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第108节

  眼下还能支撑一个月的时间已经不错。

  “一个月的时间,红薯也该成熟一批了,到时候留一些作种,剩下的都可以当粮食。”

  刘振华道。

  城外还有延川延长两县附近的田地里面红薯皆是长势喜人,平日都会有一些百姓自发的巡逻。

  眼下算算时候也该成熟,赵世成点点头,对灶王说的这些红薯产量极高深信不疑,“我明白了。”

  “另外,再让人来领些红薯苗再种植一批,”刘振华觉得他很有必要传授一番用地窖来囤积红薯了。

  “遵命。”

  “好了,都去准备吧,明日便整军出击,大军不在的日子里面,城内加强戒备。”

  刘振华怀疑崇祯皇帝知晓他的事情,并且相信,恐怕就是因为群众里面有坏人。

  当初大红狼王左挂和飞天虎三人也派出来了不少的奸细渗透进来想要夺城。

  不过以眼下两县的凝聚力刘振华感觉就算是有人想要趁著他不在造反夺城,百姓也不愿意。

  房间内的众人陆陆续续散去,刘振华朝著窗外看了一眼,“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打到京师去。”

  崇祯皇帝收回目光,他总感觉有些心神不宁,低头看了眼桌子上摆著杨鹤的奏折。

  “神一魁,王嘉胤,点天灯,等贼首已经尽数归降,延安周边日日施粥,百姓皆是称赞圣上皇恩,唯灶王,盘踞延川之地,臣以重兵围之,城内百姓愈发反对灶王之能,足以见得,灶王只是江湖能人异士,所变之食物不过足千人食。”

  “我大明乃大国,百姓千万,然灶王仅有一人,可随军做伙夫,许臣三月,定破城,拿下灶王,为贺岁之礼。”

  “千人,已经是不少,千人行军,消耗的粮食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若是有他随军出击,最起码军队无论走多远都不需要担心粮食问题。”

  崇祯皇帝这点眼界还是有的。

  “希望真的如同那杨鹤所说,可以献上灶王作为贺岁之礼吧。”

  “阿嚏,”刘振华骑在马上,裹了裹衣衫,他揉了揉鼻子朝著四周看去,陕北之地更加荒凉了,伴随著秋风,隐约有些萧瑟之意。

  地上偶尔可见白骨点点,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饿死的人,不过刘振华可以确定应当是在他打下延川之前。

  队伍准备东渡黄河,当然,也不能说渡,陕北大旱,黄河断流,崇祯年间不止一次的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马蹄踏上河底干裂的土地,隐隐约约陷下去了几分,仔细看去,泥土深处还有些湿润,若是往下挖一些说不得会渗出来点儿泥水。

  刘振华知晓,他们出兵的消息估计已经被杨鹤得到了。

  不过那位三边总督似乎选择了忽略战术,刘振华就算是分兵两路,一路进攻清涧一路进攻永和,那杨鹤也不敢动弹分毫。

  “贼首神一魁在安塞,”杨鹤咳嗽两声,看著地图,安塞在延安北,“灶王又出兵了,依旧是兵分两路。”

  杜文焕脸色有些难看,又是兵分两路,和上一次一样,那灶王要干什么。

  “总督,不若将目光放在安塞,”杜文焕给出建议。

  “善,”杨鹤点了点头,他也不想管那灶王,管不住,上一次的战斗已经让他有些丢尽了脸面,以至于陕北的贼首私下都在言朝廷式微,甚至拿不下灶王。

  必须要有一场胜仗,拿下一个贼首,来挽回他丢失的脸面了。

  便从那距离最近的神一魁动手比较好。

  “你去领兵五千,拿下神一魁,带其来见我。”

  杜文焕应了一声,他也憋著一口气呢,必须要找这个神一魁撒出来。

  杨鹤心中浮现出一抹忧虑,他想到了灶王,旋即又咳嗽两声,他病了,或许因为天气,但杨鹤觉得,当是对灶王的恐惧。

  近些日子,他无一日不在多凶多惧之中,并且“愈病愈忧,愈忧愈病,朝露微躯,何能自保”。

  杨鹤生怕,刘振华会率领大军攻打延安,他不认为,自己能够守下延安,他庆幸,那日战斗他没有亲自去,否则说不定会被俘虏,落在刘振华手中。

  一个堂堂三边总督被贼寇俘虏,他杨鹤有何颜面去见先祖。

  神一魁有个兄弟,名叫神一元,两人一人在安塞,一人在新安边营,两人策应,神一魁的手下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而神一元这是哗变的兵卒。

  听闻朝廷三边总督出兵围剿他,神一魁大惊,原本以为杨鹤已经被那灶王吓破了胆子,眼下竟然还真的敢出城了。

  “北走,寻我兄弟去,”神一魁作出决定,他们可不像是灶王固守一地,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流动性,打不过就跑。

  或许也只有灶王能够正面硬刚朝廷军队了,虽然都在传朝廷式微,但是朝廷来了没有一个贼首敢原地顽抗。

  杜文焕扑了空,无奈记:“大捷,缴粮千石。”

  

第134章 恭迎将军黄富贵,审时度势刘县

  令

  永和县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吕梁山西麓,西邻陕西省,县辖两镇,六乡。

  刘振华大军过境,自然瞒不住在这些乡镇里面的巡检,他们不知晓来到这里的是哪一伙人,但是知晓这是‘贼寇过境’了。

  消息先是到了永和县令那儿。

  县尊刘志知晓以后,立刻下令紧闭城门,这段时间总有流寇过境,不过大多都只是为了躲避陕西省兵卒的追杀,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重新回到陕西。

  “不必惊慌,少则一日,多则两日,这些贼寇定然会离去。”

  刘志捋著胡须说道,陕西境内民乱已经持续了快要一年,那些流寇基本上都宛如老鼠一般到处流窜,这一次也不例外。

  “可是,县尊大人,这次的流寇似乎不一样”

  巡检王富说道,他的脑海中回想起了那批人,“那些人以骑兵开路,骑兵皆是手持红缨枪,看起来煞是威风。”

  “骑兵?那叫做骑兵,倒不如说是马匪,那红缨枪,估计是劫掠了一些地方的兵库,将其拿在手中,沐猴而冠罢了,徒有其表,没有真本事。”

  刘志皱起眉头,对于巡检王富颇有些不满,一些流寇也当的起骑兵二字?

  “县尊”

  “不必多言,募集四百乡勇于城上,那些流寇眼见事不可为,自然会退去,”刘志说道。

  王富大惊,四百乡勇,“县尊,对面可是足足有一两千人,我等四百乡勇,是不是少了些。”

  “县中财政吃紧,无粮无钱,那些大户又不肯开口,募集四百乡勇已经是极限,”刘志对于王富更加不满,一而再的插嘴顶撞,一些流寇就让他一个九品巡检吓破了胆子,成何体统。

  “就这样吧,你且去准备,另外,差人去将这个消息上报巡抚。”

  “下官知晓,”无奈,王富只能够点头应允。

  一番思索以后,他决定自己将这个消息带去大同府,“听闻流寇过境,鸡犬不宁,杀官杀民杀富。”

  “日后若是县尊追责倒也无法追责了。”

  他纵马而去,王富可是亲眼看著那些流寇过境,四百乡勇,再加上永和这个低矮城墙,拿什么去抵挡流寇呢。

  届时城破,城中官员将会大户无一幸免。

  “这一路走来,几乎是十室九空啊,”刘振华坐在马上感慨道,灶王的消息黄河这边的人倒也算是有所耳闻,但是皆是抱著观望的态度,不过在他们宣扬灶王之名前,那些得知消息的百姓早早地就逃窜了。

  起义军大部分的名声已经不太好了,毕竟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单纯的像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到越来越像是贼匪和流寇,怪不得明末起义的那么多,几乎如同过江之鲫。

  但是最后只有闯王一个攻入北京,干成了事儿,若不是被清朝赶出了京师,恐怕闯王也会成为一个平民创业的典范。

  关键就是后者最起码宣扬的思想是‘闯王来了不纳粮’,算是得了民心,让老百姓不至于听到了后者的名号就四处逃窜。

  骑兵率先折返,刘振华的骑兵已经达到了三百人,他们已经到了永和县外,若不是此处沟壑颇多,早一日便该到达了。

  “灶王,永和县乃是土垒城墙,城墙低矮,不过丈高,上方并无太多守备。”

  杨立超汇报了永和县的消息。

  刘振华颇有些意外,陕北民乱闹的这么厉害,永和不应该增加些防备吗。

  看看陕西那些县城,但凡是个稍微有点城墙的县,都是县尊带著乡勇严防死守。

  眼下这永和估计已经得到消息竟然还不好好准备。

  按照历史来讲,山西省一直到了崇祯二年才有流寇过境,不过刘振华蝴蝶振翅早早的让陕北民变四起,否则现在山西估计还没有“过境”这么一说。

  刘志让四百乡勇守城已经算是给足了尊重。

  刘振华倒也乐得见到这一幕,不过他要考虑的可就是拿下永和以后该如何防守了。

  毕竟城墙低矮的话,对于守方来说著实不利,“大同府得到消息再出兵,估计也是十天八天的事情。”

  刘振华心中合算一番,十天八天以后刘振华估摸著骑兵得有八百。

  到时候也不怕对方派兵来攻城,骑兵出城配合步兵,两千便能抵五六千。

  大军前行,很快便来到永和县外。

  永和县治下的另一位巡检见到城外出现的马匹和整齐的方阵以后人都傻了。

  他盯著那规模庞大的方阵有些失神,“这这是流寇?”

  他们一面城墙上也就上百人,永和县城墙高一丈,宽六尺,周长只有六公里。

  如此小城拿什么抵抗人家这种规模的大军。

  募集而来的乡勇一个个都在打退堂鼓,根本就没法打。

  巡检黄富贵见状,他知晓,这县城已经没有必要守下去,于是他来了一个骚操作,他在城墙上振臂一呼,“义军来了,何人同我一起开城迎义军。”

  说著,不等有人反应,他率先朝著城下而去,那样子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黄富贵来这么一下,城墙上的一些乡勇反应过来,纷纷跟著黄富贵的脚步跑下城墙,一些比较著急的甚至直接从一丈高的城墙上跳下去,在地上打了一个滚以后便跟著前面人的脚步来到了城门后,这城门比普通大户家里面的大门好不了多少。

首节 上一节 108/2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清话事人

下一篇:悟性逆天,我在三国建永恒运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