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还不赶紧登基 第91节
因为在上个月,朱元璋下令新建城墙。
如今的京城已经有皇城城墙,子城城墙,外城城墙。
而朱元璋下令新建的城墙,扩大了京城近三倍!将玄武湖,大祀坛,西天寺,大校场,全部给包了进去。
这项攻城,其实就是后世有名的南京古城外城郭。
周长一百八十里,开十六道宫门。
根据后世学者考究,外城郭始建于洪武七年,完工是在洪武二十三年,耗费砖块三点五亿块!围起来可绕赤道两圈。
城墙最高处可达三十多米,最宽处有十八米,整体用坚固的青砖修建,坚硬无比。
而朱元璋为什么要修建这样的城墙?
还是一点,人多。
大明建国快六年了,人口开始呈井喷式增长,一个应天府,估计就有百万人!而京城,也起码有五十万人。
之前的城池已经供应不了那么多人居住,大量的居民居住在秦淮河下游的河滩上,造成了十分纷乱的场景。
朱元璋得知此事之后,下令建设外城郭,这一建索性直接扩大三倍,省的将来再费功夫。
看得出来,老朱是个喜欢一步到位的人。
“大哥,这外城郭什么时候开始修建?”朱棡问道。
朱标作为常务二把手,这事肯定是他负责。
“明年春耕之后,挑选农闲时节。”朱标道。
“可城池需求的砖块如此巨大,单凭应天府的匠工,怕是根本不足以支撑啊。”朱棡道。
朱标面露难色,点头道:“确实有这般顾虑,胡惟庸前几日上了折子,打算从福建沿海等地发动群众烧砖。”
“然后由水路运输到应天府。”
朱棡恍然,点头道:“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朱标笑道:“怎么?有心操劳此事?不如你来给大哥打个下手,这事我交给你来办怎么样?”
朱棡赶忙摇头:“那算了,我一来,别说就藩了,怕是我儿子到了就藩的年纪我还在京里呆着呢。”
“哈哈,老三,听你这么说,你倒是挺想去就藩的?”朱标笑问道。
众多王爷也都好奇的看着三哥,不明白为什么众多藩王都不想就藩,结果朱棡反而更想去就藩。
朱棡乐道:“就藩有啥不好的?先不说自由自在,光是每日打猎钓鱼,和媳妇一起其乐融融就够好玩的了。”
“我打算就藩之后,就开个小铺子,做点小生意,也过一过老百姓的日子!”
“将来我就游历全国,给咱大明调研民间疾苦。”
“多年后,即便是天下没有我这个晋王,可看到大明江山辉煌妖冶,远超汉唐,我也会高兴。”
在朱标有些感慨的眼神里,朱棡叹道:“大哥,你和爹太累了。”
“爹每日批阅奏章七个时辰,除了上朝吃饭,睡觉的时辰就三个时辰。”
“这样下去,身子骨会熬坏的。”
众多亲王此时有些动容。
当然,并不是朱棡说的话有多么的动人,有多么感人。
而是因为他们年纪尚小,都只有区区十一二岁。
朱标回过神来,这一刻,朱标眼眶泛红,可脸上带着笑意。
“老三,你真的长大了!”朱标感叹道。
可下一秒,朱标就严肃道:“但你想要逍遥快活可没这么简单!锦衣卫和枪械监的事情你不能放,另外成亲之后,你还得去凤阳老家一趟。”
朱棡面色一苦:“大哥,你饶了我吧!锦衣卫事太多了。”
“我把朴不成给你。”朱标摆手。
朱棡这下乐了:“那成!”
朴不成,人才啊。
这老东西绝对是一个人精,有他在,自己省多少事啊。
从洪武门出门,再出正阳门,随后随着官道左拐,走七八里地,就到了大祀坛。
在大祀坛举行祭祀,朱元璋独上祭坛,手持酒盅祭祀神农,拜皇天后土之后,便带着仪仗到了一旁的皇田。
“长势喜人啊。”朱元璋站在田垄上,看着那十亩地的红薯,喜气洋洋。
一旁的徐达也带着淮西将领走了过来。
“陛下,老臣可是好几年没穿过这样的衣裳了。”徐达活动着身体,笑道。
此时,这些个在战场上加起来杀了几千人头的人屠,各个都换上了农民的粗布麻衣,脚上穿着草鞋,头上带着草帽。
可最离谱的是,这些人各个面带杀气,看似在笑,可比哭还难看!而且脸上粗糙无比,带着刀疤,一看就是一群老杀才。
看到这些人,朱棡下意识道:“布衣暴徒!”
“嗯,不错,跟当初的徐达有几分像了。”朱元璋抚须,哈哈笑道。
徐达翻了个白眼,乐道:“咱当初可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陛下今日可不要输给我!”
朱元璋拍手道:“你当咱是啥?咱老朱家八辈子都是土里刨食的,会输给你?”
这时候汤和在一旁笑道:“陛下,这你可逗不了咱老汤,当初下地干活,可就您最会耍滑!那时候自称皇帝,让咱们几个老弟兄给您做佃户。”
“哈哈,可咱们万万没想到,您正儿八经当了皇帝!这回啊,咱们老弟兄是来兑现承诺来了。”
汤和的话一下子把老朱给弄得眼眶泛红。
毫无疑问,老男人回忆童真的时候,尤其的脆弱。
“娘的,抖落老子的丑事吧?”朱元璋哼哼一声,抱着手笑道:“你汤和当初饿的胆汁儿都吐出来了,是咱朱重八杀了刘财主家的牛给你续命吧?”
“你小子,啊,刘财主拿鞭子抽咱,你小子倒好。嘿,特娘的,跑一边躲起来了!”
“当时咱就在想,你个生娃没屁眼的东西,老子以后再也不拿你当兄弟了。”
“哈哈哈哈。”
众人哈哈大笑。
可朱元璋也很快感伤道:“可咱挨了打,是你跟徐达俩照顾咱,哎,那个时候但凡有点吃的,咱也不至于挨那么一顿打啊。”
汤和和徐达顿时痛哭流涕。
这表情变换的,不要太快。
而一旁的浙东夫子们,则是面色赤红,嘴里不断嘀咕着:“粗鄙,粗鄙!实在是粗鄙!”
第91章 功德无量,人间再无饿殍
第九十一章:功德无量,人间再无饿殍!
朱棡无语的白了这些浙东夫子一眼。
朝中的官员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派系。
第一自然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官员派系,这一派的风格就是以淮西武将为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大部分淮西勋贵都是由农民出身,所以淮西勋贵其实本质上是地主。
淮西勋贵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可以说是大明能够建立的主要决定性资本。
但是事分黑白,他们在建立大明的功劳上不可或缺。
可也是大明的毒瘤。
第二个派系就是浙东派系。
浙东派系的能量躲在文人士子之上体现,朝中诸多学士,文官,御史大夫,几乎都是浙东出身。
为代表性的就是宋濂,汪广洋,杨宪,以及一个不太合群的刘伯温。
大明初期二十年,几乎都是这两个派系的斗智斗勇。
所以这些浙东夫子看到徐达等人在朱元璋面前忆旧,心里难免不痛快。
并且,从骨子里,这些浙东夫子就不太看得上朱元璋这个农民。
虽然这个现象在朱元璋得到传国玉玺之后有所减轻,但是依旧挡不住这些个读书人的牙酸。
这时候,前面闲聊的朱元璋也喊道:“晋王,过来!”
朱棡赶忙上前。
“父皇。”
朱元璋点了点头。
“把洪薯好好跟你这些叔叔伯伯们讲讲。”朱元璋道。
朱棡点头,那些淮西勋贵此时看着朱棡的眼神不太友善,不过朱棡也没在意。
这些淮西勋贵说白了就是一群忠实的太子党,对自己这个晋王不靠这么近也是有道理的。
这是政治角度,不是个人感情。
上一篇:三国:一拳万斤力你管他叫文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