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50节

  即使于芫现在深受韩侯信任,可这形同“叛国”的举动,一旦被知晓,恐怕也会引来巨大的麻烦。只可惜现在他已经认定于芫的提议行不通,更非自己向往之途。

  回首目视高鹤,后者却有些不情不愿:“眼神通透,应该无虚。”

  进一步被证实后,朱樉反而有些犹豫了。

  于芫此举,想必还是希望他能带着老聃甚至另外六子,一起到亚加达“共襄盛举”,而自己却不能达成所愿。如果借此机会尽阅亚加达,说起来多少还是不够仗义啊。

  可这份“厚礼”,他又岂能拒绝。还是高式子说得好,为民谋利方为大义,看来自己只好为大义而舍小义了。

  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安抚下心中那份愧疚之后,朱樉开始心安理得地收下于芫的厚礼了。

  这个时候,各大工坊早就关门了,朱樉也不便为难于悠,更不希望引起韩侯密探的注意。是夜,朱樉邀于悠在客栈相谈,以进一步了解亚加达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于悠虽然眼界和韬略均远逊于于芫,甚至是靠着亲戚关系才在相府谋到一个地位不高的职位。

  可也正因如此才能“据实”相告,丝毫不敢加入个人的看法和猜测,让朱樉更清楚地了解当前的情况。

  于芫从洛邑返回后,随即便领军进入阳翟,为接下来五国伐渼做准备。韩侯则赶往彭城参加U普相王大典,留下世子韩康坐镇新圳担当监国重任。

  在虎牢关时朱樉已对于芫手下班底的薄弱有所了解,现在则更进一步知悉全貌。

  经过三年的变法,亚加达旧贵族的权力被不断剥夺和限制,对主持变法的于芫自然是越来越敌视。

  由于有韩伍的强力支持,贵族们并不敢公开反对于芫,可坐视的心理却更加坚定,颇有些“非暴力不合作”的味道。

  于芫也曾试着缓和与旧贵族的关系,可惜有韩伍“从中做梗”,情况反而越来越糟。

  无奈之下,他干脆放弃了这一想法,整个变法团队几乎全是从平民或原来失势的贵族中提拔培养。

  由此,亚加达军政层面的人才断层现象就极为严重了。

  于芫军政一把抓,看似风光,实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他实在连一个可充当副手的人才也找不出来。

  中间骨干的缺失不仅让于芫疲于应付军政要务,更令变法效果远远达不到期望值。

  在外人看来,于芫能在短短三年里令亚加达初现国治兵强之势,已经算是不俗的成就了。可这对立志以法扶道的于芫来说还远远不够,否则也不会有此前的洛邑之行了。

  朱樉突然间生出一个念头:于芫如此苦心给自己留下的这道后门,到底是为了方便自己了解亚加达,还是在向自己救助呢?

  毕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朱樉便自称最擅长的就是解决问题。

  而此时身处困境的于芫,既无法向老旧贵族低头,也无法得到韩伍的实质支持,唯一可以开口的,或许就只有朱樉了。

  于芫的这个问题,自己能解决吗?

  到底帮不帮于芫一把,又该怎么帮?

  这个问题让朱樉纠结了整夜,有时他甚至会觉得自己这个猜想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像于芫这样才华出众,又极为自信甚至自负的人,怎么可能向他求助。

  自己算是哪根葱啊!

  虽然目前也算有了那么一点成就和名气,可朱樉的心态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对于这些之前自己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名字的人物,仍然以仰视之心对待。

  左思右想没得出什么结果,朱樉只能将其抛在一边,关注起当前的“正事”来。

  在原本的计划里,他只会在新圳呆上一天,然后便要进入普地,绕道看一看普京正在营建的东都N京。其后再沿睢水进入U国,沿途考察一下U国风貌.

第738章 减免待遇

  借着这一次的出行,他除了想要达成计冉谋划的那些事情外,当然也心存实地考察亚加、普、U三国具体情况之心。

  普U目前为霸主之国,周地又被亚加达包围,即使没有问鼎风波,洛邑想要进一步发展也将深受这三国的影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目前他还算是知己,可对于列国的实力强弱却大多属于抽象的概念。

  走马观花虽然也能让他看出看不少实质的东西,可哪比得上于芫给他留下的这道后门那么方便直接。

  几乎没有多少犹豫,朱樉便取消了N京之行,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留在了新圳。毕竟两年前的星官大会之行,他已经对普京有了直观的了解,再看也不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即便如此,他也最多只能在新圳呆上三天,时间并不算充裕。

  深知没有多少时间可供浪费,一大早他便让于悠带着自己直奔最为关心的国营工坊,准备彻底看清亚加达领先列国的军工业到底是什么状况。

  于芫主持变法之后,以铁血手腕剥夺旧贵族特权,将其领民统统归于国府直接管辖,又仿照U国设立纺织之乡的举措。

  将所有工匠按军旅之法登录,分别在新圳、宜阳、上党设立工匠之乡进行集中管理。

  U国既为首霸,很多制度自然成为国际通行的惯例。亚加达也不例外,以两千工匠之户为一乡,将全国工匠编为二十四乡,其中一半都集中在新圳周围。

  换而言之,整个亚加达受国府管辖的专职工匠便有四万八千户之众。即便忽略其单位的不同,也远比洛邑目前的总人口还要多。

  听到这个数字之后,朱樉简直无比羡慕。他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整个周地的工匠目前也才五百户,即使把下一步将要扩充的人员算进去,也达不到亚加达一乡的规模。

  数量上的对比简直令人绝望,却也让朱樉生出疑惑:亚加达既要养十万新军,又要养这么多工匠,其国力能吃得消吗?

  于悠随即给出了令人吃惊的答案:亚加达的工匠和新军根本花不了国府多少钱!

  不论是工匠还是新军,并不是朱樉印象中那种全职,反而更像之前周地所维持的那种匠吏系统。

  一户抽出一名壮丁为匠或参军,户中的其他人仍然以耕种为主,只不过在承担徭役和赋税方面享受一定的减免待遇罢了。

  这差不多也是当前各国通行的一种形式,薪俸、军饷什么的是不存在的,富裕点的国家或许会免费提供每日的两餐,稍差一点的甚至还要自备口粮参加训练和征战。

  军队最大的消耗主要还是来自兵器和战马,毕竟单凭一家一户耕种所得,要配齐全套武器盔甲,再养一匹马,根本就是难以承受之重。

  为了保障足够的战力,这方面的花销往往就由国府承担大头了。

  新圳的国营工坊足有数百座之多,想靠这三天一一造访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朱樉亲自主持过周地冶炼技术的改进,自然知其关窍,首要目标便选在了亚加达的炼铁作坊。

  新圳附近的拥有大量的煤矿,但铁矿资源并不丰富,所以炼铁坊大多属于二次加工:以宜阳、上党运来的铁锭为原材料,进一步冶炼为民用和军用的铁。

  连看了几座冶炼坊,朱樉立即发现其中的秘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断对铁锭进行融炼的原因,亚加达的工匠们对块铁渗碳法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认识,钢的产出率极高。

  当然,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其工艺并不稳定,炼出钢的质量也变化极大。可总的来说,亚加达的军工业已经大量使用钢来做为武器的主要原材料。

  相比之下,朱樉在墨子、鲁颁的协助下改进的炼钢法也并没有先进多少。

  只不过由于朱樉知道大概的方向,不断鼓励工匠进行各种试验,在时间的积累下,两者的距离必然会越来越大。

但得益于庞大的基数,哪怕只有一个作坊炼出好钢,其产量也足以抵上整个周地了。

  此前朱樉还以为自己捣鼓出炼钢的法子就能独步天下了,却没想到亚加达早就已经在大量使用钢了,一些优质的钢材也会偶发性的出现。

  拥有如此庞大的专业工匠群体,按理说亚加达的冶铁技术应该不断进步才对,可朱樉得到的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很多技术已经出现多年,甚至可以追溯到韩氏为河蓝大夫时期,上百年里仍处于原地不动的状态。

  朱樉隐隐觉得,这或许是因为亚加达的工匠识字率太低的缘故,即便是那些主持一乡的优秀工匠,也找不出一个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来。

  事实上这也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工匠地位并不高,很多都是世代相传,从孩童时期便进行培养学习。

  这个时代的文字比较复杂,普通人往往要花上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识文断字的水平。

  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任何产出,对于平民来说无疑是一项太过“奢侈”的事。

  再加上这个时代也没有科举这种面向全体的选拔方式,做官还基本上靠血缘和举荐,普通人就更没有这方面的动力了。

  大多数工匠即使能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名号,可那几个字的符号意义更重,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标识而已,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没有任何作用。

  一群文盲工匠即便偶尔有了新的发现,也只能口耳相授。再加上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往往会把这种发现归于鬼神之功,有意无意地赋予其神秘的色彩。

  大致了解了亚加达的冶铁水平之后,朱樉不禁有点失望:若只是横向比较,亚加达的冶炼水平确实处于领先地位,却也明显后劲不足,相当长的时间尺度里进步太过缓慢。

  这其实是朱樉的眼光太高了。毕竟他生于一个信息爆炸增长、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几年甚至几个月就会出现技术替代的现象极为平常.

第739章 不敢轻视

  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会取得一点点的技术进步反而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只有当技术与知识融合在一起,只有当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开始成形,技术的进步才开始驶入快车道。

  事实上,夏国在炼钢技术上的发展直至工业时代开启前,一直都是领先于其他文明的。不仅亚加达已经初步掌握了渗碳炼钢的技术。

  其他诸国也并没有落后多少,特别是渼洲的百炼钢技术,不仅造就了传说中的干将、莫邪等名剑,更留下了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等耳熟能详的成语。

  激烈的国际竞争,逼迫着各国在军工技术上不断革新,一旦落后,带来的便是灭国的结果。

  只花了大半天,亚加达的冶炼技术在朱樉面前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同时也让他信心大增。

  即便是站在领先位置的亚加达,自己要超越也只是时间问题,甚至还不需要一段太长的时间。

  其后,朱樉便一头扎进了弓弩作坊,想看看亚加达的强弓劲弩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弓和弩的结构虽然简单,可制作工序却极为繁杂。传统的制作流程耗时往往需要近一年的时间,而要制作出一把良弓,从选材到成品甚至需要数年。

  得益于钢铁技术的发达,亚加达所制的弓弩也大多采用了钢制零件,不论射程还是威力都比传统木弓有了极大的提升。

  纯铁制作弓箭已经没有什么技术障碍,只不过样的弓要拉开需要极大的臂力,除了少数天生神力的人能够运用自如外,其他人就只能望弓兴叹了。

  亚加达一直以擅射著称,军队中神射手的比例居于列国之冠,其大量生产用以装备军队的则是铜胎铁背弓。这是一种采用金属与竹木筋角混合的压层复合弓,背面为铁片。

  相比于传统的弓箭,韩弓的制作工艺和流程更简单一点,工期也更短,可制成的弓威力却更强。

  木制弓的有效杀伤射程一般在20米左右,这还得是精品才能达到的效果,而韩弓却能普遍达到50米。

  别小看这三十米的差距,对于熟练的弓箭手来说,已经拥有了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处于守势时,亚加弩箭阵的威力更令各国不敢轻视。

  训练一名合格的弓手需要太多的时间,朱樉最关心的还是能够“速成”的弩。

  亚加达四大名弩中有两种都在新圳制造,借着相府秘使的令牌和于悠的带路,朱樉大摇大摆地参观了其中“少府弩”的全部生产环节。

  毕竟此前恶补过一些弩的知识,这一方面的收获就更大了。

  亚加弩的优势同样来源于大量的钢铁构件,弩弦则是麻绳与金属丝混杂而成,并没有采用朱樉预想中那样的纯钢丝。

首节 上一节 450/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