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38节

  通过数年与周的合作,亚加达的农业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粮食产量已经翻了一番,一待国内防御打造得差不多了。

  还会大量进行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抵御灾害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朱樉不过相对而言,农夫的收入水平却没有同等增长,甚至因为大量的建设劳役,天灾和战争不断威胁下,日子过得更加艰辛起来。

  于芫变法及周式技术输入所带来的成果,几乎全部都被韩伍挥霍到其刺猬计划中去了。

  至少在韩伍没有认为可以安枕无忧之前,国家的财富都不可能有多少分配到民众头上,为的只是让他们日子过得更好一点。

  生存,才是亚加达目前压倒一切的大事,这一点不要说韩晁,于芫都无法改变。

  “当然要管。”杨竹却没有不干涉内地的觉悟,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只有农夫的生活好了。

  他们才会有心思去琢磨更好的种植技术、研究更适用的农机农具,才有空闲去教育子女、关爱邻里,由此而促进相关技术的长期发展。”

  话还可以这么说?韩晁觉得有点不对劲,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杨竹继续道:“专利委员会的根本利益就在于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的专利革新,而这些都要靠各个成员国来提供。

  所以我们当然要关注各个成员国的可持续发展,任何有损于这一点的,都将极大地影响其信用度。”

  你这是想更好地控制各地吧?韩晁暗中腹诽,却不好直接表露出来,转而问道:“如果达成这一点,我们的信用分就够了么?”

  “那就明确一点吧。”杨竹在纸上画了一个表格,边填上数字边道:“根据初步估算,亚加达农夫的户均年收入大概在三万新周币的水平。

  人均也不三四千左右了,以这个数字为标准,人均每增加一千可以得一分。”

  “这怎么行!”韩晁忍不住叫起来:“要补齐这二十分根本就不可能。”亚加达目前尚未推行小户制,正常一户约在七八口人左右。

  若想达到人均两万多的水平,地里全部产出归农夫所有也是达不到的。

  面对潜在客户,杨竹此时极具耐心:“单这一项当然不可能,不是还工匠么?亚加达工匠的收入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两项加起来,怎么也能拼到十分了。”

  朱樉冶炼和兵器制造属于亚加达的支柱产业,所以于芫一上台便进行了“国有化”改造,所有工坊归国有,工匠也是专门制订出一套户籍制度来管理,相当于亚加达有“编制”的人员。

  只不过同属编制内,亚加达工匠的待遇就远远比不上周了,一个工匠能够领到的报酬根本不可能养活一家人。

  连郑果父亲那样的中匠,也得让妻子去官驿兼职才能让生活稍好一点,普通工匠的家人更需要靠耕种才能维持一家生计。

  受周地工业品输出的冲击,亚加达原本拥有优势的农具打造也大受影响,幸好周地并不向外输出进攻型的武器。

  传统优势还没受到多少影响,但随着炼钢技术的输出,地位不保也成必然。

  所以相比于农夫,亚加达工匠的收入水平下降得更多一点,特别是货纸危机中被收割一波后,很多工匠家庭历年的积蓄已荡然无存,只能挣扎于温饱线。

  本来借着周地的产业转移,亚加达旧有的“国企”也有了一次转型的机会,可先期的投入再加上韩伍的“集财”。

  工匠群体已经沦为亚加达底层,而且受户籍限制连转行的自由都没有,只能默默承受。

  两个加分项目韩晁都没法当面应承下来,杨竹似乎也知道他的难处,继续提出改进意见:“另外一条,亚加达可以像周地一样发展全民教育。

  这不仅可以极大提升信用分,对于贡献值也会大有帮助。”

  韩晁有点无言以对,最初朱樉在周地普及全民教育的时候,各地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认为必然会以惨淡收场,但不是怀疑朱樉的决心,而是其投入实在太大了。

  没想到周地通过先进的技术“吸各地之血”,竟然真的把九年义务教育给搞起来了,而且正在谋划着搞面向全民的大学教育,令人大出意料之余,也让各地感到深深地忌惮。

  教育的力量各地当然心知肚明,各诸侯国受封之时便有代天子教化万民的义务,只不过最终为了适应时代都变成了教其安天知命和埋首农战,而不是像朱樉搞的这一套通识教育。

  韩晁可是见证了朱樉在周地大兴教育的全过程,对其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无不一清二楚,不要说亚加达不可能拿出这么大的投入。

  就算愿意,也无法像朱樉这样在短短数年之内搞起来。

  杨竹却不知道韩晁心里已经开始打起退堂鼓了,继续耐心地劝谏道:“只有普及教育,民众才能更精其业,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朱樉才会让身具天赋者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带动创新.

第1439章 轻下决断

  以此为基础,亚加达的贡献值自然会得到提升,满足核心成员国的条件也不是不可能嘛。”

  说得倒是容易,韩晁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专利保护委员会的,拿着杨竹塞在他手里的那本《天下专利缔约守则》。

  在大使馆里愣了很久,这才一五一十地将事情写下来,发回国内供韩伍定夺。

  自韩晁之后,各地也陆续拜访了杨竹,过程也差不多,都得到了一份为之量身打造的升级方案和相关文本。

  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一人敢轻下决断,纷纷采取了韩晁同样的策略。

  短期的无所适从之后,各地并不甘于全然受专利保护委员会摆布,又开始聚集起来谋求对策。

  这场风波远没有结束的迹相,甚至才刚刚开始,暗流不息之下,又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春耕刚刚结束,渼洲令尹吴起带着三万护法军入驻陈城,向齐魏两国同时发出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

  出于对吴起变法的担忧,各地一边与渼洲联手谋求打破周的专利霸权,一边也积极联络不满吴起变法的渼洲贵族,准备打乱其变法进程,以免渼洲就此坐大难制。

  朱樉虽然不论渼洲贵族还是各地说客都极力隐秘行事,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频繁的串联活动让吴起终于掌握了一些确凿的证据。

  一有实证在手,吴起自然毫不手软,立即将涉事贵族按法令进行惩办。

  当然,被逮住的只是冰山一角,处于暗处的反对势力仍然不容小觑,只是吴起坚定法不诛心原则,并没有打算对那些没有掌握实证的贵族动手。

  而在这几起案件中,也让吴起获得了一些外国势力干涉的证据,其中就牵涉到两家魏、齐的中等贵族。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这种事情大贵族往往都身居幕后,根本不会亲自上阵。

  渼洲的贵族被惩办了,魏、齐的贵族却已经秘密返国,可吴起却不准不备善罢甘休,以国府的名义向齐、魏派出使者,要求其进行惩办。

  朱樉强逼他国处理自己的封臣,这种先例并不是没有,原本的历史上方一志便是因卷入河蓝六卿之乱,在赵简子的逼迫下。

  被周室处以极刑;空梓失去鲁国执掌之位,也有U国囤兵边境进行威逼的因素。

  例子虽然很多,但无不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双方国力悬殊巨大,被逼一方不得不接受强者提出的条件,来避免更大的灾难。

  渼洲虽大,但齐、魏皆是霸主国,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受其威逼,向自己的贵族开刀,那岂不是会颜面扫地。更不要说遏制渼洲变法图强,本就是两国朝堂的共识。

  得知两国拒绝自己的要求之后,吴起随即露出自己霸道的一面,挥军北上,同时向两国发出照会:必须在十五天内将小事贵族绑送陈城,否则后果自负。

  魏齐两国没想到吴起的反应如此激烈和迅速,期限到了的时候朝堂上还在为此争论不休,随后便接到了吴起派出两支偏师深入两国境内百余里,将涉事贵族从封地抓走的消息。

  人抓走了,吴起还不忘发出“挑衅”:将会在一月后以煽动叛乱罪,于陈城公开处决二人,两国若有异议,不论文武,吴起都会在陈城静候。

  这可是赤祼祼的打脸行为,两国震怒之下立即各派三万组成联军,准备向渼洲讨个说法。

  别看两国的动作都很快,但内心却非常纠结:吴起这次带来的楚军并不多,摆明了只是为了“执法”,而不是向两国开战,可其行为却容不得两国有其他的选择。

  而且看吴起的架式,也不会固守坚城,两国派兵多了,难免有失颜面;可派兵要是少了,对面可是从未有过败绩的吴起呀!

  普荆不敢派出最精锐的武卒,毕竟那可是吴起一手训练出来的,反复权衡之下从邺城一带挑选了三万魏军由西门豹领军;U国则以檀子为主将,调集五都精锐赶赴陈城。

  等到魏齐联军抵达后,吴起以春秋古礼发出约战帖,容许两军休整三日后,摆开阵形由渼洲以一敌二,一决胜负。

  若是两国胜了,吴起亲自礼送两名贵族回国,并割让两座城池赔偿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反之,不仅要公开处决二人。

  还要两国保证从此以后再有类似的事件,必须将涉事者送交渼洲进行处理。

  吴起表现得如此有把握,倒让西门豹和檀子心里有些拿不准了。两人所率之兵虽非最精锐所属,却是长期处于二人调教之下,战力自然不弱。

  邺城紧邻赵都邯郸,西门豹不仅会治水,带兵打仗也可圈可点;檀子坐镇U国南都,一直处于U国与吴楚交锋的前线。

  就算在瓦剌国强盛之际也没能从他手里讨到什么便宜;而吴起的名声虽大,可其护法军才组建一年,视之为新兵也不为过。

  两人合计之后,虽然觉得己方胜算更大,可这赌注太过特殊,根本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只好向吴起要求宽限几日,然后飞报魏王和齐王进行决断。

  吴起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甚至还派人送上酒肉到魏齐营中犒军,搞得好像是在进行友好的联合军演一般。

  七日后,魏齐两国接受吴起的条件,双方随即在陈城郊外以战之礼进行一场较量。六万对三万,以精兵对新卒。

  吴起再一次展现出其逆天的军事才能,一次冲锋便打垮了西门豹,随即回身反击由偏师牵制的檀子,再战击溃齐军。

  完全占据上风之后,吴起并没有趁胜追击,任两国收拢残军,甚至还派人救治战场上的魏齐伤兵,然后将其护送回营。

  朱樉两国都没想到会败得如此彻底,只好按照事前约定,由三方将领代表各自君王举行会盟,承诺不再干涉渼洲内政,也不包庇任何做出此举的个人。

  会盟刚一结束,吴起便连夜带着护法军返回国内:酝酿已久的贵族叛乱终于发生了!.

第1440章 精心布局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吴起这次虽然只带了三万护法军约架魏齐,可在出发前先后将剩下的两万护法军及鄀郢附近其他军力派赴江南、吴地、江淮等地进行巡查、换防。

  等到他北上陈城之后,楚都鄀郢仅剩下值守王宫的五千禁卫及少量城防部队,可以说空虚到了极点。

  对变法不满的贵族哪里会放这样的机会,就在吴起与魏齐两国佣兵队对峙之时,骤然起事,纠集近十万叛军攻入鄀郢,准备逼迫楚王罢免吴起,废除新法,恢复贵族被夺去的权利。

  时机拿捏得可以说无懈可击,不论战争的结果如何,只要他们能够攻陷王宫,将楚王握在手中,便可稳操胜券。

  若不是早有准备,吴起可以说根本就没有翻盘的可能,这一切并非阴差阳错,而他用来引蛇出洞的精心布局。

  叛乱贵族顺利地攻入了鄀郢,可接下来的一切都完全按照吴起的节奏进行着:位置最为关键且被买通的宫门守将在叛乱刚刚发生之时便被替换。

  迎接他们的是一场看不到胜利的攻坚之战。

  要知道沈竹亮可是连一个小小的叶邑也要修筑起三重城墙的主,由他主持营建的鄀郢不仅拥有集墨家防御精华的布置。

  城内更借鉴了朱樉在洛邑的模块化思维,遍地要塞,处处坚城。

  作为最核心的王宫就不用说了,城墙的高度比外墙还要高出五米,城内的所有关键机构无不各成体系,连平民的居住区也按闾坊进行划分,修筑了数米高的坊墙。

  城中守卫虽然只有五千,但用来守卫储备丰富的王宫已经绰绰有余,叛军不仅攻不下王宫,连掌控全城都办不到,陷入了艰苦的巷战之中。

  等吴起带着四面八方回援的佣兵队抵达鄀郢城外时,叛军甚至只占领了鄀郢城内三分之一的区域,不要说王宫,连关键的武备库和粮仓都没能攻下。

  战果的结果几乎没有悬念,一听吴起回来,叛军立即大乱崩溃,连一次像样的反击都组织不起来。

  干净利落地平息叛乱之后,吴起随即开始了一场大清洗。铁证如山,上千家参与叛乱的贵族根据参与的程度或被处决、或被流放。

首节 上一节 738/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