下名族,确切的说乃是在天子周围的名族。

  日后若是情势翻转,此人势必要声名尽毁于史书之中,这是必然之事。

  一听见这个话题,本来就缩在角落里的贾诩,很自然的往后挪了挪,尽可能的将自己的身影隐藏在暗处……

  他已最先感觉到了危险,看到此位的不利之处,这是个风口浪尖的鹰犬之位,功劳巨大但不能名扬于世,还要背负历史的骂名,最后来为主君清洗污名顶罪。

  这是妥妥的牺牲位置,何等情怀才肯欣然赴任?

  张韩笑道:“不知道何人适合任,但知道谁人不适合。”

  “昂弟不适合、公仁不适合、文若兄长不适合、我不合适……”

  他侃侃而谈,悠然转向而言,说完后不经意间看到了典韦,慌忙道:“哦哦,还有典韦,典韦也不合适。”

  典韦:“???”

  “俺为何不合适,为何你说这些人都不合适?说个理由?”

  “我大舅子是曹氏嫡子,万不可行监察百官之责;董公仁深得士族所喜,各处通达,浪费;文若兄长行得端,坐得正,一生奉公守纪,不会做此官职。”

  “至于我,我不行,我为人正派、知书达理,实在干不来这等事……”

  “那我呢?”典韦非常期待的眨了眨眼,盯着张韩看。

首节 上一节 147/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