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277节
朱棡认为,朱橚的钻研精神跟执着是常人所难及的!若是换做寻常人当了王爷,怕是想的就是整日寻欢作乐,游戏人间。可朱橚还是走上了一条有贡献的道路。
这一次,朱橚还带了两个人。
两人分别为李恒跟瞿佑。
这两人如今不过三十多岁,但是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名医,在洪武二十四年,帮助朱橚修编了袖珍方一书。
朱棡没有开门见山的让朱橚去学医,而是让他跟在铁铉身后做一个参政,旁听政务的同时帮着铁铉。
没过几天,李景隆来了。
李景隆的到来,也让大伙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起来。
因为邓芳也跟着来了。
“王爷。”
李景隆捂着一只眼睛下了马,跟三位王爷行了礼。
邓芳也翻身下马,朝着三位王爷大大方方的行了礼:“臣女见过晋王,燕王,吴王殿下!三位王爷万福。”
朱棣嘿嘿一笑:“不必多礼。”
说罢,朱棣看向李景隆,怪笑道:“哟,大侄子,咋回事啊?咋捂着眼睛来的?长鸡眼了?”
‘你长鸡眼,你全家……额……,算了。’李景隆欲言又止。
最后只能憋着满肚子的火,噗通一声跪在朱棡面前,随后放开手,又哭又喊的道:“殿下,您救救我,救救我吧!”
这时候所有人才看到,李景隆的眼眶整个泛着青色。
“哈哈哈。”朱棣捧腹大笑。
朱棡也忍俊不禁,转头看向邓芳,问道:“这是?”
邓芳面不改色,脸色正经的道:“昨儿夜里我们在关外夜宿,半夜的时候,臣女便听到有脚步声还以为是有敌人,结果一拳下去,发现这厮居然要亲臣女。”
这下子让楚力等人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娘的。
亲女人没亲到,还被女人一拳给打成了熊猫。
这李景隆也真是个人才。
朱棡哭笑不得的看着李景隆:“你干嘛亲人家?你们又没成亲,你不知道这是僭越?”
李景隆抬头:“不是您教我的只要胆子大,一切都能成吗?”
朱棡浑身一震。
顿时想到了自己给李景隆送的那封信。
这时候,邓芳也疑惑的看向了朱棡。
那一次她被李景隆按在雪地上横七竖八的亲了好一通,也正是因为这一番操作,让邓芳对李景隆有了新的看法。
这家伙也不是蠢得无可救药嘛,至少能看得出来自己的心意。
结果现在……??
朱棡脸色一沉:“我什么时候教你耍流氓了?”
李景隆,你丫的别挑拨我跟人家邓芳的关系。
还有,你丫头要是不识趣,老子以后说什么也不教你了。
朱棡朝着李景隆龇了龇牙。
李景隆此时无语了。
这时候特娘的自己认了,就是打碎了牙还咽进肚子里,我李景隆堂堂七尺男儿……。
“李景隆,你莫要忘了小桃……。”
“您没说过,都是我李景隆自作自受,我色胆包天,我鬼迷心窍,我罪大恶极,亲爹,您是我亲爹,我错了…!”
第285章 开源
第二百八十五章:开源
ps:有人质疑前面吴王的称呼,老五在洪武十一年之前都是封的吴王,后来才改成了周王,所以叫吴王没有任何问题。史料记载的是这样,我前面也写错了。
“别,我可不是你爹,你爹是我哥。”朱棡摆手,赶忙否认。
朱棣也乐呵呵的笑道:“大侄子,这儿没外人,叫叔就行。”
大侄子,我去你的大侄子!
李景隆本想硬气一下,抬头便看到朱棡笑意盈盈的眼神。
他此时好生后悔,前年为什么要带晋王去醉梦楼里潇洒。
还美名其曰采风。
采的什么风。
见李景隆憋屈的表情,众人也哈哈大笑起来。
李景隆来了之后,倒是了解了一桩朱棡的烦心事,他不想跟那些商贾打交道,这些人太奸诈,自己不够狠毒啊。
朱棡想起这事就止不住叹气。
自己这该死的温柔。
这事还是让李景隆去吧。
安置接近尾声,草原人也开始过起了正常的日子,虽然还有很多人不习惯,但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正面的抵触大明的管制。
源源不断的无烟煤跟各种物资朝着集宁搬来。
除了两万边军,刘惟俊还从太原周边调集了六千匠籍的劳力前来修建城池设置。
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
但朱棡之中,这个繁华只是表面,一切都是源于自己的钱包还撑得住。七十万贯如今只剩下三十万,已经有几十万的钱财花了出去,虽然还在自己钱包里,但迟早都要交付到劳工和材料成本上面的。
“牧民如今还有多少羊?”
朱棡问道铁铉。
铁铉连迟疑都没有迟疑,径直道:“四个区合计有三万多头,他们在墨月城的时候吃了不少。”
朱棡愣了下。
“羊毛呢?”
“应该各家都自己有所保存吧。”铁铉道。
朱棡给了一旁的张玉一个眼神,张玉立即下去询问此事。好在这些蒙古人也不傻,羊毛是过冬的好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留有一两百斤,用麻袋捆着。
这么说来,这些牧民就有近三十万斤羊毛了?
“那迁徙的时候怎么看他们走的那么轻松?”铁铉有些震撼。
朱棡笑道:“是我们小看了游牧民族了,相比较于汉人生活物资的繁重,游牧百姓多数是马背上讨生活的,他们的迁徙能力,是汉人难以企及的。”
有羊毛那就好办了。
朱棡从系统里换了一个手摇的羊毛纺车,这个机器可以将羊毛经过抛散、梳毛、纺线、捻线,最终成为羊毛线。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蒙古人是如何御寒的,他们是将羊皮带着毛制作成皮袄,软化内里的羊皮以达到可以做成衣服的软硬程度。这在古代被称之为皮子,也是蒙古人最常交易的货物品种,深受汉人的喜爱。
在明清两朝,基本上北方和南方的货物贸易都是靠着这些皮子做支撑产业的。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汉人说的锦袍。
也就是以锦布做皮,内里填充羊毛的袍子。在清朝影视剧之中看到的那些孩子穿着肥大的锦袍,就是用羊毛做的填充,而且还的是富贵人家,寻常人家的袄子那都是用青布做皮,内里填鸭绒跟柳絮。
这两种方式确实都能起到御寒的效果,而且效果非常好。
但第一种皮子的方法不是长久之计,每一次取皮都要杀羊,在羊羔繁殖能力不高的现状,卖的皮子都要一点点攒下来。
而且皮子是看年份的,放久的皮子毛硬还稀少,泛黄,卖不起价,所以蒙古人一赶上卖皮子,都是成堆成堆的杀羊,这种方式,太亏。
再说第二种,卖羊毛。
还是最简单的一点。
不值钱。
汉人从他们手里花费低价就可以收购羊毛,拿回去加工一下就做出了锦袍,卖高价。
缺点在于过于肥大,穿起来跟狗熊似的,行动不便,所以一般都是上半身套个马甲的形式。
有人要说为什么蒙古人不自己做锦袍?
他们一没锦布,二没渠道销售,做出来也只能摆着看。低价卖给商人又亏本,一来二去只能卖羊毛。
但朱棡所想到的毛线不一样啊。
毛线这东西织出来的毛衣轻便又保暖,关键是不止能织毛衣,还能织帽子,裤子,往内里穿一件再在外面穿件长衫,轻便能力也有了。
这种方式又可以不杀羊,又可以带动地方产业,还能推动海外贸易。
国内可以卖便宜点,卖贵点就卖给倭人,到时候换几座银山,先把他小日子的金山银山给掏空再说。
不过目前还有个难题就是自从朱棡在太原砍了不少商贾之后,现在商人已经对晋王望而生畏,不做晋王的生意了。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