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第12节
李郁一愣,追问:
“哪儿不安全?”
“太湖的水匪,喜欢从附近上岸。”
“真有此事?”
“不敢瞒大官人,太湖的水匪来无影去无踪,前些年经常从胥口上岸打劫。后来官府在胥口驻兵,打了几次仗。水匪们打不过官兵,就绕道走这附近上岸了。”
李郁如今在府城里也是有身份的人,常被人叫做大官人,他也接受了这个称呼。
“这块地,我要了!”
牙行的人一愣,压根没准备成交。
“大官人,您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不必了,此地山清水秀,当做堂口正好。”
……
牙行的人表现得很有职业素养,先是带领李郁爬上附近的上方山,俯瞰周边地形,详细讲解。
第二天又约来这块地的主人,震泽县的一位举人,围绕地价进行了激烈讨论。
最终以103两成交,并在官府备案,重发地契。
李郁很满意,多给了牙行2两赏银。
牙行的人开心的屁颠屁颠,结交了一位很有实力的大主顾。
苏州府的牙行,业务非常齐全。
买卖房屋、土地、男女、骡马、车船都有涉及。
一事不托二主,李郁又让牙行帮着寻找几十个泥瓦匠,木匠,准备盖房子。
此地距离胥口镇不远,而胥口的香山匠人天下闻名。
这一点,巍峨的紫禁城可以作证。
3000里外的紫禁城,爱新觉罗.弘历正在听取臣子的汇报。
他坐的龙椅,就是几百年前的一位香山匠人打造的。
“皇上,如今四海升平,盛世气象,臣建议向全天下征集善本古籍,修四库全书。”
“奴才附议。”
“朕准了,让礼部去办吧。”
“皇上英明,臣等告退。”
一干跪着的大臣们齐刷刷起身,低头弯腰,后退数步后,迈出大殿。
仿佛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机器人。
直到出了皇宫,一个个灵魂才归位了。
迈着得体的方步,脑袋昂起来,手背在身后,官威赫赫。
他们是帝国的精英,揣摩皇权的心意,制定社会运行的规则。
而数亿草民,都要在这个规则下运转。
……
作为一个落榜美术生,李郁知道这套规则的可怕。
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熟悉一套规则。
慢慢的,规则深入骨髓,世代相传,刻入DNA,并成为民族记忆。
能反思,并挑战规则的人寥寥无几。
还好,李郁就是这样的人。
而且,存菊堂的弟兄们也是类似的人。
和读书人,官绅,商人,还有大部分百姓不一样。
接下来,给堂口盖房子,李郁不可能全程监工。
他吩咐范京来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
范京喜滋滋的接受了,并表示一定做好。
有野心的人,大多是能干事的。
盖房子的图纸,是李郁设计的。
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打磨,于是李郁找上了福成。
这个官二代每天就忙着吃喝玩乐,花银子。
“李兄,什么时候再给本公子画一幅尝马图?润笔费好说。”
“什么马?”
“扬州瘦马。漱玉楼新来了两匹西域马,一个字,绝了!”
李郁说对于女色不太看重,虽然他画的一手好椿宫。
福成表示打死都不信。
……
第10章 豪宅的防贼措施
去漱玉楼之前,李郁提出参观一个大户人家的宅子,比如潘家。
福成不解,但还是答应了。
平江路,潘府。
潘家不好驳了这位公子哥的面子,因为他爹管着苏州织造署,约等于潘家的财神爷。
潘家的三公子,潘武,出面陪同。
这是一座超豪华的府邸,清一色清水磨砖建成,木材用料考究,多是南洋红木。
中轴线是一道长长的巷子,两侧是互相独立的四进厢房,厢房又各有5间高平屋。
到了夜晚,每个厢房都可以独立锁门,禁止出入。
……
突然,脚下咚咚作响。
李郁一愣,停住了脚步。
一路走来,都是石板路,怎么突然脚下变软了,似乎有一点弹性。
转角处,一个汉子探出头来瞅了一眼,发现是少爷陪同的贵客,随即退回。
福成哈哈大笑,示意潘武解释一下。
“李先生明鉴,这段打鼓路仅有6步长,特殊材料做的。下面空心,人走在上面会发出类似打鼓的动静。”
“为何要修建这样一段打鼓路?”
“防贼。自家人走过这段路,步伐平稳,鼓声均匀有节奏,家中护院都能听声辨人。若是贼人潜入,走到这段路,定然会受到惊吓,或停住脚步或加速逃窜。护院就会警觉,出来查看。”
“原来如此,精妙。”
福成听了一笑,他知道李郁是市井出身,没见过世家豪宅。
潘武也只能尴尬的一笑,继续讲解。
灶房,柴房,舂米间,马厩,都在一侧,奴仆进出不会影响到主人。
李郁注意到,灶房和其他房子之间是用高墙隔开的,防火。
“二位,请上楼一观。”
潘武指着一幢四层高的小楼说道。
这是潘府的观光楼,顶楼可以坐着喝茶,欣赏姑苏古城。
从一楼到四楼,楼梯扶手竟然是连贯的黄铜打造。
李郁感慨,不愧是25万两白银打造的豪宅。
……
三人在楼顶饮碧螺春茶,俯瞰远处风光。
几个丫鬟在外间,用小炉子煮茶伺候。
趁着福成走到一边,潘武悄悄的和李郁解释道:
“连贯铜扶手不是为了奢侈,而是防贼。”
“嗯?”
“若是有贼人潜入,楼梯狭窄,刀剑一旦碰到铜扶手,就会发出铿锵的撞击声。声音会一直传导到楼上,主人就有了防备。”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