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744节

  见到官差催粮,

  一个月前就陆续得到通知的松江府安亭镇农户们赶紧扛起麻袋,装上独轮车。

  ……

  2个月前,

  李郁就开始布置此事,要求每亩田交纳60斤稻米。

  这个数字是经过实地考察和精密计算的。

  清朝,江南的水稻亩产量大致是450斤。

  按照丰年江南的米价算,一石米(120斤)在2.2两左右。一亩地的总收成就是8两余。

  乾隆时期,

  实行的是实物粮和银子相结合的收取方式。

  如果全部折算成银子的话,相当于对于每亩地征收7钱3分银子,外加徭银2钱1分,总计每亩交银9钱4分。(1两=10钱,1钱=10分。)

  9钱4分,大致相当于每亩地收入的九分之一。

  听起来这個比例似乎也还行,属于可承受的负担。家里种过田的人都懂!

  ……

  但我大清自有国情。

  还有火耗、平余、某捐之类的中间环节,最终实际上每亩地所需交银,是要达到1两5钱的。

  这其中还有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地方官可能会玩一玩金融手段,少收实物米,多收现银。

  农夫手里没有现银。就必须把米先送去米铺子换成现银然后再交税。

  里外里一折腾,又是扒下一层血淋淋的皮。

  更有甚者,只能从米铺子换来铜钱。

  然后官府宣布只收银子。农夫们就必须去钱庄拿铜钱换银子,再被扒一层皮。

  其中痛苦,只能忍气吞声。

  【数据参照《清史稿》和《赋税全书》,写历史文一旦涉及客观数据很头疼,不精确没有真实感,精确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作者君也算是理解了历史分类大神多灾多难,命运多舛的原因。】

  ……

  清廷大概征收每亩地收成的六分之一。

  吴王大概征收每亩地收成的七分之一不到。

  另外,清廷会玩金融,吴王不会玩金融,吴王只收稻米。

  所以吴王的60斤米是实打实的。

  李郁基于大清国情、民众心理、还有历史实情敲定的这个数字。

  既能展现自己的宽仁,和清廷形成对比。又不至于过于宽仁,被百姓怀疑是不是傻?

  古人早就说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要是只收30斤,百姓会害怕的。要么怀疑李郁脑子进水,要么觉得李郁的路肯定走不远。

  这其中的逻辑看似荒诞,实则很合理!

  ……

  村公所按照之前厘定的田亩数量,给每户下发了加盖红章的一张执照:民户交粮凭证。

  还挨家挨户的通知:

  届时锣一响,船一到,自己麻溜地去交粮。

  当场交,当场清。

  清了,今年你就不需要和官府再打交道了。

  若是拖延误了时辰,对不住。

  自己需要把粮食交到指定的地点去,过期不到,全家充军,咔咔咔。

  ……

  安亭镇,

  七宝村的吴老六带着全家人推着几辆独轮车疯狂的奔跑。

  村公所的人说了:

  前20位交粮的有奖励。

  他咬着牙,操控独轮车狂飙田埂,急速甩尾多次,终于领先一步赶到了河边。

  “军爷,我要交粮。”

  “凭证?”

  吴老六赶紧掏出折叠的好好的交粮凭证,递上去。

  “过称。”

  吴老六家有12亩地,条件中等,好在家里孩子不多,日子倒也凑合。

  【以当时生产力计算,一亩田的粮食产出勉强够养活一个壮劳动力。】

  过称的伙计大声报道:

  “720斤,过。”

  收完粮,文书在那张纸上盖了一个红章:

  “1776,完税证明。”

  吴老六小心翼翼折叠好,包进油纸布里塞入怀里,转身欲走。

  “老乡别走,你的奖品。”

  一把崭新的长柄锄头,淬火钢口一看就很结实。木柄上还烙了一行黑字:积极交粮户!

  烙字工序并不麻烦。

  马钢的人找了块铁,仿照活字印刷。

  烧红了在木柄上轻轻一按,字样就出来了。

  ……

  吴老六眉开眼笑,妈的,居然见到回头钱了。真他娘的开天辟地第一次!

  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

  “军爷,你们还没问我名字户籍呢?得在鱼鳞册上勾掉。”

  一名官爷,严肃的说:

  “不必了。王爷有令,以后不看鱼鳞册。村公所挨家挨户瞧一眼那张纸就行了。”

  “那,那要是遗失了呢?”

  “以抗粮论处,充军。”

  吴老六目瞪口呆。

  这是李郁的创举:

  征粮时不需对照鱼鳞册,省时省力高效。若是一个个对号入座,那个工程量太大了。

  只管收粮,其他一概不管。

  1个月后,

  村公所的人上门查看证明,范京再派些人随机抽查。

  ……

  船舱内,一袋袋粮袋子摞起来。

  一艘满了就换下一艘。

  目前的地盘大部分区域可实现水运收粮,又是节约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一艘船的运载量可以抵得独轮车一二百辆。

  李郁把算计做到了极致。

  粮食袋子都是农夫自己扛着扔到船舱里。

  别小看了这几步路的工作,如果都雇人来干,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望着那一袋袋甩进去的粮食。

  被雇佣来的伙计,忍不住提醒文书:

  “官爷,这些粮食都没有开袋取样,万一麻袋里~”

首节 上一节 744/1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