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97节

  曹昂柔声问道。

  他是个善于在鱼塘里养很多鱼的老海王……张韩心说,但脸上展露自信的笑容,道:“外交大才,善于联合拉拢,八面玲珑,他自举孝廉时我就听过名号,所以才力主推举。”

  “嗯,原来如此。”

  曹昂点了点头,心想着能有多八面玲珑,才可被称之为外交大才。

  ……

  长安。

  内城之中一处宅邸,骑都尉董昭居住于此,他本脱离袁绍到长安谋事,途径河内时被张杨留下。

  于是归属于张杨,一同在河内一侧保护汉帝。

  雒阳在河内南侧,故而现在曹操占据颍川之后,消息递来得勤了一些,让长安城内的诸公,都略有不安。

  他们大多对曹操保持一种很纠结的心情:既担忧,又想亲近。

  但是,曹操因为一直实力弱小,当初在朝中也没有多少势力,导致了现在骤然起势之后……

  他们还没来得及去结交、亲和,现在再去,事倍而功半,所以都兴致缺缺。

  又害怕不亲和、交好,迟早为曹操所恨。

  说白了就是包括李傕郭汜在内的长安诸人,最近才感觉到这些年好像舔错人了。

  要是早在曹操还是个东郡太守,存亡挣扎的时候就一波舔上去,关系不至于这么尴尬。

  而这个态势,心思通明的董昭只是第一次到达长安领骑都尉时,拜访诸公后,立马了然于心。

  所以,董昭决定为诸多文武,以及在外的曹公做点什么,来立下一桩天大的功绩。

  他打算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帮曹操先行建立与诸将的关系往来。

  第一封信写给李傕,“将军于危难之中逆来,集众而卫长安左右,护卫天子于宫闱,居功至伟、国之砥柱也,操同为领兵之人,对将军甚是敬佩,今特以此信通达,以交将军之好,若大汉匡正,操携兖、徐为将军驱策,还望开关以迎,操偶得密铸神铁,特打战甲一副,赠予将军……唯盼君回应,莫与左右。”

  很久后,董昭写完了第一封信,在思索片刻后,开始写第二封信。

  这是给郭汜的,“操,闻郭公之能,不在皇甫、朱公之下,堪称国柱,领兵自护左右,殚精竭虑,权衡朝堂,兖、徐物产丰富,多有瑰宝,今有白玉雕铸小像一尊,价值连城,望赠予郭公以结交,日后内有公镇朝堂,操征南北,可保大汉安宁……唯盼君回复,莫与之他人。”

  第三封信,又写给驻军在弘农的镇东将军张济,“操久闻将军大名,与徐荣、牛辅均列当年西凉大将,操为荣所败,心生敬仰,料将军不弱于徐荣、吕布之列,愿与将军结交,徐、兖家族林立,均为我驱策,得钱粮囤积,日后愿为将军赠粮,以助将军立功……操只以将军为雄,其他皆是鼠目寸光之辈,此信莫与之他人。”

  这封信写完,董承又深深思索起来,李傕好神兵利器,喜武器宝甲;郭汜喜金玉,且性自满;张济素来缺少粮食,苦于郭、李发粮不多……

  韩暹属白波旧部,好大喜功,为人自傲,目光较为短浅,缺的是乘凉大树,以许诺诱之。

  杨奉同属白波,为李傕所引,率众部防范郭汜,为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以金银许诺之……

  于是第四封信、第五封信,也精准的写下了两人所缺。

  接着又是第六、第七,写给了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儒公卿,内容和这些西凉将派系就全然不同了。

  写给公卿的多是以歌功颂德,或者追忆大汉为主。

  书信送达之人,不乏廷尉正钟繇、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

  这一整夜,董昭就像是一个海王在鱼塘里喂鱼一样,力求每一条鱼都能得到他充满爱意的投喂。

  是以情真意切的写下了不知多少封书信。

  写给公卿的书信是最烦的,为了以大义打动,董昭乃是动容而言,甚至激动非常,往往写完一封后自己都感动落泪。

  然后再写一篇俗套送钱的给西凉将,两相交替,令情感相互抵消。

  写完,董昭揉了揉眼睛,咂了咂干涩的嘴巴,伸了个懒腰。

  后又将这些书信都收藏起来,然后打算在一个月内,逐步送出去。

  看看是否能有人来与他暗中回应这些书信,再做判断,是否该深入结交。

  “如此暗中通信,想必曹公以后也不会怪罪,虽许诺众多,但大事若可成,都算功绩也。”

  董昭看着这些亲手写下,又风格、内容各自不同的书信,满意的点了点头。

  “哼,不愧是我。”

  凌晨还更一章,但可能很晚,等不到老宝子先睡,我码完就来陪你们睡(害羞)

第102章 此人之谋,堪称无义

  此事做完后,董昭还是觉得有些欠缺,他决定先行回到河内,去见张杨,为曹操打开自颍川到河内的路途。

  如此才可两相通达。

  于是,董昭立刻戴上冠帽,身着广袖长袍,整理胡须与鬓边,挺胸出门去。

  他先去了钟繇的府邸,送出了一封书信,又去辞别李傕,送出一封书信。

  再见了郭汜,送出一封书信,并在拜会后,相谈甚欢……直到后半夜,才出城去往河内,一路上他都在思考,该如何与张杨进言,方才能让他开关放行,主动联络曹操。

  路途两日,董昭回到河内时的张杨亲自来接,张身材十分高大,连边胡须、双眸有神,两鬓延伸下来都都有断续,皮肤粗糙且沧桑。

  整个人面容有一种沧桑岁月的雄武感,好似在苍茫黄沙里游历归来一般。

  刚见到董昭车架,张杨已快速走到车前,粗糙大手伸出将董昭迎下。

  此情景让董昭颇为局促慌乱,双眸闪烁不已。

  “承蒙将军厚爱,礼遇相待,昭心生愧疚,夙夜难寐啊。”

  “何来愧疚?”张杨带着他走在回城的路上,面容冷肃不露心情。

  董昭一边走着,一边说起了此次长安所见所闻,给张杨分析了当下态势,明言李傕郭汜内中不合,有可能随时会作乱。

  “然,昭却没能为将军立下功绩,要来兵粮、盟友。”

  “此去,只觉长安宛如浑水一般,甚是风雨交杂,各方势力均在其中。”

  “嗯,我早已有此感,可惜我守备河内郡,不可随意离去,袁绍、曹操均视我之地为己物,二人暗中结盟,我大军一撤,定会立刻发兵扑上,故而河内我离不开。”

  张杨守住了河内,同时也被此地所绑缚,一旦离开将会失去容身之地。

  而他和袁绍的交恶,则是令他不敢放弃河内的开始。

  故而,他和长安朝廷始终维持关系,又曾收留吕布、送粮于长安赈灾,左支右绌来与袁绍对峙。

  此时,董昭脸色一滞,连忙道:“将军为何说,曹公也图谋河内呢?”

  张杨冷哼了一声,也没有因为董昭一声“曹公”而生疑,他知道董公仁说话一向很有礼度。

  于是快速回答道:“他屡次送来书信,皆是要我开关,让他的使者能够从河内,去往长安面见天子,但他和袁绍早年暗中结盟,背靠于河北河南,相继对峙天下诸侯,我岂能放他入境,以令境内不安。”

  “将军万万不可做此想,”董昭连忙绕到他身前,此刻就是绝佳的机会,正好张杨也提及了曹操,或许正该劝说他,将关门打开!

  “当初,曹公遣使王必往长安,将军也曾放行,后曹操送来犬马金帛,亦是一段佳话,何故现在却要担忧曹公暗害!?”董昭抬起头来,正视张杨,“在下方才所言,心中愧疚,正是因为此节。”

  张杨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看着他,开口道:“公仁请说吧。”

  “在下私以为,将军早起于武猛,并州莫不知将军之勇也。”

  “然而今退守河内,乃是深受天子器重,以侧相应予,应该深思立下大功来偿还此恩,而如今,功绩就在眼前,将军应当取之。”

  “何来的功绩?”张杨目光深邃,若有所思。

  “天子东归,已成定局,且不说陛下思念雒阳旧都甚矣,而今,李傕郭汜内斗不休,两人日益生怨,迟早会有一战。”

  “故而将军应该勤王为要务,以将军一个人的能力当然不行,但若是外部还有诸侯接应,则大事可成,天子归雒阳后,定会表彰功臣,将军若在其列,则与袁绍之仇怨,不也就冰释消融了吗?”

  “在外诸侯,你说的便是曹操。”否则也不会这样徐徐引导,但是曹操和袁绍本来是盟友,又怎么肯真心待我呢?

  月色下,接着昏暗的火光,董昭可以看清此时张杨的面庞,其实已经动摇。

  于是他再深深而拜,语重心长的道:“曹公和袁绍,并非是长久的盟友,袁绍据冀州、青州,而今即将夺取幽州,有沃野千里,战将数百,兵甲数十万。”

  “而曹公据兖州、徐州、颍川、汝南,以军屯为内治主政,囤积粮草善待百姓,兵甲虽不足二十万,境内却有数百万,乃至千万百姓相随,日后便能源源不断获取兵力。”

  “他们两人,迟早会有一战。”

  “而胜者,方才能存活于世,这是大势所趋,”董昭目光灼灼的看着他,“而将军和袁绍有仇,何不相助曹公?”

  “将军亦需功绩,何不趁势将护帝之功、结交之便,一并得之?”

  张杨深思之时,一句话也没有回应,他在权衡当下利弊,他此刻虽为河内郡守,此地人户富庶,得粮不少。

  去年大旱,也曾命将士背粮去予天子,自来河内后,贼不像贼,英雄不像英雄,还是应当做出一步改变才是。

  “好,我开关相迎,你为我派出使者,向曹操通此令,让他派遣一支使者,从河内而过,去往长安。”

  董昭说得对,与其一直死守于河内,不如趁势立下功绩,结交曹操,和他同盟抵抗袁绍。

  否则再等下去,莫过于等死。

  张杨不怕死,但怕死得太过窝囊简单,连带着跟随多年的兵马一起消磨了一生。

  董昭的话,可谓是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可以立下功绩,也能结交曹操。

  “将军,英明。”

  董昭咧嘴一笑,道:“我一定为将军奔走,遣心腹,去往曹操处,让他尽快派出使节来河内,和将军结盟。”

  “多谢公仁。”张杨暗暗的舒了口气,董昭看局势比他透彻许多,所以自得董昭后,始终仰赖。

  董昭摆了摆手,道:“我此生才学,不就是为了这些事而施展都吗?

  “既如此,我今夜就需离开,再回长安去,奔走各处,设法先将天子动向探知。”

首节 上一节 97/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下一篇: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