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40节
连孙巫也多次为其手段拍手叫妙,视其为平生最大的劲敌。
各种纷纷扰扰之下,火热的夏天降临,即将召开的星官大会让洛邑更加热闹起来。
星官大会召开在即,朱樉却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场馆建设自有书珂这个洛邑令负责,人员物资的调配归织连在管,大会议程则有方一志着手安排,根本用不着他操半点心。
甚至他还准备除了在最开始露个脸为方一志撑下场子,其后的会程连参都不用参加。
倏忽间,十年就过去了,相当初他第一次参加星官大会的时候,一切仍然恍若梦中,从一个只能站着旁听的星官学徒。
到现在稳坐主席的权威人士,其中的变化之大,谁又能够预料呢?
虽然只是扇了点耳边风,他也知道此次星官大会可谓干货满满,将其视为历届星官大会的里程碑亦不为过。可他现在实在分身乏术。
不仅要小心翼翼地与各地周旋,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大学诸事,想要在明年开设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亲手嵌上教育王冠上那颗耀眼明珠。
从无到有开办一所他理想中的大学,其难度丝毫不逊于此前的基础教育,虽然已经为此埋首准备了一年多。
可直到现在他仍然觉得处处都处有不足,需要做的事情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
正在此际,方一志却派人来请他去天文研究院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朱樉左思右想也不知道会有什么要事,这几年天文学的进步虽然神速。
可对于他来说,实在没有什么感兴趣的新鲜事,不过既然方一志这么说,他也不能不去。
匆匆与高鹤赶到天文研究院,一进门就看到一个直径约十米的巨型地球模型,虽然已经知道有这么回事,却仍让朱樉忍不住驻足观看。
自上一届在亚加达新郑的星官大会之后,各地星官应朱樉之邀,陆续前来洛邑交流研讨天文方面的内容,邹衍、唐昧、摆灶等人更是在洛邑先后呆了两三年之久。
打开眼界之后,在这群顶级天文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很多相关理论都已经渐渐成形,特别是关于对地球的研究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利用六分仪等先进天文器械,除了方一志与邹衍合作进行了洛邑—通海—蓟都—辽东一线的实地考察;唐昧也记录下了渼洲四方的相关数据。
尹皋的足迹更深入极北之地;甘德亲自乘海船出海抵达了箕子朝鲜之地;时焦虽然“转行”成了驻周大使,同样协助安排大明朝相关人员前往极西之地进行进星象记录。
也就是在这五年间,在各地星官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北过阴山,东北至松嫩平原,东至朝鲜半岛,南至南岭,西南至云贵高原。
西北至天山南麓这么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范围考察。
足够的跨度再加上大量详实的数据,再加上各地的专业人士和周地大量拥有一定数学基础的计算人员,诸多只是模糊的概念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
眼前这个更加准确的等比地球模型便是其中一项成就,抛开还没充分认识到地球并非一个标准球体的因素外。
目前掌握的地球表面积、赤道长度、南北极距离等参数已经与后世科学所得相当接近了。
所有已探明之地都按比例缩小标注在了这个模型之上,高山、平原、草原、沙漠、河流、海洋皆以不同颜色进行了分类。
甚至还加上了主要的城池和道路,站在这个模型面前,整个“天下”从未如此直观清晰。
还有多久才能把上面的空白之处全部“消灭”呢?现在的天下,连后世的夏国疆土都没能全部囊括,.
第1443章 乱成一团
只有朱樉知道那片白色之下覆盖着何等精彩的天地,更不要说这片天地之外,还有更为广袤的星辰大海。
自己到底能不能改变原来的历史轨迹,让夏国文明,甚至整个人类文明,摆脱旧有的桎棝,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呢?
一时间,无数思绪纷至沓来,朱樉呆立在地球模型面前,心思却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伯继。”
“老师!”
方一志和孔德的声音同时传来,将朱樉从九宵云外拉回到了现实之中。刚刚回过神来,手臂已经被孔德紧紧挽住,身体更不由自主地被其拽着向里面走去。
勉强向方一志一礼之后,几乎是被拖进方一志办公室的朱樉又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惊了。
朱樉自己都是个“懒人”,办公室里常常乱成一团,可与方一志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仅地面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纸张,桌子、坐椅、书柜、几案等陈设上面也被完全占据,连四周墙上都悬挂着不少或写或画的纸张。总之就是一个字,乱!
据说很多著名科学家在进行重大研究时都会沦落为“邋遢哥”和“凌乱帝”,此时的方一志仪表还算整洁,但凌乱帝的名号却算是当之无愧了。
朱樉站在门口正不知道该如何下脚,方一志径直走到中央的桌子面前,从纸堆里掏出一具六分仪,满面激动之色:“破解了,我们终于破解了!”
破解?朱樉有点不明所以,六分仪的用法不是早就破解了么,还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
孔德摇着朱樉的手道:“星官信物上那个是坐标,我们找到了!”
坐标!朱樉突然灵光一线,终于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了。第一次看到被当作星官信物的六分仪,朱樉就为上面那个坐标头疼不已。
怎么也想不通这具已经传承数百年的六分仪上,居然会标了一个远在东非的坐标。
他早就知道这是个坐标了,只是想不明白坐标的主人到底把什么藏在了万里之外。不管那里有什么,即使以朱樉现有的条件也难以抵达。
对于这种解决不了的事,朱樉向来不喜欢死磕,所以就渐渐抛诸脑后了。
“对,那是个坐标,不过也没什么用。”相比于方一志和孔德的激动,朱樉明显没有什么兴致,即使他现在谋划的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这场旅行恐怕也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老师你难道一点都不好奇么?”孔德有些不解:“星官信物出现在周室东迁之后,他们为什么要在上面标个洛邑附近的坐标。
又会在那里藏了什么,而且那个时候的星官就已经知道经纬坐标了,这里面实在让人奇怪了!”
朱樉当然不好说那个人也大概率和自己一样是个穿越者,正想搪塞两句,却突然如遭雷击般怔住了:“洛邑附近?你们说的是什么?”
“那个坐标啊。”孔德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己这个近乎“全知”的老师露出这样的表情:“我和师公反复推算过了,星官信物上的坐标离洛邑不远,就在岳山之中。”
“怎么可能!”朱樉一脸不可思议,自己的地理学得也不算差,就算不知道准确位置,但却可以肯定那个坐标的位置在非洲,再怎么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误差。
孔德也不解释,拉着朱樉走到桌前,指着上面的一张地图道:“老师你自己看,可不就在岳山之中么。”
这是一张以洛邑为中心的地形图,朱樉自己的办公里也有这么一张,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上面画上了一道道横竖相交的线条,应该就是方一志。
这两年全力攻关的分经定纬所获的成果。
朱樉的目光匆匆扫了一遍后,看到地图正中的洛邑城西北角之处,赫然画着一个红色的圆圈时,突然凝滞了。
对呀,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后世所学的那套经纬标准已经刻在了他的潜意识里,可是谁规定本初子午线一定就得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呢?
原本时空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还要两千多才会召开啊,更不要说再往前推五百年了。
零度纬线一般要以赤道为准,可对于经线来说,随便哪里都可以当作起始之点,后世那根本初子午线,也就是因为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而已,除此之外并无丝毫特异之处。
那么在这个时空里,以洛邑观星台为起始之点,不是理所当然之事么!
这个疙瘩一解开,一切就豁然开朗了:星官信物上标注的那个坐标,根本就不在东非,就在自己的身边。
考虑到对应的经纬方面知识并没有流传下来,这显然是一个针对特定对象的密文讯息,而这个特定对象极有可能就是自己。
对于这个特异的时空到底是如何出现的,朱樉一直心有疑惑,那次梦中所见到的一切,更让他加深了猜疑。
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这次穿越甚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个精心布设的“局”,那么这一切又到底是为了什么?
岳山之中到底藏着什么,那个“前辈”会在那里给自己留下什么东西,会是这一切的答案么?
无数的问题涌上心头,让朱樉暂时失去了思考能力,狠不得背生双翅飞过去一探究竟。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之后,朱樉最终决定待星官大会一结束之后,再启程前往坐标对应的地点。一则他至少得在星官大会上露个脸,时间都过了这么久了。
迟一两天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二则那个坐标虽然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可对应的范围仍然很大,考虑其未必精准的因素。
甚至会覆盖整个岳山范围,又没有北斗定位可用,仅凭这么个坐标想要准确找对地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这个事也迟不得,分经定纬将是本届星官大会的重头戏之一,一旦公之于众之后,只要是有心人,都不难猜出困扰各地星官数百年的那串字符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就算自己压着不公布,此前各地星官也陆陆续续参加了部分研究,推算出全貌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1444章 寻山探海
自己才是“指定收信人”,总不能反而让别人给捷足先登了吧。
决定一下,朱樉立即让织连组织一个野外勘探经验丰富的先遣小队,同时派人通知计冉,问问他有没有兴趣成为领队,趁着这几天功夫缩小目标范围,为自己节省点时间。
此时朱樉才回想起,自己这个便宜师兄曾多次翘班跑去岳山玩,甚至有一次还拉上了孙巫,莫非这家伙早就察觉到了什么,却“照例”没有向自己透露半点风声。
不管怎么样,就算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可借助其见微知著的特质和过人的野外经验,降低此次行动的风险和难度。
这一切的谜团,是否真能够随之解开呢?
骄阳如火,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星官大会终于召开了,历史似乎在这里完成了一个轮回,几经辗转之后,其举办地从各诸侯国又回到传统宗主国周王室的都城洛邑。
因为专利之争,洛邑本就聚集了大量各地政要使节,不仅诸夏十国一个不落全部出席,且阵容豪华。
再加上这几年周的影响力深入西南,朱樉邀请的巴、蜀、苴及南方部族也纷纷派出使者。
若不是北方三国的强烈反对,朱樉甚至有意向各游牧部族派出使者,使之真正成为一场覆盖“已知”天下的盛会。
朱樉的用意很明显:地球这么大,哪里会容不下这十国百族,何必为这一隅争个你死我活,大家一起奋力开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不是更好么?
为了贯彻朱樉这一意图,星官大会一开始就“跑偏”了,不怎么关心天之事,反而更着重于地之广、物之博。
在会议开始之前,一场舆论造势便已然铺开,重新校正、补充过的《山海经》在洛邑悄然登上畅销榜。
成为两大报刊和多个论坛的热议话议题,准备参会的各地代表团人员自然也得到了一番洗礼。
五年前方一志多方托人找来这本《山海经》,作为当初承诺的回馈之礼赠予朱樉。可自赴新郑星官大会的途中看了看之后。
朱樉便将其转赠给了国家图书馆,并没有将其看得太重。
在朱樉看来,这本奇书虽然有神奇之处,但毕竟不太“科学”,虽然也以此为由设立了一项对有志于寻山探海者的资助基金,却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噱头罢了。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