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第1434节
张榜之后,
各地都多了一些水中冤魂、梁上孤魂,他们死不瞑目,无奈地被时代车轮碾压的随身碎骨。
……
深谙人性的陛下,留出了后门。
恩荫~
大臣(军团校尉、巡抚)级别,每年皆可推荐1人入学,一路直升。
署长级别,每2年可推荐1人。
所推荐之人,可以是自家子弟,可以是幕僚亲信。
但是,依旧必须读完课程,不可省略学时。
此举一出,
吴廷欢欣鼓舞,高呼陛下圣明。
陛下也没忘了那些巨商,钦定的200多名巨商家族亦有恩荫。
他们的子侄可以进入海军士官学校,服役5年后,部分人可进入海军部,间接从武官转文官。
一时间,
海军士官学校人满为患。
不需要暗示,海军部就多收了一二百万两捐助。
因为陛下亲自兼任海军大臣,底下经办的人一点不担心,收的坦然。
……
总之,李郁又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教育是根本!
如今,在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他能够挤出200多万两搞体系教育殊为不易。
时机选择的很好,规则也很完美。
阻力相对最小。
文官、军队、工商业主都没有意见。只有部分旧文人恨意满满。
……
但无所谓,南方的旧文人已经掀不起一丝风浪。
从一开始,李郁压根就没想让他们上船,一群在水里挣扎的人满不满意,并不重要。
你们不喜欢寡人,寡人也很讨厌你们。
皇帝又不是金元宝,怎么可能人人喜爱呢。
寡人没杀你们,不是心软,只是不希望给处于萌芽期的新朝注入无故嗜杀的基因,破坏规则罢了。
元气大伤的残余南方士绅群体已经不构成明面上的威胁,最多捣鼓点没有实际意义的小动作。
而北方士绅,建制完整。
李郁准备用一种世人怎么也意料不到的方式,去狠狠地伤害他们,让他们痛不欲生,自然消亡。
……
教育大臣吴敖忙的飞起,他需要尽快构建起完整的三级学校体系。
要选校舍~
要聘教师~
要督促县衙将陛下的恩情传达到乡村招生~
能干就多干。
吴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他当初力推“廉价药“就看的出来。
所以,
他能被陛下重用一点也不奇怪。
本质上,陛下是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有仁慈,但不泛滥。有理想,但不激进。
笑笑生曾经曰过:
理想很美好,但世上的绝大部分理想一钱不值,相反荒诞可笑。
……
没过几日,
宫里传出旨意,在苏州、松江、江陵、杭州各开设一座女子学校。
招生要求:
8岁以下,面容清秀,家境清白、知书达理。
实行封闭式管理,制服统一。
据说,开设这4所女子的学校经费是皇后娘娘从内帑银里拨的。
虽未广而告之,但却在小圈子里掀起了极大关注。
入学报名竞争十分激烈。
所有人笃定这是为未来的选妃做准备,江宁王贞仪就是很好的例子。
陛下非俗人,品味高洁,喜欢玩养成。
久而久之,
这4所学校被坊间称作“陛下的花园”,就连学生自己也认为长大了是要进宫应聘娘娘的。
实际上,大家误解了陛下。
陛下只不过是未雨绸缪,想培养一批新式女子将来备用罢了。
……
“禁止裹脚令”也随之而出。
规定:
5年之后,凡三级以上文官、少尉以上武官皆不得纳民间裹脚女子为妻妾,否则罢黜官职。
风气,素来自上而下。
皇室的喜好会逐渐下沉、扩散。
例如正月里推行的新风服装,吴皇宫率先采购给女官宫女们集体换装。
之后,
苏松两府就陆续有良人穿出街了。
江宁、杭州不甘落后,甚至更进一步。
守旧的老夫子们,一上街血压就高,一边低声哀叹“世风日下“,一边目不转睛的仔细考量。
批判归批判,真遇到了还是要瞪大眼睛欣赏的。
毕竟儒学精髓就是:
说一套,做一套。
骗别人可以,骗自己不行。
……
新问题也接踵而来~
首先是江南的青楼业全面跟进,而且比良人更激进,具体表现大约就是裙裾更短、更窄、布料更薄。
还有,处处可见的撞衫现象。
制衣厂的样式太少,一款就生产几千套。这里面有个经济学问题,款式越多,利润越薄,反之一样成立。
严重的同质化,导致了极其严重的撞衫现象。
比如一款带白色束腰的浅青色衣裙,很受江南女子欢迎。
百姓甲给内人买了一套,喜滋滋带出门逛街。然后一回头,发现满大街都是浅青衣裙,都像自己的老婆。
粗心大意的百姓甲就随手拉了一个最苗条的,于是引起了不必要的伤亡。
这还不算什么。
更可怕的青楼常客乙,把大街上的良人当成是姑娘了。
一时间,各地因撞衫引起的麻烦多多。
……
总之,
陛下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制衣厂执行坏了。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