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80节
两位谋臣均摇了摇头。
袁绍道:“因为张韩,断了陈登的仕途……”
他将张韩两次调遣陈登南北奔走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这才让人恍然大悟。
有此可见,张韩善妒!!
他先举荐陈登,但听到陈登立下这等震惊东南的大绩之后,立马就慌了,马上将他调任回来。
此人如此心胸,怎能成大事?!而且如此心胸,又怎么可能接受目前这种委屈!?
是以,此事上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张韩一旦对曹氏也产生了憎恶,未必不会愤而转投我麾下。
如此大战、如此天功,胜者将一统北方,堪得半壁江山,怎会不动心思?
“子远,近日不必着急,再探再报。”
“唯。”
许攸的力荐主张,实际上是在这一番话后,再次被驳回,而且他还被敲打教训了一次。
袁绍,打算再看看。
……
“嘿嘿,君侯,”军营里,张韩在床榻上趴着,典韦就在他身旁蹲下,挠着头说道:“等战事稍安,俺回去准备上门提亲。”
“就是荀令君不肯答应,你帮俺去说说呗……”
典韦想纳荀彧的一个侄女为妾,就是曾经去荀彧府邸上蹭饭的时候,瞥见过几眼。
奈何人家对他一点兴趣没有,可能觉得典韦有点……大老粗了。
看着害怕。
张韩听完侧身过来,用一只手撑住了侧脸,咋舌道:“典兄啊,喜欢一个人不能光看她的外表。”
典韦乐呵呵一笑,“那看啥,俺也没和她说过几句话,怎么看得出内涵嘛?”
“还要看看你的外表,你英俊吗?你儒雅吗?”
典韦脸一垮,“啧,又在变着法的骂俺。”
“我休息了多久了?”张韩冷不丁的问道。
“十六日。”
“那差不多主公也应该来消息了,”张韩自顾自的想着。
“你出去帮我打听打听,”张韩努了努嘴,“去问问,许都那边对这件事是啥看法。”
第239章 想多了,君侯就是这种人
“打听?这些事有什么好打听的?”典韦倒是满不在乎,“就丞相的性子,还有曹夫人的身份,怎么可能会真的重罚?”
“再说了,丞相不是应该知道此乃是计策吗?”
张韩低下头,有点不自信的咋舌了一声,而后满脸纠结的轻声道:“这倒是,但现在我主要是怕他假戏真做……”
“万一真把我给撤了,岂不是一夜回到参军前?”
典韦眼睛一圆,乐道:“嘿,俺觉得这倒是有可能,那君侯真要是以后都不能入仕了,准备去做什么营生?”
“呸,”张韩不耐烦的抬了抬下巴,“去你的,我发现你现在说话这么气人呢。”
“嘿,现在不也挺好的嘛,若是有别的将军来接受这河内战局,也省得俺们去拼命了,之前在荆州的战局多好,你在南阳继续治理稳固,给丞相一条退路,其实也并非不可。”
这种局势,典韦都看得明白,虽说他也不惧怕上战场立功,但在张韩身边呆的久了,别的事不说,就是受不了失利,已经很多年没有在战场上失利过了,这次更是被张郃直接埋伏。
“嗯……你不懂……”张韩摸了摸下巴,荆州南阳的治理,其实只需要稳固就好,随着流民不断被收容在内,只要治理得当,便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收益。
系统义父的收益,在来年肯定会开花结果,是以现在最好是可以来开拓冀州的功绩,同样此次官渡大战也足够让曹氏的地盘更进一步,以后生存也就更加舒适了。
张韩历经多年,已功成名就,但天下局势随时会变化,他到如今来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改变,毕竟从他到来开始,原本历史上的很多进程也都不会按照本来的路线滚动。
“去不去!?”张韩瞪了一眼,趴着催促起来,“顺便再打听一下,最近军中将士对我的风评好点了没有!?要是他们不骂了,我就出去走走,特娘的,现在天天在营帐里窝着,你以为这地方享受啊?”
闷在大帐篷里,久了空气不流通,男人的臭汗味道就会变得十分浓郁,张韩睡个一两日还可以,久了还是想出去走走。
“去就是了,”典韦嘟囔了几句,起身往门外去,叫上了纪伯骁一同在军营里找熟人来打听,找了半天问不出个什么详细的消息,索性典韦就去找了曹洪。
此时的曹洪,正在沙盘上看官渡的地形,以及两条河流渡口被袁绍占据之后,他们能够布兵的区域,说来也是惭愧,这沙盘都是张韩力主兴起的,自己在用着他的便利,却把张韩罚了二十军棍。
见到典韦到来,曹洪也不知说点什么,招手让他进来,在左侧坐下,叫人上了酒水和菜肴,打算招待一番再说,他听闻典韦的话后,大概知道张韩此刻处境不佳,也想知晓军中将士的看法。
于是等上来酒菜之后,他笑着收起了手中的情报,和典韦坐到了一起,聊起了当下的状况。
“军中将士,到今日,士气振奋,均是因为当日陈元龙正义凛然。”
“至于许都,丞相并没有送来特殊的命令,只是以书信告知,他知晓此事,说伯常在军中休息一段时日即可,不必过于操劳军务。”
“是这样啊!”典韦喝了一口酒,忙起身来拱手而下,咧嘴一笑道:“行,俺这就回去禀报君侯,让他自行休息,不必操劳。”
“至于战事,典校尉不必着急,”曹洪抬起了一觥酒,大有相请之意,对典韦露出笑容道:“日后或许还有不少用得上典校尉的地方,若到时调任,还请典兄弟不要拒绝。”
“诶,再说吧,”典韦抱拳而去,很快消失在了正堂,这一餐席他都是不打算吃完的,只不过是来打探消息,听听口风而已。
等出来时,在路上刚好遇到了同样也是在打探消息的贾诩,典韦停马车在他身前,之后拉着他直接上了马车。
“你打听得怎么样?”典韦直接了当的问起了情况。
贾诩轻笑道:“计策很不错,全营均已当真了。”
“何以见得?”典韦挠了挠头,仿佛非常疑惑,“君侯难道真这么不受待见?”
这家伙,全营没有一个人关心他的吗?俺不信!
贾诩轻笑道:“这是好事,毕竟此乃是苦肉计,若是自家将士都不信,又怎能让他人信呢?”
“但是,为何这么多人会愿意相信呢?”典韦不理解的便是此节,毕竟君侯这些年在军中的威望也不算差。
贾诩依旧笑着,解释道:“这个,和君侯平日里的做派是分不开的。”
“寻常时,君侯懒散、嚣张,但有功绩傍身,早年将士均佩服,不敢多言,但是近几年,将士们都在各地驻军,主公也没有大军征讨,是以各个宗亲将军麾下的将士们,就会逐渐淡化那些功绩和威名,同时因君侯不断出谋划策,又会让人谨记他其实是一位谋士。”
“再加上多吃多占、好吃懒做、花钱如流水、不尊军令,其实很多人都看君侯不顺眼,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
“又或者,是认为他居功自傲,因而如此嚣张,该是有人站出来惩治的时候了。”
“刚刚好,此时爆发,一切都恰如其分,谁又会不信呢?”
“可以说,”贾诩顿了一顿,又道:“君侯平日里的做派,刚刚好为现在的计策,做足了铺垫。”
“这么说,他寻常是故意如此?!”典韦眼睛猛然瞪大,甚至快要放出光华。
这也太老谋深算了,他真的三十岁都不到吗?哪儿来的这种心思见地,一个人文武双全的同时,还能拥有如此品性和远见,怎么可能!?
典韦这辈子敬佩的人不多,曹操一个,张韩一个,但他始终认为曹丞相才是真正远见卓识的大人物,君侯还不及也。
但若现在这一计,乃是他数年以来埋下的伏笔,这个人也就太可怕了。
贾诩眼皮一抬,咋舌道:“典校尉想多了,君侯本性如此,只是巧合罢了。”
“怎么可能有人从几年前就预见到之后要发生的事?即便硬要扯,也只能说君侯知道日后迟早要和冀州大战,留了一手给自己洗白,所以能放心大胆的嚣张几年。”
典韦一听这话,眼中光华瞬间消失,连忙点了点头:“对对对,这个极有可能。”
“还得是先生,一眼就看穿了本质,那现在,呃……下一步是做什么?”
贾诩摸着胡须,不断沉思,过了许久才道:“不必着急再战,现在君侯被重罚的消息,应该正传到冀州去,他们定会再加派细作,继续收集情报。”
“我们已等了十几日,但袁军都没有动静,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已经识破了君侯的苦肉计,并且不为所动;二是冀州文武各派正在激烈斗争,未能得出决议。”
“若是第一种,那君侯此次就可谓是损失惨重,丢了声名,还不能建功。”
“但,老夫认为是第二种,冀州如今一定是在激烈交锋,就看是主战一派说动袁绍,还是保守一派更胜一筹了。”
“这又是,何以见得呢?”典韦虚心求问,毕竟这其中门道实在深远,他的思绪好像只能到自家门口,走不出这么远的地方。
贾诩道:“君侯深谙人心,冀州如今大功将毕,只此一战,而他们麾下所聚名流、将士,可自认为远超许都。”
“许都虽有天子,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归附。”
贾诩其实想说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归附于天子,以往灵帝在时同样是如此,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士族的性子已经变了。
原本是辅佐君王以仁孝忠君之儒道传承于世,到后来已成了隔在帝王与百姓之间的重要枢纽。
继而,又变成了隐隐可以把控朝堂的、盘根错节的庞然大物。
举主恩情甚至重于君恩,便可见一斑。
但是,这些事之由来太久远,其中人心演变也极其复杂,古文今文派系又有所不同,贾诩懒得和典韦一一去说了。
毕竟假如激起了典韦的兴趣,他一直问“为什么”,那就完蛋了,今天怕是走不了。
贾诩最近也感觉到了,典韦自今年以来,就变得有些不对劲。
不知为何有点好学,对儒学经典以及战策的一些思维,非常有兴趣,甚至行军布阵他都想学。
至于这兴趣的由来,无人知晓,反正他就是爱问,问完晚上喝一顿酒,第二天就忘了,下次又接着问。
贾诩猜测他就是想了解点“熟悉”的学识,好去和某个人攀谈。
“先生这意思就是,其实名气较大,家底较深的人,都在冀州,咱们这里看起来显赫,有陛下在,但都是草根出身。”
“对咯,”贾诩满意的点了点头,“许都册封的官吏,爵位,都是自丞相而下,以天子名义,抬起来的,即便有名流在朝,也并非有深厚的家底渊源。”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