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第320节
其中一点受攻,其他点便是可根据形势迅速作出反应,或从各方来援,或断敌归路,或直捣老巢换家,野战机动性极强。
而在这张网上,最强的三个点就是开原、沈阳和辽阳。
开原失守,沈阳和辽阳还能互为犄角,继续撑起一片防御网,可一旦再丢失其中之一,剩下一个点就不足以支撑起其他军堡的防御。
故而,在沈阳丢失之后。
辽东经略袁应泰第一时间下令,将散落在外的各个堡垒中的有生军力,全部撤回了辽阳城中,高低在辽阳城中凑出了五六万人。
不过这五六万人,经过与城外努尔哈赤的一天交锋,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一,原因就在于袁应泰依旧采取着主动出击的战略,致使出城的数万明军被击溃大半。
“父汗,辽阳近在眼前了!”
“拿下辽阳,辽东便是尽在父汗手中!”
努尔哈赤左右,代善、皇太极、莽古尔泰等一众贝勒,无不是脸上有着盎然之意。
而就在这时。
“父汗且看,这城上布防在变。”
“而且,我听说大明太子已经入了辽阳城。”
皇太极眉头一皱,凝声说道,他是一众贝勒中,唯一一个从头至尾表情都很认真,没有放纵轻慢之意的一个。
“我也听说了,不过那又如何,这位大明太子朱由校,就是个不识字的盲流,哪里是父汗的对手。”
代善哈哈一笑。
女真诸将闻言,都是跟着哈哈大笑,眼里满是对大明皇太子的讥讽。
“任他万般变化,在本汗八旗铁军之下,皆如累卵。”
努尔哈赤勒了勒马缰绳,一声嗤笑,眸中之眼神,已然是无敌于天下。
倘若。
如果努尔哈赤知道此刻辽阳城中,正在重新布置城防的四位大佬曾经的战绩,不知又将会作何感想。
朱文正,洪都保卫战,两万对六十万,守了八十五天。
朱高炽,北平守备战,一万对五十万,守了一个月。
耿炳文,长兴守城,一万余对几万十几万不等,守了十年。
而就在这时。
突然,八旗军阵的前阵突然大乱。
皇太极亦是一脸疑惑的看向城门方向。
“刚才那城墙上扔下个什么东西?好像是一个头。”
“谁的头?”
话音刚落。
“四贝勒战死了!”
“四贝勒被明军砍头了!”
“四贝勒啊…!”
“四贝勒的辫子被剁了啊!”
“…………”
爱新觉罗·皇太极:o(Д)っ!?
只见一骠快骑,用长戈高举着一颗沾满了尘土的血迹人头,一脸惊恐,在所有八旗军士的注视下,快速奔向努尔哈赤所在的中军位置。
…………………………
洪武时空,醉仙楼。
将万历朱常洛送回万历时空拿万历皇太极的头颅,然后又将这脑袋送去泰昌时空。
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很麻烦,但是实际上不过也就是季伯鹰心念一动的事,前后加起来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
接着。
季伯鹰暂时没有继续去关注泰昌时空的辽东战场,等这一堂课上完之后,再来着手解决泰昌时空的问题。
主要也是因为。
现在泰昌帝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导致季伯鹰也不敢贸然加速泰昌时空的时间。
毕竟一不留神,这哥们翘辫子了,那就没得玩了,得给李时珍他们调养泰昌帝身子的时间。
等李时珍回复之后,再酌情加速。
而现在的泰昌辽东,实际上就两件事。
第一件,坚守辽阳。
第二件,火速调集关内精锐于广宁,数量不需要太多,三五万即可。
这一波,努尔哈赤玩的是围点打援,而老朱玩的是围魏救赵。
“好了,我们接下来继续上课,理论课的第一个课题。”
目光,扫过在座的这帮天子储君。
季伯鹰折身,指向这宣纸上的第一行字。
「王朝覆灭之基层官吏」
“你们谁来告诉我,为什么基层官吏会对一个王朝的覆灭产生影响。”
季伯鹰淡淡开口。
话音落。
座位上的天子储君,一个个皆是顾左右而看,闭口不言。
课堂上回答问题这种事。
有时候,哪怕是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那也说不出来。
毕竟不说不错,说错了多丢人,这么多祖宗在呢。
“基层官吏,直接面对的是百姓,百姓安,则天下定,百姓乐,则四海盛。”
洪熙帝感叹似的开口说道。
“嗯。”
季伯鹰看了眼洪熙大胖,点了点头,表示对洪熙大胖这番话的认可。
“阿标,你站起来说一说,大明朝是如何进行基层管理。”
言罢。
座位上的阿标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
先是习惯性的环视了在座的众人一圈,接着才开口道。
“我朝最基层的地域划分为县,以县令管辖一地之权。”
“自县令往下,便是不再设置官员,并且规定,县官不可下乡,但凡乡野之事,由地方宗族、乡绅胥吏协同县令管理。”
“这是父皇开国之时,定下的祖制。”
太师椅上坐着的老朱,听到‘祖制’两个字的刹那,心头一个咯噔。
我的好大儿,不要提祖制啊!
老朱已经听怕了。
但凡提及祖制,自己就要被怼,已经被彻底怼麻了。
朱元璋开国以后,觉得这些当官的都没好人,一旦下乡准没好事,所以下令县官不可下乡,甚至在往后自编的《大诰》中也写明了,县官不许下乡,不得亲自督促乡里工作。
既然县官不可下乡督促,那这一大堆事情总得有人去做。
而做这些事的,就是吏。
顺带一提,所谓官吏官吏,官才是朝廷的正式编制,吏只是官的协从,类似只有最低五险,没有一金的外包合同工。
“嗯。”
季伯鹰点了点头,给了阿标一个坐下的眼神。
随后,折身来到这宣纸之畔。
拿起笔架上的斗笔,于这宣纸之上,挥毫如墨。
五个字,在这宣纸第一行字的旁边出现。
「皇权不下乡」
众天子储君,都是眉头一皱。
“皇权不下乡,这是历代王朝之通病。”
“而大明,尤为严重。”
季伯鹰言罢,目光看向坐在讲台一侧的老朱。
上一篇: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下一篇:特种兵:签到一百天,活捉秦三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