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09节
他也借此机会得窥不少诸侯贵族私藏的医药之学,借此不断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结构和储备,再通过实践不断淬炼,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朱樉知道若自己与其他人一样相待,即使多了一张独一无二的感情筹码许星,也绝对留不下这个在历史中有着赫赫威名的神医。
为此,他很是花了一些心思,这座医院便是其中的一个举措。外围的一千余间病房只不过占了医院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积,正中心的布置才是整个医院的核心。
五万平米的空地上,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假山水池间于其中,亭台楼阁四散分布。而在这片花园正中,是占地近一万平米的医学研究中心。
与政务中心类似,这幢建筑采用了全开放式的风格,四面无墙,以巨大的砖石立柱支撑。朱樉不惜成本地大量采用了木板和玻璃,将其中一部分分割成一间间医诊室。
中央留有一个宽大的采光天井,朱樉亲自设计成一个圆形的阶梯讲坛,讲坛四周则是一个数千平米的集收藏、阅览为一体的图书馆。
一旦全部完工,不要说在这个时代遥遥领先,即便放在朱樉所在的二十一世纪,也绝不逊于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公立医院。
当然,这只是以占地面积来看,若要真正比内在,那就实在差远了。
朱樉进入医院的时候,秦桓正在圆形讲坛处教授弟子,反正自己也不着急,朱樉便找了个末尾的位置坐了下来,高鹤左右打量了一翻之后,便抱着剑站在朱樉身后继续发呆。
听着秦桓在那里侃侃而谈,朱樉却禁不住打起了哈欠,虽然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两年多了,但他的古文基础进步着实有限,很多典籍让他慢慢理解倒还勉强能行。
用于日常交流却仍显不足。所以在他与几个老师交流时,往往都会反复追问,直至完全明白一些字词的意思。
一来二去,大家都了解朱樉的情况,每每遇上他都主动改而用大白话。
秦桓扫了一眼毫无姿态的朱樉,继续道:“然:阳虚阴盛,……,下之而愈。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
似乎为了照顾朱樉,他话锋一转:“同一种病,针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治法,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要采用不同的治法。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越早治疗则越容易,千万不能以为背得了方子就可以药到病除了。
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都各有学问,都是掌握病人实际情况必不可少的方法,虽然你们从我这里听了不少,但还需积累大量实际经验才能真正掌握。
好吧,今天就讲到这里,你们且下去慢慢体会。”
朱樉站起身来啪啪鼓掌:“师叔,你后面这种讲法就不错,连我这样的人也能听懂并从中获益。”
其他弟子纷纷过来见礼后离去,秦桓慢慢地走了过来,最得力的两个弟子子阳和子豹则各抱了几本书紧随其后:“听说许星的农书每本都要由你校注。
本想再过几天复查的时候给你,既然你送上门了,那就再好不过了。”
看着那几本厚厚的大书,朱樉虽然心中喜悦,却故意苦着脸道:“师叔,这事该子阳和子豹做吧,我哪懂你那些博大精深的医术。”
秦桓虽为百年难得一见的名医,但医学的遭遇并不比匠学好多少,其集炎黄之学大成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只留下一个名字,连一句话也没能传承下来。
唯一传承下来只有一本残缺不全的《难经》,还被后世疑为有人托其之名的伪作.
第655章 敬仰憧憬
可现在,这几大本都是货真价实出自秦桓之手,让朱樉如何不欣喜万分。
百家争鸣之所以影响后世数千年,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出现了多位像秦桓这样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光辉和成就无不令后人敬仰憧憬。
秦桓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可没许星运气好,能收到你这样好的徒弟。我这两个不成气的徒弟,日后不要像我和许星那样就好了。你来,我还能稍稍放心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故意的捉弄,秦桓虽然是一代名医,但收的徒弟却没有一个能学到他多少的本事。
只有子阳和子豹稍有所成,却像他和许星一样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子阳精于研究药物,热衷于以汤药治理疾病,认为只有药到才能病除。
子豹却极为鄙视汤药,认为“是药三分毒”,以针砭之术调动人体内部的力量来对抗消灭疾病才是医者应该掌握的最佳手段。
两人各不相服,有秦桓在倒在还勉强能压抑得住,一旦秦桓去后,必然会分道扬镳。
有些时候朱樉真是想不通,似乎每一个才樉横溢的人物好不容易融合前人之学有所励进之后,都难逃后继无人甚至四分五裂的局面。
墨家如此,儒家也不例外,其他诸如农家、医家、名家、兵家之流皆是如此。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里,这样的现象在各个文明里不断重演,似乎成了一种难以摆脱的定律一般。
为什么就不能在前人打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励进呢,即使不能更进一步,能够保住前人的成果留待后人也好啊。
虽然嘴里推辞,但朱樉还是取过一本书,摸了摸封面“七十二常备方”几个大字,翻开仔细看起来。
对于这本书,朱樉倒也熟悉,这正是出于他的提议而编写的。秦桓常常感叹,天下之人所患的疾病种类很多,可治疗疾病的方法却太少。
所以朱樉便建议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名方、偏方,一一验证分类,聚少成多,让后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刚翻了两页,朱樉眉头便皱起来了。
秦桓略有些不满道:“怎么,这些方子有问题吗?这些可都是我用过多次,用你的话来说是验证有效的。”
朱樉指着书道:“师叔的方子当然没问题了,但你这写的方式我觉得可以改进一下。一条方子除了要列出用药多少针对何症,可不可以再具体分析一下每一味药的使用原因?
为什么要这样搭配?有没有存在改进空间?哪些药可以有替换之物,替换之后效果又是如何?”
“这么麻烦。”秦桓显得有些迟疑,说实话,他现在编写的这些医书都已经受过朱樉校定的农书影响,不复前人所著那般艰涩难懂。但要像朱樉所说的这样写,简直就是一种颠覆。
“这怎么能算麻烦。”朱樉却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这还只是第一步,往后不如给方子也来个定士授爵。
是了,干脆这样:能够讲清其药用原理的为铁方,一条铁方在治好一百名以上病患后升为铜方,铜方在验证对一万名以上病患有效后升为银方。
至于最高的金方,则需得数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被数十万病患验证有效方可。”
秦桓白了朱樉一眼:“我看你定士授爵搞上瘾了,居然连药方也要折腾。好吧,你说的虽然有可取之处,可是刚才我讲的你难道没听到吗?
同样一种病,患病者不同则表现各异,怎么可能不辩详情就用一张方子去治?就算是你说的金方落在庸医手里,也会惹出麻烦来的。”
朱樉击掌而叹:“当然没这么简单。我们还可以要求每个医者将诊治病患的具体情况写下来。
有没有对这张方子作出调整,哪些药份量有变动、哪味药有替换、删减,作出这些调整的理由是什么?
而其后的效果又如何?收集到足够数量后,我们再把每一张药方及所有医者对其使用情况编录成书。
师叔你说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不仅要有过人的天赋,还要有足够的阅历。
要知道,我们不可能期望每一个医者都能像你这般通过行医天下来积累经验、验证所学。
如果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把其他人的经验全部归纳汇集起来,就算不能代替亲身经历的深珂,但比起全靠自己独立摸索要好得多吧。”
秦桓围着朱樉走了一圈,毫不掩饰自己不可思议的表情:“你这小子,果然有些门道。”
他的医术之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两个老师都是难得一见的高才之人,可惜无一例外都在收他为徒后没几年便去逝了。
获得亲传的知识并不多,大部分都需要他不断摸索和实践,其中的坎坷曲折也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如果真的能按朱樉所建议的这样执行下去,后世的医者虽然仍受个人天赋的影响,但求学之途比起他来自然要平坦得多了。
朱樉仍意犹未尽:“不止是药方,每一种病我们也可以照此执行。具体病况,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医者的考量、治疗病患的效果,这些我们都可以记录整理成书。
只要这样的做法一直持续下去,我想,千百年后,我们的后人不知要少走多弯路,而医学一途又不知道会得到何等的发展。想想,也令人神往。”
果然是令人神往,秦桓也不由呆住了。
受限于各种各样有形无形的藩篱,这个时代的医术发展很多时候都只能靠个人突破,诸侯贵族圈养的医者们受限于治疗对象的狭窄和特殊。
只能越来越趋于保守,不仅难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更多的时候反而是不断退步的,毕竟仅凭几策竹简哪里能够领会医学的精义。
所以在医学甚至很多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的反而是地位低下的民间人士,可他们取得的成果却很难获得那些有地位的同行们认可,甚至会遭到出于嫉妒的迫害.
第656章 为难之处
沉吟半晌,秦桓又叹了口气:“此法虽好却极耗时间精力,可我现在又哪里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的事,弟子们又没一个可堪大任的。唉!”
稍稍了解一番之后,朱樉这才明白秦桓的为难之处。
洛邑医院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与之相比的是事务也是相当繁杂的,单单诊治病患便要花去秦桓大部分的时间。
每天能抽出一点空召集弟子讲学对他来说已经是件相当难得的事了。
除了中间秋收停了半个月,洛邑城的大建设一直火热地进行着。
获得爵位的六百多名匠士已经全部入住,分布在四面城门附近的农士闾也进入紧张的兴建之中,原本住在国人区的国人们大多获得了农士爵位,开始陆续迁入。
在朱樉的计划里,最迟在明年秋天之前,周地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将迁入洛邑城内的新居。
人口集中之后,优先修建的王城医院便可以轻松覆盖全体庶民,以往那种一个小小的风寒便会有很大机率夺去生命的情况渐渐在洛邑消失。
连前来做工的诃萳、巩地的青壮也因此受惠不少。
可这样一来,因为就医方便而且朱樉暂时实行的是免费问诊和微利售药制度,就医的人数就大大增加了。
以往庶民们得了病,往往只能自己咬牙忍受或者向乡里的巫医求救,只有少数家境稍稍宽裕的人才会请路过驻留的医者前来诊治。
日积月累下来,凡是有点年纪的几的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大病小恙。
朱樉本来就没有将医药掺杂半点谋利之图,几乎可称为象征性的医药费用对于腰包已经鼓起来的匠士、农夫们来说微不足道,问医求药自然不再像以往那般顾忌丛丛了。
秦桓这个人又极具医德,虽然有十几个弟子,朱樉又把两名太医和所有懂得医术的人拔到他的手下,如果再加上助产士,他可支派的人足有上百人。
可这上百人里,能够真正得到他勉强认可的人只不过几个而已,这还是他一再降低标准的结果。
与许星、方一志、老聃这些人交往日久,朱樉自然知道他们的脾性,在他们眼里只是“略可”的人,往往都是了不得的大才了。
秦桓也有着同样的“陋习”,若不是实在忙不过来,恐怕一个都难以获得他的认可,就连跟着他学医十几年的子阳、子豹也不例外。
缺乏可以放心之人,秦桓差不多只能事必亲躬了,虽然洛邑现在人口并不多,但每天前来诊治的至少也有几十上百人。
若遇上各社休息及国府商城开市的日子,那就更不得了,不要说城里的周人,连诃萳、巩地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
一天之内往往就会有超过千人的数量,再加上其家属亲眷,整个洛邑医院便会被挤得水泄不通。
这么巨大的数量,即使秦桓不吃不喝不休息也是无法应付的,正是迫于这么巨大的压力,他才不得不挑出几个人手来分担压力。
即便这样,他每天的时间也被塞得满满的,根本没有什么空闲。
“这事简单。”迎着秦桓惊愕的眼神,朱樉笑道:“师叔,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医者需要多少时间?”
秦桓微微一愣,想了想才道:“若资质和我差不多的话,有老师悉心教导并带着行医积累,嗯,可能十五年就够了吧。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