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607节

  学术的讨论告一段落,各国星官对华历基本没有多少疑问,时间自可证明其精准程度到底怎么样。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要让这套历法行之天下,仅有星官的认可是不行的,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各国的君主。

  一众星官皆需要赶回国内游说各自的君主,以决定这套历法的命运以及方一志发出的邀请。毕竟这种程度的联合合作,在这个时代仍属首次,不可能不受管理因素的影响。

  在最后的信物传递仪式上,众人都显得意味索然,甚至有人连看都懒得看一眼,毕竟这玩意儿已经看过很多次了,各自手里甚至还有其复制品。

  可不知其法,也就只是一件废物而已。

  朱樉却是满心期待。

  由于这一次的惊艳表现,再加上私下进行了“勾兑”,他总算把下一次的举办权拿到了手里,也就是说这个六分仪将由方一志代为保管五年,直至下一届星官大会结束。

  在方一志手里跟在他手里就没什么区别了。

  他现在有九成的把握肯定这是那个“先行者”留下的东西,上面的信息绝对有其特殊的含义,值得为此好好研究一番,说不定就能借此解开这个特异时空的真相了。

  好不容易等到众人众传递完毕,装着星官信物的盒子传到了方一志所在的席位,朱樉立即将其拿了出来,稍稍看了看便传向了身后。

  星官们本来已经准备走了,见到这一幕却无不停了下来,纷纷回想起朱樉在五年前星官大会上那怪异的表现:莫非樉子竟真的知道,这星官信物是怎么用的?

  这可是数百年来无数星官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谜,没有任何人能抵御自己强烈的好奇心。

  管黔滶和光学研究所的首席工匠端坐于朱樉身后,身边打开的两个工具箱里整齐地摆放着上百件精致的光学工具,另外还有两个大箱子则是数百计的各式镜片.

第1158章 听得一清二楚

  二人接过六分仪也不说话,取出几件远比方一志之前所用更加精致的工具,一一测量各个部件的尺寸等参数。

  没一会儿,管黔滶便向朱樉点头道:“没问题,三十分钟之内就能修复。”

  众人本就差不多是屏着呼息看着朱樉等人的一举一动,管黔滶也没刻意压低声音,所说的话自然让殿内之人听得一清二楚。

  一听这话,殿内不由传出阵阵惊呼。

  修复?这件信物竟然只是残品,怪不得历代以来没人能搞清楚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下子可没人愿意走了,数十双眼睛一刻不移地盯着管黔滶二人的一举一动,根本没人注意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朱樉,正泛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他是故意这么做的。

  这件星官信物将回归周室五年,他大可回去之后慢慢研究,搞清楚其原理、用法之后再对外公布不迟。之所以要当众这么做,只不过是将其当作一个“诱饵”罢了。

  就目前来看,华历已经没有多少可修订之处,对于专业水平相当高的各国星官来说,直接拿回去用其实并没有多大问题,到不到洛邑进行合作研究,并不是必须的。

  可朱樉却希望它变成必须。

  正是为了让各国星官拥有更大的赴周动力,他才选择在这个时候,当众修复六分仪。

  作为数百年来星官大会的神秘信物,其吸引力是没有一个星官可以抵抗的,以此为饵,朱樉不怕他们不乖乖上钩。

  只是修复,对于光学研究所的首席工匠来说根本就是牛刀杀鸡,仅花了二十分钟,打磨、安装等工序便告结束,剩下的则是慢慢调校了。

  重新装好动镜、定镜和望镜的六分仪又回到了朱樉手上,万众瞩目中,他走到殿门口,举起六分仪对准了太阳。

  临近中午那刺眼的阳光顿时将他笼罩,让他整个身躯也似乎闪耀着异样光芒。

  众目睽睽之下,朱樉的内心却有点尴尬——他并不知道六分仪具体的使用方法。

  在他所生活那个时代,如此“古老”的仪器除了一些专业人士外,普通人甚至连听都不一定听说过,更遑论去用了,北斗它不香吗?

  可这个时候,他又如何能够露怯。

  装模作样的摆弄了一会儿,他又发现一件尴尬的事情,人眼是不能直接去看阳光的,哪怕是从镜子里也不行!

  看来还得加装遮光滤镜才行,可惜事前并没有相关准备,这东西方一志那里倒是有,因为他还真干过直接拿望远镜去看太阳的事。

  结果嘛,自然不言而喻,其后便专门制出用过过滤强光的滤镜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十来分钟后,朱樉觉得应该装得差不多了,这才返身回殿。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望着他,连方一志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眼中除了渴求,更多的是兴奋:谜底既然解开了,他将有大把的时间却研究这件星官信物。

  朱樉长长地叹了口气,颇为惋惜地道:“后学曾偶得一残缺古籍,录有部分相关内容,故试以其所示进行修复。

  只不过研究尚浅,未能准备领会,故此番修复尚不成功。目下也只好带回洛邑,再慢慢修复,各位若是有遐,可来洛邑共同研究参悟,早日修复此神器。”

  神器两个字令众人眼前一亮,邹衍、石申等人几乎异口同声问道:“此物到底有何作用,古籍是否有所记载?”

  这东西困扰了各国星官几百年了,现在答案即将揭晓,怎能让人不为之心潮澎湃。

  吊足了众人胃口之后,朱樉这才缓缓地点了点头:“倒是有些记载。此物名为六分仪,专为辨别方位所用。”

  为了加深印象,朱樉特意走到地球仪旁,随手点了几下:“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正确使用六分仪,均可得知自己的准确方位。”

  原来是叫六分仪?居然是如此用途!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顿时明白朱樉为什么要称之为神器了,这东西实在太有用了!

  在这个时代,要准确地辩认方面,实在是太难了。

  虽然很早就发明了可指示方向的司南车,可不论实用性还是精准性,都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当年管仲与齐桓公讨伐山戎,在荒漠中迷失方向,最后也只能“老马识途”来找到归路。

  最为保险的手段,还是“人肉导航”,以熟知当地情况的向导来指引方向。若是没有向导,那就只能将命运交给运气了。

  而有了这个六分仪,朱樉此前的探山寻海的倡议便要容易得多了,“令天下大白”将不再是奢望。

  总算唬过去了,朱樉趁众人都在关注着六分仪之际,偷偷地擦了把汗,暗下决定,一定要尽早研究透其使用方法,说不定还能趁机找出那个神秘坐标的意义。

  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至少在原理方面并不存在多大问题,再加上有苌统这个正牌的天文学家在,又会难到哪里去呢?

  在那个坐标上摩挲一番后,朱樉将六分仪装回了盒子,这场星官大会也在众人无比复杂的心情中宣告结束,但这场席卷天下星官界的大浪潮,才刚刚兴起。

  各国星官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新圳之际,朱樉正在相府里与于芫对饮。

  “来来来,申兄,品品洛邑新出的明前邙尖。”朱樉熟练地摆弄着一整套青瓷茶具,仿佛又回到了六年前与于芫初遇的那个场景。

  饮茶只是于芫身为小吏时因囊中羞涩的无奈选择,其后逐渐成为习惯,可论起“专业性”自然远不如朱樉这个“业余”选手。

  或许是昨日与韩伍一番长谈大有斩获,于芫的心情明显要好得多,学着朱樉那般分三口轻啜慢饮。

  口中满是赞誉之词:“好茶,浓醇回甘,没想到连这也能被你搞出这么多名堂来,真不知道你哪来这么多本事。”

  朱樉嘿嘿一笑,从旁边拿出一个朴素而精致的木匣,打开之后里面整齐地摆着四个青竹茶罐:“今年只是初产,拢共也没多少,这次也就只能带这么一点,申兄可别见笑。”

  “值不少钱吧。”.

第1159章 有些难为情

  于芫瞄了一眼,毫不客气地接了过来,打开其中一罐,捏着几片如新月般的芽尖闻了闻:“送我这么好的东西,肯定又有什么难为情的事了。

  说吧,就凭你这次帮了我一把,我也会尽力而为的。”

  别看于芫身兼国相和上将军,生活仍然非常简朴,朴从不追求奢侈安逸的享乐。一般人要送他礼物被斥责都是轻的。

  送交有司查办也不稀奇。可送礼的是朱樉,于公于私他都不会与之客气。

  朱樉还真有些难为情,哄着于芫再饮一盏后才道:“我想修路。”

“好事。”于芫略有些奇怪地望向朱樉,一点也不明白他为何会如此作态。

  洛邑的水泥砖石大道已经成为其一大亮点,引得各国商旅、士子赞口不绝,于芫早就有所耳闻。

  只不过当前郑果所产水泥,几乎全用来重修新圳城墙了,一时还分出不多余的用来修路。

  不等朱樉作答,于芫已经回过味来,眉头微皱:“你要修到哪里?”

  早在周韩未确定战略互惠伙伴关系之前,朱樉便多次提出修建两国道路的提议,旧事重提,根本用不着这么为难。以于芫的聪明,自然猜到了其中的关键。

  朱樉的手指在桌子上轻轻地敲着,字斟句酌:“我想,先修一条从洛邑经虎牢、兴洋、新圳、洋翟到阳昆的大道,全由水泥砖石构筑,可容八车并行。”

  于芫的脸色渐渐沉了下去,朱樉却毫无所觉,蘸着茶水在几案上勾勒着,眉飞色舞地畅想着:“粗略测算了一下,全程将有近二百三十周里。

  载重两吨的新式马车可以四十周里的时速稳定行驶,六个小时就可跑完全程,只要沿途后勤维护路上,一天一个来回轻轻松松。”

  “此路一旦修成,将可形成周韩楚一日经济生活圈,对于人员往来和物资流动有着极大的方便,可进一步……”

  不经意地瞄了一眼于芫,见对方脸色不对,朱樉的声音不由小了下来,直至闭上了嘴,再也无法说出后面的内容来。

  于芫冷冷地看着他:“怎么不说了?看来你也知道,这条路一修好,渼洲大军坐着马车只需要两个小时,也就是一个时辰就能到新圳城下。”

  朱樉当然心知肚明,否则也不会有之前的那些“铺垫”了。

  以现在的道路情况,这段路足够大军两天的行程,这还不包括人员集结和物资转运,再加上沿途城邑的阻滞,足够亚加达做好充足的应对措施了。

  从某方面来讲,这个时代的道路状况不仅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也有“人为”的作用。交通条件越差。

  战略缓冲便越大,除非拥有碾压般的优势,否则没人愿意把“联合道路”修得太好。

  见朱樉“知错”了,于芫语重心长地道:“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渼洲那边同意了吗?他们倒是有方城为屏障,可以无需担心,可亚加达呢?”

  亚加达的战略纵深当然远远比不上渼洲,甚至这一直以来都是亚加达心中的痛。从平阳到宜阳,再到洋翟。

  最终迁至新圳,多次迁都,奈何国土狭小,始终不能摆脱国都暴露在强敌面前的困局。

  为什么一得到朱樉的技术支持后,韩伍几乎将其全部用来巩固新圳城防,连于芫也持赞成态度。

  还不就是因为新圳离渼洲边境只有七十周里,距老大边境更仅有二十周里,离其重兵驻扎的东都N京也才不到七十周里。

  而且这中间完全没有任何险阻,全是平坦宽广的大平原,仅有的几条水系也属于较小的支流,大部分时节都可容队伍徒步而渡。

  强邻的大军在一两天里就可冲到国都城下,这种感觉可想而知。

  亚加达唯一拥有山河之险的便只有上党地区,可惜那里平原面积太少,完全无法支撑国都的需求,否则哪会定都于无险可守却拥有最大平原面积的新圳。

首节 上一节 607/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