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734节

  总部选择在此地,是经过充分考虑的。

  周边的山虽不高,但却连绵不绝,方向四通八达。随处也上,随处可下,最终都可以抵达总部。

  有心人若想监控跟踪,难度颇大。

  而总部一旦遇险必须撤离时,附近不远就是河道,坐船可汇入太湖或者大运河。

  在一览无余的江南大平原,属于难得的狡兔三窟之地。

  刘千特意申请了7000两的建筑经费。

  之后又派人实地勘察,将附近密林、山道、峰谷绘制地图。

  在几处制高点修筑木屋,日常配备观察哨,若有险情,则以响箭示警。总部警卫会立即携犬支援。

  ……

第279章 东海之上,李郁突然翻脸

  情报署财大气粗,

  这一年的经费高达42万两,乃是李郁特批,不需经过其他机构。

  而且默许不必公开,也不查账。充分尊重其职业的特殊。

  例如,王神仙在为迁居兰芳做准备,雇佣水手,购买丫鬟奴仆护院数百人。

  这些被雇佣的人签的都是终身奴契。

  刘千得知后,顺手就将其中一奴仆的父母兄弟安置在了一处县衙烧火做饭,没有表露身份。

  对于下无锥地、上无片瓦的这户流民人家来说,莫过于喜从天降。

  给县衙做伙夫,就没人敢欺负。

  另外一个儿子也能逐渐在本地立足。

  原本黑暗无光的生活,逐渐有了色彩。

  ……

  而若干年后,当王爷的势力染指到兰芳国时,情报署就可以通过这几人影响到那个王神仙身边的奴仆。

  如无意外,此人会因为照顾父母之恩配合提供情报,监视王神仙。

  如有意外,等于白扔了一笔投资。

  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上没有包赢不输的买卖。

  这样的情报工作,该如何评价?

  只能说根据预算而定。

  你若有钱,就拿银子往水里砸。砸到一条黑鱼的概率虽然低了点,但也存在。

  李郁目前不太缺钱,所以愿意拨款。

  在没有培育出基本盘,没有捆绑强力阶级之前,他都缺乏安全感。需要情报署查漏补缺,做些不见光的事。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表现出了极为罕见的信任!

  刘千颇为感动,在江宁汇报工作时曾当面发誓永远效忠。只不过他再也不会剁一个手指来表达忠心了。

  ……

  下午,

  突然有衙役上门,敲门粗暴。

  开门的人丝毫不慌,直接伸手拦住:

  “军爷,我们是江首总的客人。”

  原本凶神恶煞,准备开骂的衙役立马换了态度,肉眼可见的腰佝偻了下去,挤出一脸笑容:

  “您是盐商首总江春江老爷的贵客?”

  “正是。”

  片刻后,从屋子里取来了江春的名帖。

  “军爷拿去江府问问?”

  “不必不必。”

  衙役立马推回去,好似这名帖烫手。

  江府那镀着金粉的名帖,印有特殊图案的暗纹纸,太扎眼了。

  ……

  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扬州城的普通人来说,盐商才是这座城市的天。

  总商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这个城市所有人的饭碗。总商们的手指缝里多漏出些油水,无数人就能跟着尝尝荤腥。

  衙役们私下都说:

  流水的盐官,流水的知府,铁打的盐商!

  说句犯忌的,得罪了知府老爷,三五年后兴许还能回来。

  得罪了盐商,这辈子都别想踏入扬州城半步。死了,骨灰都得扬在外边。

  ……

  衙役退出大门,低声下气道:

  “诸位安心居住,若遇麻烦可去江都县衙寻我。江首总的贵客就是扬州的贵客。”

  刘千站在影壁后面,听完了全过程。

  笑道:

  “咱们的江春老爷,面子还挺大。”

  “今晚我亲自去一趟江府。这個老狐狸总是一脚清,一脚吴的。待价而沽也要有个限度。”

  “署长,万一~”

  “你们可稍微做些安排,不必紧张,他是个聪明人!”

  ……

  李郁的船队驶出了长江口,进入东海,沿着海岸线航行。

  目的地——金山卫。

  船舱内,

  胡雪余整理了刚收到的一批各地军情急件,还有江宁参谋本部送来的报告。

  “王爷,您还晕船吗?”

  李郁脸色发白,气色很不好。

  喝了口酒压制住了胃里的翻滚,勉强笑道:

  “本王还是低估了大海。”

  “水手们都说这几日的风浪出奇的大。就连出海惯了的老水手都有些撑不住。”

  胡雪余师爷出身,深谙人情世故,说话恰到好处。

  李郁转移了话题,问道:

  “阿桂终于按捺不住了?”

  “王爷英明。阿桂目前分兵三路,分别进攻池州、徽州、还有金华。目前来看池州方向是主攻,其余两路应是偏师。”

  ……

  李郁打开窗子,在颠簸中看完了军报,一语道破天机:

  “阿桂这是在拿人命试探我们的弱点!”

  胡雪余愣了一下,他不太了解军事。

  “走,我们出去说。”

  船艄,

  海风阵阵,令人脑袋瞬间清醒。李郁很谨慎,站在了距离尾舵还有1丈远的地方。

  一边感受着清凉的海风,一边慢悠悠讲道:

  “第2军团黄石矶前哨堡垒,几乎每隔一两日就要打一仗。”

  “每次进攻的绿营兵都不一样,规模却是很固定,两三千人,差不多是一个总兵所掌握的全部兵力。”

  “从军报来看,清军的进攻决心不大,试探意味很重。”

  胡雪余忙不迭的点头。

  军报他看了,攻城的方式一直在变,攻击阵型也一直在变。

首节 上一节 734/1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