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14节
“樉子过虑了。”孙巫笑道:“各国表面上都想撇清干系,可实际上呢?樉子没发现自那件事之后,各国官派前来学习的医者、不远千里来洛邑求医问药的贵族甚至平民。
都在不断增涨么?他们可以愚弄无知民众,但自己心里哪会不明白,周地的医疗水平已非列国所能比拟。”
朱樉哪有闲心去过问这些,不过想一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顿时精神一振,继续问道:“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有何作为?”
因为执政层面的大力支持及新技术、新器材的不断涌现,周地的医术发展算是摆脱了原有的桎梏,向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发展。
只不过要取得更大的发展,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只有以整个天下为“实践基地”,才能进一步地推动其发展下去,而第一步,便是不能成为世人眼中的禁忌,而是值得依赖且全力支持的事业。
孙巫显然对此已有思考:“其二,我们可以邀请各国组织军事观察团,公开要求全程观摩战争,并由此进行记录、讨论、整理,把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1386章 等待合适的时机
“这也可以?”虽然对孙巫的独到见解有所认识,可朱樉仍感觉有些意外。
“当然可以。”孙巫倒是见惯不惊,一本正经地道:“樉子莫非以为,每次战争发生时,就没有各国派出的斥侯打探观察么?
现在有了望远镜,完全可以远离战场进行观察,根本不用担心卷入其中。我们只不过是将其公开化,甚至可以打出旗帜光明正大地看而已。”
既然可行,朱樉倒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正所谓旁观者只会嫌不热闹,很多人对于战争的认识往往更多地集中在那“一将功成”之上。
反而对“万骨枯”没有多少关注,以至于出现“好战者众”这一特异的现象。
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观摩和报道,两份报纸大卖是必然的了,还可以借此做更多的文章,确实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见朱樉没有异议,孙巫继续道:“其三,我们可以帮忙算一算战争帐,双方投入多少,收获多少,损失多少,战争中的表现如何,皆可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
并在战事结束之后进行点评。甚至由此整理出具体战例,作为战争学院扩大之后的教材之一。”
战争学院目前只有第一期学员,可各个途径前来求学的申请早就铺天盖地了,不说周地那些落选的士子期待着第二次机会,连各国也多次表示希望能够选派贵族子弟前来学习。
这已经是周地目前最热门的项目了,扩招已经在计划之中,甚至就是朱樉所筹备的大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只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而已。
墨家就最喜欢算战争帐了,只不过他们主要是站在平民受害者的角度来算的,对于掌握发动员的贵族来说,根本就没有多少意义。
若能兼顾两个不同的立场,以更为量化直观的方式进行,说不定还真能遏制战争的频率。
朱樉点头许可,孙巫又道:“其四,设立中立的平民求助收容站,为受战争波及的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可以提前预警协助撤离避难。”
战火一起,不知多少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甚至死于战场之外的人往往还要更多一些。对于这种仁义善事,不仅朱樉,洛邑诸子恐怕也没有人会反对。
“其五。”说到最后一点的时候,孙巫似乎有点犹豫,沉吟了一会儿才道:“通过各种情报渠道,战前公布武器装备的数据,并与周式制造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升级方案。”
朱樉一愣,乍听之下只觉这不是要发战争财么,但又觉得孙巫不至于出此“下策”,只好投以质询的目光。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嫌疑,或者说根本就不是嫌疑而是事实,孙巫解释起来也极为慎重:“阻止不了,但我们可以主导各国的军备竞赛,由此而确立周矩不可动摇的地位。
让各国随我们之手而起舞,何处该加强,何时该换装,或可有止战之用。”
道理还能这么讲么?朱樉在脑子里绕来绕去,仍然无法形成清楚的脉络,这可是当初吕不韦孜孜以求的。
虽然孙巫的说辞又不一样了,但他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子:“这条,再议吧,尚需全盘考量。”
孙巫倒也不纠缠,果断点头应道:“那我们可以先做前面的准备工作,时间应该还来得及。”
“如此,辛苦武子。”朱樉揖手一礼,旋即回过神来:“那亚加达的要求我们该怎么办?”
孙巫冷哼一声:“总喜欢嫁祸他人,这是韩氏的劣根性,可这种事情,没有高明的手段只会自取其辱,是时候让他们接受点教训了。”
经过两个月的艰难跋涉,樊子安与冉求终于走出大巴群山,抵达巴国对抗渼洲的最后一道防线巫邑。
冉求也算是吃得了苦的人,可这一路走下来,连他也有些吃不消了,更对自己肩负的任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巫邑并不是终点,离巴国的首都江州仍有八百里水路。
为了掌握巴国的第一手资料,冉求并不着急,让樊子安全速赶回江州回禀巴子国君,自己则带着部佐人员在向导的带路下,一路缓行,沿着长江一个不落地巡视起巴人的城邑起来。
落后,极度的落后,这是冉求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巴人虽然立国较早,可在刚刚走汉水遭遇渼洲之后,生存空间便一直变得越来越恶劣。特别是在失去汉水流域适宜农耕之地后,只能退入群山向寺钏盆地发展。
寺钏盆地虽然在后世被称为天府之国,可真正适宜农耕的也仅有川西平原一带。
川东则大多为山地丘陵,在冶炼技术的落后及原材料的缺乏之下,靠以石器为主的巴人根本无力进行大规模开发。
从巫邑至江州,沿途倒是有好几座巴人城邑,大多建在江边丘陵台地之上。
以当前周地的眼光来看,这些城邑实在太过简陋,几乎都是垒石而成,城中建筑更是草木竹篱为主,比起蛮戎聚落在南梁附近的几个据点也好不到哪里去。
怪不得在如此险要的地形条件下,渼洲仍然能够一步一步攻城夺池,阻挡其前进步伐的甚至不是巴国那点可怜的武装力量,而是这高山激流的阻隔。
第二个印象则是穷,沿途所见之巴人,根本没有多少衣着整齐之人,潮湿的气候又导致各种疾病盛行,缺医少药再加上营养不良,使得大多数平民根本就活不过五十岁。
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巴人民众的生活处于极度困窘之中,与周人那种溢于言表的朝气蓬勃不同,大多数巴人眼神黯淡,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看不到任何希望。
连兵器都简陋无比,农业用具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几乎找不到一块像样的平坝,巴人只能依靠零散而细碎的土地来耕作,往来交通便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偏偏这一带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无法进行精耕细作以至于很多地里的杂草比庄稼还长得茂盛.
第1387章 执行宗主权
不像中原一带往往聚居于村落,巴人几乎是以一家一户的形式散居在城邑周边。
要凑齐能够养活一家人的土地,往往就得数平方周里,若是聚居成村,根本就无法供应整个村子的需要。
当然,这种分散居住也有一定的限制,毕竟周边群山之中多的是凶兽猛禽,靠个人的力量想要生存下去实在太过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很多巴人都农猎兼备,农闲之时成群结队向周边展开捕猎,既可以贴补生活所需,亦可清除附近的威胁。
这样一来,巴国的军队便多以弓箭手为主,与同样落后的蜀国对战时还勉强有所作为,但对上装备更为精良的楚军就无能为力了。
看得越多,冉求的心情就越沉重,怪不得巴国要向外寻求帮助,国力如此孱弱,根本就不可能对抗对中原强国来说也是庞然大物的渼洲。
原本巴国还能依靠三大盐泉获得丰厚的利润,以此来支撑国家的运转,可现在只剩最后一道盐泉,又被蜀楚同时攻伐,若没有意外发生,灭国真的只是时间及由谁来的问题了。
当船队行到江州之时,巴子国君巴蟒已率领国中大臣到码头迎接,并效仿周文王礼遇姜子牙那般。
亲自拉车将冉求载入城中,与其畅谈一夜后,第二天便拜为开府执政的太宰,将国政尽数交予其手。
反正已经被逼到穷途末路,巴蟒一听说其本就是周王室的重臣,再加上其显赫的身世,顿时将这视为最后的一线希望,哪里还介意朱樉要对巴国执行宗主权。
时间紧,任务重,冉求也是当仁不让。上任之后,他一边让佐士团队以最快的速度摸清家底,一边亲自挑选了一千名源自底层的青壮组织训练,作为在巴国推动变革的后盾之一。
在孔门之中,冉求本就以擅长领军著称,可惜因空梓被迫出走鲁国,此后便与子路沦为其私人保镖,再也没有机会展现这一才能。
终于可以不受束缚地独当一面,这也是当朱樉找上门时冉求一口答应下来的主要原因。
在巴蟒和樊子安的支持下,他更是再无顾忌,开始将当初的枪阵实践经验及多年思考心得融会贯通,训练出一支完全不同于巴人风格的新军。
练兵当然不是朝夕可成,可在佐士团队的雷厉风行之下,人力资源表及相关发展方案亦很快出炉。
这些人都是朱樉精心挑选的种子,对于周式强国模式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认知,冉求完全可以做个甩手大掌柜,将政务之事尽数交予他们。
裂变随之开始,利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组织模式,全新的国府架构随即建立起来,不论是旧贵还是平民,一律依照其专长才能被放到了相应的位置。
本来这种大胆的变革步伐即使连洪辰仇也需缓缓推进,可巴蟒的情况却有点类似于当初不惜托国求存的姬研。
连遭败绩之后仅剩下求存这么一个首要目标,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考虑自己的权柄。
这就好比一个身患绝症的人,遇上了一名号称能治其痊愈的神医一般,只要是出自其的吩咐,哪会不全力照办。
巴国目前的人口数量还不如周地,只是勉强迈过三十万而已。
在进行综合考量之后,佐士团队提出了四条优先举措:迁民聚居以集中力量,险要筑塞以对抗入侵,技术革新以增强实力,修建梯田以充实粮草。
每一项举措都不是轻易可以达成的,所以赢得足够的缓冲时间便尤为重要,在进行全民总动员之际,樊子安亦被托以重任,出使蜀国屈身求和,至少争取短期内不必再两面受敌。
樊子安马不停蹄地赶往成都之际,子贡也刚好进入川西平原。
相比与冉求与跌鼻,他这一路走得倒是风风光光。
在完成了出使大明朝的任务后,子贡本想借助秦人的力量,看能不能对蜀国施以影响,却没想到大明朝对此也另有打算。
秦蜀的恩怨其实已经延续数百年了。秦人起于关中西埵,逐渐壮大之后也开始将势力范围延伸到汉中盆地,正好碰上称霸蜀地开始向北扩张的蜀国。
秦蜀在汉中盆地角力数百年,时而联姻结好,时而打个你死我活,一度蜀国甚至攻到了秦都雍城附近,可大明朝却无法向蜀国的腹地踏入半步。
原因很简单,诗仙李白所写的蜀道难完全就是写实,而且还是进入蜀地最好走的那段路的写实,并没有多少艺术加工的成分在内。
蜀国一处在下风,只要把口子一扎,派上一千几百人守住险关,大明朝就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为了防范大明朝,蜀国还专门在最险要的关口一带建了个封国苴国,只负责防守,进攻的事则由蜀国亲自上阵。
其后,大明朝陷入内乱之中,又被普荆按在地上猛捶,蜀国一度完全占据了汉中盆地。
本想趁乱给大明朝捅上那么一刀,哪料道渼洲一路沿着汉水而上,赶走巴人,灭掉沿途的庸国等诸侯,一口气冲了上来。
蜀国还没来得及窥视关中,又被渼洲给赶了回去,直到洪辰仇趁吴楚之战时渼洲自顾不遐,拿下了汉中和商於之地,两国这才又成了“好邻居”。
稳定的大明朝就不是蜀国能够对抗得了的了,两边目前暂时相安无事,可实际上都在等待时机,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听说子贡要去蜀国,洪辰仇亲自找上门来,希望他能够帮忙修复大明朝与负责把守蜀地大门的苴国之间的关系。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打听来的消息,知道朱樉有意复立苌国,表示只要苴国愿意借道,大明朝愿意派军助上一臂之力。
子贡也是个人精,哪里会不知道洪辰仇打的什么主意,嘴上倒是没有拒绝,在狠狠敲了一笔竹杠之后,随即起程进入苴国。等到见到苴侯之后,却把洪辰仇的嘱托忘得一干二净。
因为他很清楚,一旦秦军进入蜀地,苌氏想要复国恐怕就更难了。他的目标只是让苌氏复国,其他一切都得围绕这一点来进行.
第1388章 仍然节节败退
此时的苴侯亦正处于困境之中,作为蜀国分封出来的小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谓不亲密。可等初封国君杜葭萌去世后,关系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