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472节

  手很稳,枪很准。

  李郁提供的这批火绳枪,除了粗笨,其他没毛病,威力和精确度都很理想。

  城内,县衙。

  知县跪在佛像前,闭着眼睛疯狂祈祷。

  许愿的价码,已经从100两香火钱,上升到了为全寺的菩萨塑金身。

  外面的枪炮声,比除夕夜的鞭炮都热闹。

  陡然稀疏,然后就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知县猛地睁开眼睛,浑身战栗,难道是~

  “大人,大人~”

  一个亲信连滚带爬的跑了过来,由于太急了,半天没说出话。

  知县怪叫一声,就吞了早已准备好的砒霜,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亲信目瞪口呆,一把抓住他,摇晃:

  “大人,援兵到了啊。你快吐出来啊?”

  呕,知县疯狂的吐。然而,他感觉还是有少许砒霜下肚了。

  这可真是要冤死了。

  关键时刻,他的夫人从后宅出来了。

  手里还拿着一根绳子,原本是准备自缢的,现在不必了。

  一声河东狮吼:

  “去茅房,舀一勺来。”

  ……

  知县被按着强灌了一勺黄汤,疯狂的呕吐。

  还好,命保住了。

  来不及换衣服的他,冲到城墙上。

  外面的情景,看的他浑身骨头都轻了2两。

  一支打着朝廷旗帜的绿营兵,排着整齐的队伍杀向流贼。

  一员骁将,赤膊上阵,高举大刀片,身后跟着几十亲兵也是有样学样,冲在了整个阵型的最前面。

  流贼被其骁勇震撼,不敢敌,疯狂逃窜。

  双方的距离越拉越远,从半里逐渐变成了3里。

  最终,官兵放弃了追赶,鸣金收兵,流贼则是消失在了天边。

  知县看的有些遗憾,可还是喜滋滋的下令:

  “打开城门,犒赏援军。”

  全城的士绅都集中了起来,在城门口列队欢迎。

  胡之晃斜披官袍,骑着战马,扛着大刀,英雄气十足。

  身后的兵,队列整齐,肩上扛着火枪。

  再后面,居然有一支骑兵,数量还不少!

  士绅们这才沸腾了,南方少见骑兵,有就是精锐。

  于是,胡之晃得到了异常热情的款待。

  在全城最高档的酒楼,包场。

  喝的不知今夕是何夕,总之十分畅快。

  醒来时,还拥着一对姐妹,模样可人。

  胡游击来者不拒,和吴江士绅们打成一片,很快就混熟了。

  许多士绅还联名给知府写信,请求将这位威武雄壮,能杀敌能喝酒的游击将军留下。

  ……

  苗有林部,和胡之晃部演了一出戏。

  脱离接触后,苗有林部就继续往东前进,一路上恰到好处的干掉了几处汛兵。

  杀死了数位士绅,并抄了家产。

  江南提督战死,提标全军覆没,清廷在江南的军事存在感降到了最低。

  苏松镇总兵刘世豪,死守崇明不再出击。

  理由也很充分,他麾下水师折损了许多,光有船,却没炮。

  火炮全部损失在了黄浦江畔!

  所以,他无力再清剿。

  两江总督、江宁将军也意识到了江南的军事空虚问题,只能下令苏州满城耽误起这个责任。

  然而,苏州满城的战斗力大约是大清几十个满城里排名靠后的。

  最能打的20个索伦成年男丁,死在了黄浦江畔。

  剩下的妇孺、少年撑不起重担。

  而理论上的500多成年旗丁,其中一半是京旗!

  他们不擅长作战,只能凑个人头。

  其余各地过来的驻防八旗,相对好一些,尤其是荆州、青州来的。

  他们至少是合格的骑兵,还保留了部分祖先的骄傲。

  在苏州城,定时巡逻。

  用武力震慑可能的潜在敌视分子。

  ……

  城守营离开后,苏州城外也开始不太平了。

  山塘街在城外,不受关闭城门的限制,相对自由,所以一直营业到深夜。

  酒楼、青楼、戏园子非常的热闹,凌晨后,散场的客人才陆续离开。

  可最近,客人们人心惶惶。

  一支自称“棍棒社”的团体,时常尾随这些豪客。

  在僻静无人处打闷棍,洗劫财物。

  偶尔还有被打成重伤,扔进河里的事件发生。

  商户们联合起来,凑份子请来了衙役巡逻,竟也被嚣张的“棍棒社”成员收拾了。

  几次交锋,衙役们死3人,伤5人,狼狈的放弃了这个赚外快的差事!

  繁华的山塘街,变的冷清下来。

  这还不止,大白天的一家钱庄居然被抢了。

  一队蒙面汉子,手持棍棒、尖刀抢走了上千两碎银,钱庄的护院根本不是对手。

  许多人目睹了这一切,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世道不安稳了”。

  他们向府衙递交了状子,却没有成效。

  府衙只能承诺,等城守营归来,就派一支汛兵暂时驻扎。

  饷银由商户们自筹。

  如果还不满意,可以请旗兵来镇场子!

  这种引狼入室的想法,商贾们是不可能接受的,请旗兵入驻,还不如让棍棒社抢呢。

  一筹莫展的商贾们,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往南10几里就是胥江园区。

  何不邀请李大官人的东山团练,来护航。

  据说,东山团练很能打,比一般绿营兵还强悍。

  ……

  于是,商贾们凑了一笔银子,找上了胥江码头的赵二虎。

  一番周折后,终于得到了答复。

  提供驻地,三餐,还有饷银(每人2两)。

  合约半年起步,到期了双向考虑是否续约。

  山塘街的商贾们觉得这个条件不算苛刻,痛快答应了。

首节 上一节 472/1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