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281节
杨宪责怪于刘维谦的失误。
刘维谦自知理亏,冷汗淋漓的低下了头。
杨宪目光深邃的收回眼神,不过在即将收回的眼神的时候,却看到了胡惟庸似笑非笑的眼神!
胡惟庸为什么要笑?
杨宪先是不解,随后浑身一震!
他意识到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会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
他这一次是真的愚昧了。
物极必反!
王添这样弹劾,皇帝脸上不好看,本来就是打算处置处置,将无烟煤的事情给落到实处,结果现在成了什么?要皇爷亲手将这些勋贵除掉?
现实吗?
不现实。
这里换成现代人角度来看,朱元璋就算是打压勋贵很多次,但是在朱标健在,朝局稳定的情况下,淮西勋贵是会做到与国同休的。
因为淮西人是太子的后台!
都说臣子的富贵是皇帝给的,但现实一点来说,难道皇家就不需要这些武将的支持?淮西人都信赖朱标,愿意跟随朱标,以效忠太子为淮西正统。但换个角度,朱家也是因为这些勋贵的拥护而更为尊贵。
朱元璋目前,是没有处死这些老兄弟的打算的。
朱元璋希望的是他们听话点,老实点,不要有不该有的念头。贪就贪吧,总不能跟着老朱打了仗,还没落得个好处,只要淮西勋贵们无条件支持太子,拥护大明内部的统一和皇权正统,也就懒得管他们。
但现在,王添的行为无疑是和朱元璋的理念背道而驰。
而王添的行为让皇帝下不来台,其一,朱元璋会怪罪杨宪,因为这事是杨宪去办的,结果办成这样。皇帝怪罪下来,治他杨宪一个办事不力之罪!
而这个罪名,很有可能会让杨宪从右丞相的位置上滚下来。
其二,朱元璋若是默认了处置勋贵们,肯定会在其他的地方找补回来,那这个找补的地方很有可能是……李善长回京!
孙贵妃病重,说不定临安公主跟李善长之子李祺的婚事会立马就办!
到时候李善长这个儿女亲家肯定是要回京城的。
李善长一回来,到时候肯定是圣恩眷顾。
皇帝对那些外放回京的臣子委以重任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有宋一朝的仁宗,光是宰相就变着法的换,跟特娘换妃子一样。
李善长一得势,那就是整个淮西人得势。
现在就要看皇帝的心思,以及淮西人怎么办了。
这时候,王景弘匆匆跑了进来。
走到台前,在朱元璋旁边道:“陛下,是凤阳的百姓们。”
朱元璋一听是百姓们,顿时急匆匆的道:“快,出殿!”
说完朱元璋便起身朝着殿外走去,顿时百官都动了起来,跟在皇帝的身后朝着殿外涌去。
奉天殿外朱元璋跨出殿门,随后便看到在巨大的皇宫校场之中站着不少百姓。
“百姓怎可进宫?”有礼部官员皱眉问道。
一旁的胡惟庸镇定道:“百姓手持大诏,并且是进京告御状的话,可以进宫面圣!”
这个规矩是老朱定下的。
这么多年也没有百姓这么做过。
胡惟庸呛的那个官员哑口无言,这规矩是皇帝定下来的,他们不敢反驳。
老朱带着人洋洋洒洒走出金殿,便看到那些校场之中的百姓纷纷手捧着大詔,而在百姓后面,则是一些被五花大绑的人。
“参见陛下!”
“草民参见陛下。”
百姓们见到一精气神十足的中年人从殿内被众人簇拥着走出来,那人身着淡黄色盘领窄袖龙袍,脚步沉稳,目光坚定!此人引领百官,自有一番龙威在身。
不必多说,便可知这位就是大明真龙天子,朱元璋陛下。
朱元璋点头,经过一番了解,方知这些百姓是将那些致人被毒死的罪魁祸首给押送到了京城之中。
为首的老者乃是凤阳当地一教书先生,说出原委之后,这才有些忐忑的道:“草民等人自作主张,还望陛下勿要怪罪。昔日陛下曾在凤阳说过,天下以农为本,以商为奸,务农便是为国。”
“如果商贾做出此等恶事,可谓是天怒人怨,若是不加以处置,怕是百姓们会对朝廷心生嫌隙。”
这老者也不愧是读书人,说得出条条在理,让朱元璋也不免暗自点头。
“老先生所言甚是!”朱元璋抚须,目光很是沉重。
以小窥大,光是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商贾行恶对于百姓民生的影响,这才多少个商人?十余个。
若是百个,千个,万个!
甚至是全部的商人都只认钱!
不认人,不论道德人品,那天下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朱元璋感受到了压力。
同时,也看向了郭英等人。
这一次,郭英这些个臭丘八倒是反应的够快!个狗日的,脑子倒是变聪明了。
但朱元璋的内心其实有些不尽人意,他还是想把李善长给弄回来的,李善长在濠州,他不安心。
但这一次,李善长回不来了。
郭英这个举动虽然聪明,但是也断了朱元璋将李善长给弄回来的心思。只是这样一来,该如何安抚韩国公府呢?
朱元璋看了看百官,随后看到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看了两眼,朱元璋看向那老者,询问起那些被毒炭毒死的百姓有没有好的下场。
老者点头道:“凤阳当地的大户们都出了钱安抚了各家的家眷,还给弄了好坟地埋了。”
当地的大户,无疑就是这样勋贵。
朱元璋也借坡下驴。
这样一来,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晋升了太仆寺丞,其两个儿子也入朝为官,韩国公府一脉重获恩宠,也再次焕发了生机。而杨宪虽然办事不力,但也没有获罪。
至于那些商人,自然是被株连。
锦衣卫毛骧接过案子也是头疼,株连的话,怕是会牵扯到各家勋贵的亲戚。
好在朱元璋命王景弘传了消息,毛骧这才后知后觉。
而在邓家之中。
邓铭在火盆里焚毁了一封信笺。
看着火盆里的行,邓铭那张粗犷的脸上划过一丝惊奇。
第290章 古道扬州瘦马……额……
第二百九十章:古道扬州瘦马……额……
三月十五,集宁府。
耗时两个月,集宁安置点一切都趋于好的方向。
相比于大同,集宁这个地方的可塑性更强!
这一日,也是一个大日子。
集宁安置点,罗河带着二十多个商人坐在一个蒙古包内,此时此刻,这里面的商人都在无声的喝着茶。
这些商人来自于江南,是罗河诓骗来的,罗河带着钱回到老家,宴请了这些和自己一样的商人,说在山西这个地方赚了大钱。这些商人闻风而动,都不用罗河开口说话,全部自告奋勇的跟着罗河来了集宁。
结果来了之后,芭比q了,回不去了。
在这群人里,还有一个光头汉子。
这汉子就是之前不忍祸害百姓,故而将手里的粮食给卖出去的商人,此人名为王海。也是江南某个士族的管事,自从王海将粮食做主卖给周二等人之后,王海就被自家家族所驱逐。
后来被罗河报给朱棡,朱棡将其收做手下。
此人是个精明人,能够被士族所认为,当做商号的掌柜,那也是有几分本事的。别的不说,此人对商贸的理解便让朱棡好一番震惊。
他居然先说出‘以农抑商可保王朝百年,难保王朝百世’的人,这句话是若是让老朱听到了,怕是这王海全家老小都得下去思考思考人生。
这也是王海醉酒之后说出来的。
当时朱棡便震惊于此人的明智。
统治者统治天下底层人离不开的东西其实是民智。
民智越高,统治者越难以管理!
为什么都知道天下读书人才是正途,可读书人还是那么稀少?因为读书门槛高,因为统治者不允许存在那么多的读书人!不允许那么多人明白何为仁义礼智信。
为什么自清以前,每个王朝的末期都消亡的如此之快?而在民国时期,却有一群伟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因为民智!
大明初期,民智低的可怕。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