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698节

  “怎么处理?”

  “退回去,让老师傅重新修缮。之后有一半能勉强合格,有一半只能拆掉,拆合格零件用,其余的回炉重融。”

  李郁的脸色变得很阴沉。这样的结果,他不能接受。

  “日产量多少?”

  “如果只造燧发枪,一天最多500支枪,剔除不合格品大约三四百支可装备军中。”

  “老陈,一天20万斤的生铁,再精炼后最差也有10万斤精铁。都用在哪里?”

  ……

  老陈赶紧说道:

  “除了造枪,其余的还用于打造工具、农具。部分精铁料装船运到江宁打造刀剑盔甲,还有部分会送到西山岛铸炮。”

  李郁摇摇头,这样太浪费人力了。

  “将我治下各府锻造冷兵器的熟练匠人全部迁到这里,家眷可随行,提供免费房子。”

  “是。”

  张有后又变的很惶恐,手不知往哪儿放。

  李郁忍住怒气,询问他: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怎么提高产量?我希望日产量提高到800支燧发枪、100支大抬枪、50支短手铳。”

  “现在的畜力、水力机床不如西山的那套蒸汽机床。另外就是吸收了大量新手学徒,手艺太差。”

  李郁直接开口,打消了他某种想法:

  “西山枪炮厂的那些熟练匠人不可能都搬到这里。你写封信,让你老爹来协助2个月。”

  “是。”

  ……

  离开后,卫队长李小五忍不住小声问道:

  “义父,我们的燧发枪库存还有七万支呢。”

  李郁平静的说道:

  “我正在逐步下发,凡我麾下的非战斗人员也要人手一支,甚至包括家眷。”

  “根据第一军团的经验,至多500发后燧发枪的寿命就步入晚年,散布扩大,建议淘汰。如果是快速不停的射击超过40发,一场战役结束就建议淘汰。”

  “另外,和清军接壤的州县城池需要提前储备大批的粮食武器。一旦打起来,最好做到守军一人两支甚至三支燧发枪,如此才能提高火力密度。”

  “所以,你明白了吗?”

  李小五黯然,点点头。

  这么算起来,产量是真的紧迫。

  这也是参谋本部署理大臣,谭沐光上任后递交的第一份报告——枪炮产量和消耗的分析预测。

  ……

  没过几天,老张厂长来了。

  当天就拿出了新的规章制度,每个流程提拔工头一名。

  不合格品率定为1成。

  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工头的工钱扣一半。低于这个数字,工头的工钱翻一番。

  另外,以之前的平均产量为基准。

  每超出1成,所有人当月多发1成的奖金。

  简单粗暴!

  将产量和质量的矛盾转化成工头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同组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奖金矛盾。

  临走前,他还把儿子训斥了一通。

  告诉他别总把自己当成个技术工匠,如今要学着适应工部督造官的身份,要学会驭人之道。

  若是有刺儿头,你可以叫卫兵抓人呀。

  王爷的煤矿井里,正缺苦役。

  儿子有没有听懂,他不确定。但是孙子张承业是真的听懂了,这让他颇感欣慰。

  总之,老张家后继有人。

  ……

  李郁称王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江南。

  而如何“取士”就成了一项万人瞩目的大事。

  多数人倾向于科举旧例,毕竟是实行了2000年的成熟机制,沿用了无数朝代。

  不学圣人之言,不读四书五经,怎么配当官呢。

  这里面,士绅们跳的最欢。

  他们在一切场合,疯狂的夸吴王英明,一定会重拾科举取士的。

  而无数读书人,也在巴望着这一天。

  谁也没料到,一纸王命突然传遍了江南的城镇乡野。

  东山青年文官学校,要招生了。

  招生要求:

  识文断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宣誓忠诚于吴王。

  年龄,15岁以下。

  籍贯,往上追溯到爷爷辈就已经迁居本府。

  身份,无论贫富、绅商匠农,皆可。

  学时2年,学费一年15两,毕业后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州县基层文官职位。

  报名时间,皆止九月初四,日落之时。

  ……

  王命一出,先抵达各府城。

  然后传达到各县城,县城再传达给各村公署,做到人人皆知。

  一下子就戳中了江南百姓骨子里最看重的事——教育(或者叫考试,或者叫前途,或者叫当官)。

  无数人疯狂的打听消息真假,更有反应快的连夜带娃去东山。

  从看到告示到报名截止,一共就只有三天。

  东山岛猝不及防,迎来了无数人。

  摆摊卖茶水的笑麻了,这可真是卖水的看大河,全是钱。旁边就是太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除了柴禾成本,其他全是利润。

  经济大臣范京深知这事的诱惑力。

  临时调来了民兵和差役200人,刀枪出鞘拦在学校外面。

  黑压压的人群,差点挤塌了报名处。

  读2年书,花30两银子,出来了就能做官。

  这等好事,千载难逢!

  就连往日吵架不爱动手的苏州人,也抡起了拳头和一群松江人打的满地滚。

  就为了先报名,完成那太简单的考试。

  识文断字,这等门槛寒碜谁呀。

  府城酒楼的伙计,也能识二三百字。

  ……

  “拉起红绸线。”

  呼啦啦,在场的兵将几匹红绸子撕开,再绑起来,拉出了一道脆弱的警戒线。

  防止人潮冲击学校大门。

  然而,百姓们依旧疯狂往前挤。

  一名骑马的军官感觉不妙,朝天鸣枪暂时震慑住局势后,

  大喊道:

  “诸位,不要挤。”

  “还是那句话,别逼我抓人。”

首节 上一节 698/1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