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01节
张韩松了口气,他知道小皇帝的心里肯定不舒服。
毕竟是从他口袋里拿钱,顺便把口袋都割了掏走了。
谁心里也不好受,但你不能因为自己不好受,就让我们难受吧?
你损失的只是你刘氏的汉家天下而已,若是不开国库,我们损失的可是自己的利益呀。
“陛下,冀州不收纳穷苦百姓,而许都肯,为何呢,概因此地乃是天子脚下,圣驾恩德普照之地,应该仁义。”
“昔中平、初平年间,均因百姓流亡离散,无家可归而天下大乱,如今海内升平,其余诸侯越不肯做之事,陛下越要做,国库虽亏损,但百姓却得以保存,再过三五年就可源源不断化作税收,充盈国库。”
这是最浅显的说法,张韩不愿和献帝说太多之乎者也的东西,直接把最简单的均衡道理摆在面前便是。
“若是陛下舍不得如今国库所存,子民因灾而亡,来年收成定然也会减,税收也会减,岂不是空有国库之盈,而无行事之地?”
“鱼塘里面如果没有鱼,那还能叫鱼塘吗?”
刘协点点头:“道理朕明白,但文武百官都如此……”
“那说明百官都看得见此节,岂不是朝堂稳固,人才鼎沸之相,这是好事,”张韩郑重点头劝诫,说到这似乎想起了什么,又拱手道:“若是以往,伏氏、董氏一党均在朝堂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出言反对,力拒此行。”
“可,保全的虽是国库,不过是溜须拍马之徒而已,只想讨得欢心,但损害了数万乃至十万性命,又损耗了天下人的信任,汉室虽衰却不亡,为何?”
张韩语气犀利了起来:“因为仍然有人以大汉为民,护佑天下百姓,这个人可以是陛下,可以是丞相,亦可以是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等不灭,大汉不亡也。”
“说得好。”
刘协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扯到这里来,但是不知为何心里十分振奋,下意识的夸赞了一句。
而后细想,又觉得张韩所言极是,若是那几位仍然还在朝堂上,只怕真会向着朕说话。
此后便会在朝堂上掀起激烈的争论,难以达成一致,最后或许还会一拖再拖。
那就会如同三年前的长安一样,关外、关中之地,因粮荒、酷暑而尸横遍野。
道路不通,死伤百万。
那将是何等的惨剧。
“陛下放心便是,此情之后,境内百姓无不信任朝廷,国库虽空却再能补全,陛下所攒并非声望,而是当世之功德。”
“好,好好……”刘协终于叹了口气,整个人轻松了不少,对张韩投去赞许的目光,轻声道:“伯常,唯有伱之言,能说到朕的心里。”
“当下朝堂以丞相为支柱,若论长远,自当是你这位少卿了……”
啊?
我在你心里地位这么高吗?我最近也没干什么呀……张韩心道,很是心虚的受下了这份夸赞。
许是我的魅力越来越高了吧,有时候走到哪都被人善待也是一种烦恼。
现在的生存环境已经比之前要好太多乐了。
……
张韩出了宫门,刚到校场就听见典韦在对着一个禁卫骂骂咧咧。
见到张韩出来后,他就不骂了,满脸都是笑容。
“这典韦现在狡猾得很。”
张韩暗暗嘀咕。
“君侯说什么呢?”典韦愣了愣,下意识觉得被骂了。
“我说你辛苦了,等我这么久。”
“噢,那怕什么,俺本来就是君侯的宿卫,”典韦和张韩慈眉善目的对视了一会,在欢声笑语中出了皇宫。
“陛下问什么?”
“不想开国库,”张韩摸着下巴,有些疑惑,“典兄,你说当初在长安时,关外和关中均是大旱,那时陛下还力主开太仓调运粮草以救济百姓,为何现在,他却舍不得了呢?”
典韦想了想,眼睛一眨微微后倾,道:“正常的吧,以前在长安所存粮食也并非是他的,那是李傕郭汜的钱粮,现在在许都不一样,丞相并不染指国库。”
“呼,”张韩长舒一口气,“说得也是,丞相也变了。”
“变了?不是一直都这样吗?”典韦挠了挠头,不知张韩话里的意思。
总之,又腾空一年,真好。
张韩歪着脑袋,眼如月牙般的眯起来笑着,又是一年风平浪静。
……
十一月底,临近年关之前,许都附近的南北医官得了征召,纷纷齐聚,各官吏在许都附近设立医署,负责招揽接待所来的名医。
太医院之前不愿奉诏平难,几番推脱之后,曹操便不喊了。
但医署成立之后,又觉坐立难安,恐遭人非议,或是见他人救治百姓,自己心中有愧,又想去医署任些官职立功。
当然,张韩这里根本进不去,他所负责的地域乃是河内,本就是都城附近。
加上张韩名望很高,人脉也通达。
医者都愿投往他处,主要是张韩给的薪俸很高,比其他地方要高不少。
嗯……这或许还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地方好,山清水秀,冬梅满院,光是医署之中就有六座庭院,内外所在包括了药库、财库、粮库等,共占地方约莫圆百丈。
后贴山道,前有河流,堪比一座小城,可住千户。
据说,还是张韩的私产……在许都能奉献出这等豪华私宅,充作医官署,何等的慷慨。
即便是身负无数功绩的少卿,张韩得到过无数赏赐,但此山院也绝对价值不菲,恐怕张韩已是舍己为公,亏待自己了。
一时间,很多医者都在暗中夸赞,张韩的声望不断提升!!
院中正堂,张韩啪一声把一卷书简砸在了地上,就差掀桌而起,立起身来目瞪口呆的看着下方的年轻人。
“我宅邸已经献出来了!我还出资加薪俸给医官!现在还想要我出人找药!?”
“君侯,这,此事可行,正该答应下来,如今各地官吏,就属君侯声势最大,一旦得成,功绩也是最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君侯家资实在是太多了,必须要用一部分来充做公物官署,才是上策!”
“日后,定无人会提及君侯富可敌国之事,只知君侯举家资以安难民的美传。”
“注意你的言辞!!”张韩指着他鼻子唾骂道:“我岂有这等家底!你在说些什么!?举家资就举家资,关富可敌国什么事!?”
下方的年轻儒生已经是满头大汗,面色发白,双手都在颤抖,连连点头道:“是,是在下口误,君侯已捉襟见肘,不惜苦了自己家人,也要资家产以安万民。”
“君侯……”
“贾玑儿,”张韩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沉声道:“你能征辟到我府中做主簿,你知道你父亲付出了什么吗?”
贾玑面色略显蜡黄,且身材较瘦,显得有些病歪歪的。
此刻被张韩一骂,两手紧扣垂于身前,满头大汗的躬身而下,不敢和张韩还嘴。
他在来之前,就听父亲嘱托过,这主簿之职知晓很多君侯的秘密,一旦进来就不容易抽身出去了。
而且这是张韩亲自点名让他来做的主簿,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但也是机遇,贾玑心中都明了,张韩这样的勋贵,在陛下和丞相面前都极其重要。
在民间和军中都很有身份与威望,如果能得到赏识,张韩一旦用习惯了,以后自己肯定飞黄腾达。
“君侯恕罪,在下言语有不善之处,但只是无心之失,日后定然不会再犯!”
“父亲曾耳提面命让在下听从君侯吩咐,一心所谋全为君侯,绝不敢心存慢待之心。”
“知道就好!”张韩厉声喝道,接着又拍了拍案牍,叹了几口气,将情绪收归于心,道:“罢了。”
“人当有格局,你说得也有道理,等我手书一份,你持符令到南临山去,上山去我的空中楼府,取三万金、五千布匹、纯银五千斤,换成粮食和药材,在许都、颍阴、长社三地换取。”
“多谢君侯,”贾玑擦了把汗,太难了,明明是采纳了我的计策,为什么我还有一种差点被砍的感觉。
“还有一事,不知该说还是不该说……”
“说!”张韩瞪了他一眼,这孩子怎么摸不准脉呢,比他爹真差太多了,云泥之别!
贾老儿平日里也是缩头缩脑,时常有畏惧之色,但是他大多时候都是装的,其实他明白一点事没有。
示弱示慌,是为了能迷惑他人,这一点张韩始终谨记,从不会在对待贾诩的事上自傲。
但是小玑儿却不是,他是真的汗流浃背,几句话就慌得六神无主。
还能说出“不知该不该说这种话”,估计也是刚才真被吓到了。
“今天早上有一名医而来,在医署已经住下了,但他不肯说出自己的名讳,似乎颇为倨傲,对其余医者也是并不关心,只整理自己的医书和药材,还没经得君侯同意,就已住进了最大的一间院子。”
“今日,好似已经去附近游寻病患,探听疫病之情了。”
“在下觉得,君侯应当去见一见,这老者似乎有点本事。”
“什么模样?还不肯说姓名?”张韩摸着下巴思索起来。
“头戴方巾,白须如仙,鹤发松姿颇显健硕精神,身材较为清瘦,个字也比在下高一头,说话时较为温和,可却也是目中无人的那种温和。”
“去看看。”张韩当即起身,立即前行,不多时到了东南角最大的一座院落里。
刚好今日阳光很大,这老者正在晒一些采来的草药。
张韩一见到他这般亲力亲为,头包方巾的亲和背影,一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几个箭步上前,快速到了他身后,面带笑容自信抱拳道:“在下张韩,大理寺少卿,拜见华佗先生!!久闻华陀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啪……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