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 第992节
小声问道:
“于公子,你怎么在这?”
从一进来他就很困惑,这于家公子怎么混进四陪的位置了。就凭他在潍坊搞煤矿?这也太牵强了吧。
其余人听见了,哈哈大笑。
孔宪佩连忙解释道:
“于老大人,乃是在下的泰山。于兄自然可以算东道主。”
纪昀焕然大悟,
他居然忘了这茬,这桩婚事是十几年前定下的,当时轰动一时。
自己因为触犯了乾隆,被贬到边疆熬了2年。
所以,
对于这段旧事的记忆模糊了。
“哎呀,本主考糊涂了,该罚酒。”
纪昀连喝2杯,以示歉意。
于时和也笑嘻嘻的对喝2杯,将酒桌气氛拉至巅峰。
……
这时,
2名身穿绸裙的漂亮少女端上一盘硬菜——泰山赤鳞鱼。
鱼头,稳稳的朝向纪昀。
表示对贵客的尊重。
纪昀第一个动筷子,同时对上菜的俩少女多瞧了几眼。
于时和瞧在眼里,暗自发笑,朝孔宪佩丢了个眼神。
孔宪佩立马心领神会:
“你们2个,要落实好主考大人的日常起居。”
“是。”
纪昀倒是没有推辞,他也就这点爱好,笑呵呵的接受了美意。
最后,
众人又聊了一些关于江苏战事的最新消息,并无多少担忧。
用孔宪佩的话讲:
“大清朝有的是兵,有的是银子,有的是忠臣良将。打呗。”
……
于时和相对清醒一些,
他时常能接到老爹的书信,里面表达出了他个人对“剿吴战事”的不乐观,预测这场战争将旷日持久,很可能超过三藩之乱。
于时和虽然顽劣,可知道自家老爹的眼光。
他仿造了南方的蜂窝煤,这玩意没有技术含量。
于时和早就拿到了样品,让师傅们分析仿造,批量生产毫无难度,但是推向市场颇有难度。
富人瞧不上,穷人不敢用。
民间都说煤烟有“吴”毒,吸进去第二天人就没了。
全身没有一处伤口,人还保持着傻笑。
一定是邪恶的江南蛮子在给善良的北方人投毒。
……
憨厚保守的山东人,让于时和无可奈何。
他可没这个实力让山东官府出面强制推行民间烧煤。
潍坊坊子煤矿产量巨大。
除掉供应华北的官办火器作坊、铁匠作坊、冷兵器锻造作坊,其他就没了去处。
望着堆积如山的优质煤,他多次产生了“走私”的邪念。
然而老爹不开口,他不敢涉水。相比貌似“循规蹈矩”的亲哥淮安督粮道于运和,其实他做事更谨慎。
于运和被淮扬官绅拉下水,若不是于敏中多方斡旋,这次就一起殉葬了。
乾隆还要用于敏中,不方便砍了人家的儿子,加上和珅也帮着开脱。
福长安虽然为人高傲,可出身世家,自然会看上层风向。
很快,
他就把“火烧钦差、漕粮舞弊”案做铁了,把于公子摘了出去。
【向各位军机王爷告个假,朕明日请假一天,要去魔都开个闭门会,主题是“在当今经济疲软的背景下,如何管理企业”。】
第386章 大清朝隐隐失控
督粮道于运和经此惊吓,再次大病一场。
没过2日,
自有亲信家人手持老爹的书信赶至。
信中并无过多的责骂诘难,而是再次讲述“为官之道”,让“宦海经历稚嫩”的儿子吸取教训,日后争取做的更好。
于敏中一介汉臣能够在军机处四平八稳,官至首魁,其人的正治智慧不可小觑。
农夫的儿子常火炎被定为了“江北特大谋逆集团”的主谋。
诛9族,掘祖坟。
满官太仆寺卿的儿子关铭恩伏诛,家眷流放盛京,保留了部分财产。
关家的2个儿子在盛京八旗都统衙门各挂了个8品、7品的闲职。他的女儿还嫁了盛京城外的一户举人为正妻。
相比以前的日子,肯定是一落千丈。
可比起普通百姓又不知高了多少层。
这样的处置看似不符合常理,实际上非常正常。
雍正那么苛刻的人,年羹尧那么大的罪。
最终,也不过只是连带赐死了他的一个儿子。
其余的儿子、孙子,包括年的老爹依旧寿正终寝,而且终生拿着朝廷发的薪俸。
“手握重兵、谋逆、大不敬”的年氏族人都不必死,何况“贪心裹挟、以至从犯”的关铭恩呢?
……
三法司审判参考了先例。
从这一点讲,
我大清鄙视蛮夷是有道理的。
欧夷、米畜所谓的先进判例制度,实际上大清早就出现了。
洋人有的,大清都有。
洋人没有的,大清也有。
同时,
和珅也有暗示,既然人已经没了,那家眷可以网开一面,不必赶尽杀绝。
三法司了然于心。
和珅那是御前第一宠臣,他的意思就等于皇帝意思。
江北大案自此降下了帷幕。
朝廷以廷寄的方式告诫各地督抚,需以此案为戒。
京城茶馆戏园子倒是多了许多的谈资。
京旗们连连感慨地方上的人太不像话了。自己这点嚣张跋扈和人家比起来,啥也不是。
……
此案的后遗症影响很大,而且效果各异。
比如闽浙总督王亶望的教育效果就不太明显。
他猛然间觉得:
自己原来竟是朝廷的忠臣,和江北这帮同僚比起来,自己简直眉清目秀。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