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第121节
这玩意,消耗量太大。
能自制,省去了多大麻烦。
多次试验后,他发现,一亩地大概能出一千斤硝土。
这个产量,倒是比粮食高。
回到堡内,李郁就召开了骨干分子会议。
参会者有杜仁,范京,林淮生,刘千,张铁匠父子,赖二,小五,杨云娇。
众人奇怪的瞅了一眼杨云娇,觉得她一个女人出现在这里,有些古怪。
不过,她掌管了劳动队数百人,也算有不小权力了。
更何况,三合土的制备,也是她负责的。
“诸位大兄弟,五叔的硝田试验成功了。”
“我准备推广开来,但是这事需要保密,不许闲杂人等靠近咱们的硝田。”
“军师,咱们准备搞多少亩硝田?”
“先上50亩吧。少了不够用,多了怕守不住秘密。”
……
众人议论纷纷,心算了一下。
一亩地产硝土1000斤,再提纯后就仅剩了50斤硝石结晶体。
但是好在可反复出产,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
“军师,这倒是个好方法。咱们有地有人,可以源源不断获得硝石。”
“是啊,还能节约不少银子。”范京掌管采买,对节流非常敏感。
“奴家觉得,其实也可以卖出去,硝石是俏货。”杨云娇来了一句。
李郁愣了一下,觉得这有点冒险。
自产硝石,还是得保密。
“接下来,就讨论一下如何保密吧?”
经过半个时辰的激烈讨论,最终拿出了决议。
将硝田选择在西边,远离官道。
周围不靠近河流,防止被经过的船只发现端倪。
将李家堡的恶霸名声,再次发扬光大。
让周围百姓,避而远之,闻李丧胆。
大清朝的百姓胆小怕事,只要把名声打出去,他们就会绕路走。
制备硝田,需要大量人手。
这个人手只能从劳工队里抽调,不能动用李家堡的武装力量。
但是,劳工队的忠诚,还是个问题。
杨云娇说,她不能这些人会不会起告密的心思。
“军师,我有个想法。”一直没发言的小五,突然开口了。
……
“那21个孩子,让他们负责。”
李郁思索了一会,觉得这还真是个办法。
制备硝田不是重体力活儿,这些少年能够应付。
而且李家堡是他们唯一的依靠,没理由捣乱。
不过,
“怎么是21个?我明明带回来23个人。”
“死了2个,饿的太狠了。”
“哦。”
李郁默然不语,虽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没事,军师别伤心。”
“嗯。”
“厨房看他俩撑不住了,临死前给他俩各做了一碗肥肉。”
“吃了?”
“都吃光了,一口汤也没剩。饱死鬼到了下面,也高人一等。”
“哦对了,他们还说对不住老爷您,浪费了您的银子和肉。下辈子再给你做牛做马。”
小五说的很平静,李郁差点泪奔。
本以为自己的心肠已经够硬了,原来还不够呐。
江南的风沙,有点大。
……
商议完了,就照办。
赖二匆匆去府城采购了十几口大锅,用作煮硝。
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
刘阿坤带着几个纹身大汉,骑着马开始了表演。
赤膊,手持棍棒。
在距离李家堡最近的几个村庄寻人滋事。
看到大姑娘小媳妇,就凑过去拉人家喝酒。
看到年轻汉子,就吹胡子瞪眼,表示你瞅啥?
看到闲聊天的大妈,就凑过去问人家姑娘嫁人没,女婿死了没。
往李家堡方向遛弯割猪草的村民,被骑着马的刘阿坤追着打。
非得说人家是偷东西的。
必须自证,证明不了就拉去见官。
吓得几个村民,回去后大病了一场。
很快,李家堡迎风臭三里。
附近村的人,不敢往李家堡方向多走一步。
李家堡就好比阎王殿,刘阿坤就是小鬼。
李郁,自然就是阎王本尊了。
“李阎王”的名号,竟是传遍了府城。
大嫂听了,都直皱眉头。
本想上门劝阻人要向善,却被乌鸦极力阻拦了。
……
不过,李郁在一府三县的官吏当中,口碑愈发的好了。
大官人仗义疏财的名声,如雷贯耳。
他到府城办事,衙役们马上自发的在前面清路。
派头竟和知县一般。
一桩心心念念的事,终于有眉目了。
眠月楼老鸨派人送信,她已联络好了一位中间人士,还有一位府教授。
李郁看了信,喊来范京:
“走,去给伱买个功名。”
二人赶到眠月楼,摆了一桌酒席。
中午时分,客人才姗姗来迟。
一个肥头大耳,长得如弥勒佛一般,竟是位相术大师,身后跟着一个小书童。
另外一个骨瘦如柴,穿着文士服,就是府教授了。
老鸨像个花蝴蝶,居间介绍。
“这位是本府有名的大善人李爷,就爱把银子当土坷垃花。”
“这位是王神仙,能掐会算,神通广大。”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