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17节
前番因为使齐之事被撸去了左徒之职,本来这只是楚王和沈竹亮暂时平息风波的权宜之计,准备在应对普荆的进攻之后便找个借口让其官复原职,可没想到这正合了孔德之意。
左徒这个职位虽然没有多少实权,可却常伴于楚王左右参赞襄助,别人盼都盼不来,可孔德却认为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其自由,一直被困在楚都难以脱身。
现在束缚一解,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愿意再回去受这份罪。
沈竹亮亲自登门苦劝,屈氏族长也多番晓以大义,甚至连楚王也近乎请求地让他复任,可他概不松口,只想回封地做个安乐领主。
当然,领地的治理他才不会去管,自有告子打理,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回领地便天高海阔任其遨游。
楚王有些恼怒了,更不会遂其心意,一气之下将其“发配”去做了江南郡守。这个消息传到洛邑也才几天而已,哪料到孔德竟然跑到这里来“上任”了。
孔德当然知道朱樉在顾忌什么,不以为然地道:“江南郡嘛,本就是蛮荒之地,治理得再差也不会有人过问。
更何况我也不是完全不管,这不就是来找老师帮忙了么,帮我选派支治理团队去,弟子去不去长沙根本无关紧要。”
此前制订的播种江南计划,为的便是在渼洲扶起一批全新的利益阶层,以此来形成一股维护周矩的中坚力量。
沈竹亮南征设立的诸县之中,也确实有不少基层官吏是从叶邑甚至周地选派而去的,孔德打着这个主意从理论上来看倒还颇具可行性。
此时的江南一带疫瘴盛行,与中原相比实在不是什么宜居之地,也就是在沈竹亮南征之后,这才将湘、沅流域划出来成立了新的江南郡。
让孔德去做江南郡守,很大程度上是代表着楚王的不满,自渼洲势力延伸到长江南岸后,这一带向来都是“流放之地”。
原本的历史上,孔德就曾两度被放逐江南,可即使最远之处的偏远程度,亦不及此时的长沙。
被放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对于一名上层贵族来说,处罚已经是相当严重了。
本来楚王是想让孔德主动向他低个头,找个台阶下了就算了,没想到孔德却欣然从命,脑子里却打起了其他的主意。
孔德的“跟屁虫”项拓也帮腔道:“此为两全齐美之事。江南郡二十二邑,官员皆可由樉子选派,如何治理还不是您说了算。况且郡内民众多为隶农及罪徒,大有可为也。”
贵族去江南是受罚,民众亦是如此。虽然江南郡赋税徭役都低得多,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仍然畏之如虎。
沈竹亮最后只好以地位最低的隶农、罪徒来填充各邑,真正的“良民”只占了极低的比例。
这本来就是一项“政绩工程”,否则按以往惯例,只要那些蛮族部落不主动来犯,渼洲根本没有兴趣去发展这些蛮荒之地。
当然,沈竹亮亦非完全为了私利,得益于国府商队向渼洲大量倾销各式物美价廉的钢制工具,目前渼洲开发江南的难度降低了许多,已经有能力开始向南方进行扩张了。
朱樉瞄了一眼项拓,被孔德“调教”了几年之后,这个原本目中无人的小神童倒是收敛了许多,不过听其语气,显然在这件事上有所推波助澜。
说起来,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渼洲的旧贵族势力太过庞大,即使这几年一直千方百计进行渗透,可用周矩“改造”渼洲的效果也非常有限。
计冉之所以要说动吴起赴楚并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为其日后执政铺路,为的也正是动摇旧贵族的基础。
有一整个旧贵势力极其薄弱的楚郡任由自己施为,若说没有一点心动是不可能的,但这样真的可行吗?
朱樉有些怀疑,别看渼洲目前与周关系相当亲密,可就连沈竹亮,这个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朱樉帮助推上令尹之位的“老朋友”,其实也对周三心二意,暗中深怀戒心。
人心险恶啊,朱樉心里非常清楚,周地表面繁荣的对外交往之下,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暴发罢了.
第1393章 不能想像的新世界
其中的利害关系实在太过复杂,朱樉最不喜欢的便是去分析这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和利益关系,当下也不置可否,准备直接丢给其他参加人员去作全盘考量,自己坐享其成即可。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分工体系,为的不就是让自己从不擅长之事中解脱出来么。
一念及此,朱樉也不再纠结,正好自己也该放松放松换换脑筋了,干脆放了个假,领着二人游览洛邑。
高速发展的周地不仅让孔德流连忘返,尚是第一次来的项拓更是惊讶不已,他很小就离家行走天下,见识也算是比较广博。
可周地却不断刷新着他的认知上限,让他进入了一个完全不能想像的新世界,连带着也让他对朱樉的态度愈发恭敬起来。
这边几个人玩得不亦乐乎,接到新任务的战略研究院里却忙碌起来。
对于接手管理江南郡,各主要研究员之间也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产生分歧最大的原因就是,目前周地正处于一个扩张上限阶段,不论是与各地的合作项目还是国内的各项建设,几乎都出现了人手短缺的现象。
要突破这一上限,只能依靠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可这并非朝夕可就。
面对现实,众人在大方向上倒还算能保持一致,但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就分成了两派:
以孙巫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先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方能寻求进取。
太过冒进则会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不仅得不到预想的利,反而会对自身构成危害。
所以周地当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使用原则,还是要优先保障自身的发展为主,只有出现多余、闲置,方能投入到对外强化周矩方面。
现在不要说多余,已经短缺了,更应该主动进行收缩,而不是继续扩张。
对此,孙巫的建议是“量力而行”,甚至周地不去介入,直接把这个任务交给告子的双城特区来承担。
而且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告子本就相当于孔德的家臣,代替家主处理各种事务也是理所当然,不会引起过多的猜忌。
以高式子为代表“激进派”则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种机会实在太过难得,一旦出现就应该牢牢抓住,否则悔之晚矣。
所以他们认为应该竭尽全力去深度介入,由周人来占据江南郡从上到下所有人要职,直接全面推行周化,力争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彻底的改造任务。
郡守并非领主,不像叶邑那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假使哪一天楚王又把孔德召回去了,不论谁去做已经完成周化的江南郡郡守,亦是无力回天。
激进派甚至提出,若是镁洲日后“反水”,周亦可通过对江南郡的控制进行强力反制,以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归根结底,一切的关键还是人,随着矩行天下的推进,小国寡民的劣势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场争论甚至还引发了发展与组织会,对于当前策合理性的思考,步子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关于该如何处理江南郡的争论,最终还是由织连这个大管家一锤定音。
作为国府事务中心的“老黄牛”,织连的口才并不出众,他只管把当前周地的人力资源表摆出来,争论就随之冰销瓦解。
在朱樉的“折腾”下,周地的财务状况不断改善,可在人力资源这一块,目前已经处于严重超支的状态。
织连这个大管家可不好当啊,处处都在向他伸手要人,眼看又要闹出一大摊子的事来,立即主动跳出来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孙巫存量博弈的谋划下,今年外援的物资和人员上限已经确定了,随着货纸协议的最终签订,各地果如孙巫所料那般,开始了激烈的争夺,很快就把这点份额瓜分得一干二净。
可世事总有意外,连孙巫也忘了提醒朱樉预留下足够的“预备队”。
开年之后安置戎蛮、重新规划水利体系、支援芭国、助力苌氏、创立大学……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接踵而来。
不论织连如何精打细处,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力资源表被压榨出最后一丝潜力。
不要说大规大模派遣治理团队远赴江南郡,哪怕只是派出一两支基本组合,也得让织连伤透脑筋。
更不要子贡在蜀中大出风头之后,朱樉对西南半壁兴趣浓厚,颇有意大幅“追加投资”。
这数年的历练下来,周地优秀的低层治理人员确实为数不少,可这只是针对自身的规模而言,若仅是用来治理周地,那还真是绰绰有余。可要用之于兼顾天下,那无疑是杯水车薪。
现在织连直接表示要撂挑子,谁愿意支援自己去想办法,国府反正是无能为力,众人一下子就熄火了:没有人,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可什么都不做的话,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不要说孔德根本无意去长莎上任,哪怕他真被朱樉劝去安心做郡守了,也同样需要周地全方位的“服务”。
商议许久,最后只好采用孙巫提出的权宜之计,暂时把这个担子丢给告子,周地只从墨家挑选了孟山主持大局。
其他人员全从双城区域抽调一部分的服务人员,再整合此前零星派往江南的人手,先把架子搭起来,留待日后再慢慢补充完善。
只是这样一来,效果无疑就会差得多了。双城特区虽然全盘采用周矩,但底层人员几乎都是从隶农中选拔而出,不论是任职经验还是个人底蕴方面,与周地相比都不在一个层次。
事件最终还是处理了下来,可因此而暴露出的人才危机也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战地发展研究院随即提交了一份吸纳各地人才以补充周地短缺的建议,由发展与、组织会进行深入讨论。
根据最新的人员普查,周地目前拥有各地游学士子近四万人,常驻的各地留学生亦在五万左右,人才汇聚效应已然凸显,不过真正要想用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第1394章 双倍模式
就拿各国的游学士子来说吧,数量虽众,可质量却不容乐观。一般来说,但凡能在本国或他国谋到一官半职的,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游学。
各国用人标准虽然不一,但对于有真才实学之人,往往还是比较看重的,一言悦君王而封侯拜相自然是极少数,可要谋到一份差事也非难事。
几年下来,真正认清现实愿意入籍周地,安于从基层做起的各国士子并不多,更多的人还是一边靠着见习生维持生计,一边等待着更好的机会降临。
一听说哪里在招贤纳才,往往便会有不少人前去碰运气,弄得个灰头土脸之后又回来继续怨天尤人。
靠游学士子来补充周地的人才短缺,显然不太现实,或许再经过一段岁月的打磨,很多梦醒之人会最终选择留下来,可在短时间内,这样的趋势仍然没有现出苗头来。
至于留学生,那都是各国交了学费的委培人员,不管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基层吏员,一待培训期满,都得一个不少地送其返国,周地连半个也别想占去。
这也是目前各国立场极为一致之处,想方设法想从周这里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同时亦竭尽全力防止周的“蚕食”,以各种明文协议封住了周从各国获取人口补充的可能。
简而言之,相对来去自由的游学士子,周地虽然也吸纳了一些,却远远不足;而数量更多的农夫、工匠及有识之士,都处于各国的严密控制之下。
想要靠待遇、环境之类的优势引诱过来,除非是经各国点头同意,比如此前的婚嫁协议,其他的都属于违反双方协议之事。
朱樉向来最讲守信重约,这种事情自然是干不出来的,可这并非就毫无办法了。
经过大量集体商议之后,《洛邑对外人才交流管理办法》正式出炉,随即便在各国驻周外交人员圈子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而且周地由国府商队牵头建立的物流商贸体系,外派周人的数量已达万余。
如此庞大的外派团队,几乎将周地的人力资源储备压榨一空,除了靠教育“自产”之外,很难得到补充。
根据《办法》的规定,周地将逐渐结束目前这种单向输出的模式,将人亦做为“交易”的对象。也就是说,我派了人来帮助你,那么你也要用人来进行“交换”。
由于价值的巨大差异,这种交换当然也就是不平等的,而是采用一种双倍模式:每得到一个周人,需要拿两个人的来交换。
周人每帮助一年,亦同样需要两年的服务来回馈;而且还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换,毕竟要符合相应的资质。
而贵族之间交换家臣,诸侯之间交换土地并连带土地上的民众及官员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可这种交换都属于“一次性”的,换了是不会再还会回去的,毕竟这涉及到忠诚度的问题。
你明知道这个人到了期限就要回去,日后甚至会成为你的敌人,你还能用心栽培、放心使用吗?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