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77节

  子一级的认定也与原来大同小异,根据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及份量来确立子爵的等级。不过在学术宫体系内,子爵人员最主要还是从事研发工作,同时也具备授业师资格,且必须承担一定的大学授课任务。

  至于最高级尊爵,则更类似于一种荣誉称号,用来奖励那些在学术方面有着突出贡献之人,不过不像原来必须是子才有资格晋升,即使没有创新发明的师、士一级,仍然有可能被冠以尊之头衔。

  由于这一套体系几乎能与周地原本的模式实现无缝对接,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用再进行第二次的认定考核,短短数日之间,由禽华里出任协正的洛邑学术宫便完成中士和下士资格认定工作,让学术宫的学员名单一下子增加了二十余万人。

  相比之下,周化较高的巴、义宾也比较顺利,两地此前已经获得士爵者足有近万人,此次也无需再行考核;只有越、苴及百族联盟没有多少“贡献”,全部加起来也仅有五千余人,大多还属于各种技术方面的下士。

  这些事情倒不用朱樉操多少心,搭建好各国学术宫的团队之后,他大可放手不管。可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最寄希望并亲自主持的大学招生工作,遇到了大麻烦。

  不像后世千军万马拼死拼活都要去挤那座独木桥,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对于读大学这件事,实在没有多大的兴致。

  不要说大学,就连朱樉投入无数的九年义务教育,对很多人来说都有点难以接受。古代的生育率之所以这么高,除了缺乏有效的避孕手段及娱乐活动太少外,其高“回报”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普通民众家的孩子五六岁就可以帮着干点活了,十来岁就能成长为重要劳动力,十四五岁更迈入青壮行列,哪怕是无法胜任重体力劳动的女孩子,也可以帮忙做很多事情,成为家庭经济“增长点”。

  这对农耕社会的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项极其宝贵的资源,有时其重要性甚至还要高过土地,毕竟不管在哪个时代,人,才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资产”。

  义务教育所覆盖的,刚好是开始回报家庭的6-15岁年龄阶段,让自己的孩子进学校读书而不是帮着家里做事,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更不更要说经过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因为见识增长,往往更具“叛逆”性,在各方都更愿意谋求独立,极少会愿意被父母所控制,更不要说回归传统的家庭模式。

  这笔帐很好算,即使是没见过世面的底层民众也能算得清清楚楚,只不过自朱樉掌权以来,周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其在民众中拥有无人能及的威望,即使心里不太乐意,很多人也不敢违抗。

  饶是如此,朱樉为了达成全民普及的义务教育,仍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威胁利诱之下,才算勉强让周地的所有学龄儿童进入到了学校。

  可到了大学这里,这一招就有点不灵光了。

  本来按周地的教育模式,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就已经十五岁了,男孩子在其他组织已经属于服兵役、劳役的对象,并且有资格开始结婚生子了。女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十五岁还没出嫁的在这个时代的很多组织已经属于“违法行为”,其父母要接受一定的处罚。

  而在朱樉治下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十五岁从学校毕业之后,还没到成人的年纪,必须得根据各人在学校的学业水平,进行为期三年的实习,等到十八岁之后才能根据实习表现进入双选环节,正式踏入周地的分工体系。

  虽说义务教育毕业后这三年是实习,可还是有一定的收入的,干得好的甚至不会比正式职工少多少,对于其父母来说,也总算是“熬出头”了。

  若是再去读学制两到四年不等的大学,虽然不用出任何学费,可对每个家庭来说仍然是一项净支出,更何况大学出来,将来还是要面临三年期的实习,这一加一减,大家都算得很清楚。

  不仅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不太支持自己的孩子去读大学,对很多个人来说仍然没有多少意愿。

  不比经历过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即使有朱樉这个作弊者的存在,这个时代的知识总量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再细分到各个专业领域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来说,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要熟练掌握某一项专业技能无疑是件简单而轻松的事,再通过三年实习,成为自己感兴趣行业的骨干人物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朱樉的极力控制下,周地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相差并不大,若抛开专利分红的因素,不论是工匠还是农夫,其高级技术人员的收入并不会比科研人员少,足以跻身于周地的“中产阶级”之列。

  更何况即使有志于研发专利,在一线实践岗位也不是不可以,甚至周地的很多实用技术专利,就是源自于一线的各种在职人员.

第1525章 埋下种子

  而且读书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特别是对自己未来影响并不大的时候,更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自讨苦吃”。

  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朱樉的招生工作自然就开展得极为不顺利,即使他将过去三年毕业的近两万周人都列入“应届毕业生”范围,其中符合大学招生条件,也就是至少达到预备中士学业成绩的足有三千多人,可实际报名者才不到八百人。

  在朱樉预计里,是要把所有中士水平的毕业生,全部拉进大学里深造一番,即使其中的大部份最终还是会回到生产领域,可至少也埋下了数千颗种子,这样年复一年下去,周地便可以实现脱胎换骨了。

  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要知道他此时从九宗软磨硬泡,最终同意担任一定授课任务的大学教师都足有上千人,报名的学生竟然比老师还要少,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

  即使加上分配给越、巴、苴及百族联盟的保送名额,学术宫“开张”的首届大学生,最终也才一千二百人,离他五年内达到五万大学生的目标,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开学在即,可把朱樉这个“招生办主任”给愁坏了,甚至不惜亲自上门劝说,特别是那些取得预备上士资格的人,更是他志在必得之人。

  朱樉的面子很多人还是不得不给的,不过现实情况摆在那里,马不停蹄地跑了一个月,最终也就只给新生名单添上了两百多人,还不到他目标的三分之一。

  听到这一消息后,杨竹和计冉主动找上门来,准备施以援手。

  计冉照例先是一阵嘲讽:“我的傻师弟,你这样子搞怎么行呢?什么都要人家心甘情愿,可普通人都是短视的,不能老用情怀去说服他们,这下算是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了吧?”

  朱樉心情正不爽,也没好气地回道:“就你能,你来呗。这种事情当然得你情我愿,难道我还强制他们来读大学吗?”

  这本是朱樉的气话,没想到杨竹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道:“当然要强制,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怎么能任凭各人喜好呢?”

  朱樉诧异地看着杨竹,他可是最讲究保护个人利益和追求自由的,这样的话换个人说还没什么,但绝不应该出于杨竹之口。

  杨竹当然读懂了朱樉的眼神,解释道:“个人自由权益当然要保护,可国府的利益同样需要兼顾。我们办大学是为了什么?为了培养更多的研究型人才,只有研发的队伍壮大了,学术宫才能拥有足够的产出去增强并维护成员国的利益。”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个人的权益需要强大的组织才能保障,协助各成员国强大又是学术宫的责任所在,并不是理所应当、从天而降的免费之物。认真劳作,接受教育,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怎么能够任由个人去选择呢?”

  这话说得好像又有点道理,只不过朱樉总感觉怪怪的。

  据他所知,在他那个时代仍然有很组织实行强制服兵役的组织,这其中既有所谓的组织,;既有发达组织,亦有发展中组织;甚至有的组织强制服役对象还包括女性,除非身体健康等不能服役的情况外,每一个国民都要承担这一义务。

  强制兵役倒还好理解,可他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哪个组织是强制要求读大学的,哪怕是那些福利比较高可以完全免费上大学的,仍然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学术宫要想彻底“征服”天下,自然需要有一支强悍无敌的“队伍”,组成这支队伍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士兵,而是无数能够引领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发展的高端人才。

  可以这样看,大学正是为学术宫培养新兵的所在,在各成员国实行强制“兵役”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道理总算相通了,不过怎么做却让朱樉有点犯难,逼着别人来读大学,这无疑需要各成员国立法来支撑,而这样的法律还真是空前绝后的了。

  左思右想之后,朱樉最终还是被计冉和杨竹“蛊惑”,硬着头皮去找书珂,然后两人又去了立法院进行游说。慎到执掌法宗之后,立法院正的位置也换成了他的弟子,一听要立这样的法,也不禁颇为犹豫。

  这个时代对于有识之士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宽松自由的,所以士子们才能游学于天下,到处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明主投靠,各国朝堂里多多少少都有“外国人”存在,实职重权的亦不是什么稀奇事。

  即使这几年因天下士子云集洛邑而引起各国警惕,但也没有哪国敢完全禁止士子们的自由活动,毕竟这些人拥有相当的舆论影响力,若像平民那样去对待,会极大的影响到君主的名声。

  在完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这些毕业于新教育体系的周人也算是踏入文化人的范畴,至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如此,毕竟在这个时代能够识文断字,就已经高过大多数普通人了。

  强制这些人去接受大学教育,怎么说都有点不合情理。不过在朱樉“晓之以理”后,立法院还是迅速开展了相关的立法进程,借着朱樉的影响力,上级组织会也顺利地批准了这项“怪异”的法令。

  从某程度上,朱樉这也是在“假公济私”,若不是因其在周地的特殊地位,很难想像这个时代的人,会认可这样的法令。

  不管怎么说,《大学义务教育法》很快便在周地颁布并执行。根据这项法令,学术宫将有权对所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周人,进行“单向选择”,被选中者非特殊情况无权拒绝。

  当然,除了威逼之外,利诱还是有的,所以法令也规定了,进入大学学习的经历可以等同于实习,毕业后既可留在学术宫,亦可进入国府分配直接出任正式岗位。

  朱樉总算体会了一把洪辰仇所说的极致法制社会之弊,只要能够控制法律,那自己就可以合法地为所欲为.

第1526章 谋取利益

  只不过现在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生源得到保障之后,划分院系专业、分班管理、课程安排、师资配备等诸多事宜都还要他这个“校长”费心费力,虽然他的助手也不少,可这毕竟是头一遭,立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正在他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各国朝堂也陆续统合了各方意见,纷纷派邮重量级,甚至国君本人前往学术宫,以求为自己的组织谋取足够的利益。

  九色旋涡旗高高飘扬,屹立于邙山的学术宫再度成为天下关注的焦点。

  “呜!”响彻天地的汽笛声在山谷中回荡,伴随着连绵不断的轰鸣声,一股巨大的气柱腾腾升起,将周边的山林笼罩其中。

  坐在“水壶二号”第五节车厢的熊槐看着窗外不断向后飞驰的景物,不由有些心惊肉跳,即使坐在一旁的孔德再三安慰:“王上,没事,已经试验过上百次了,绝对安全。”仍然无法完全消解他心中的不安。

  在孔德的力邀之下,楚王熊怀终于离开鄀郢,先是沿着鄀叶大道抵达叶邑,在正处于“自治”状态的双城生产区停留了十天,这才向亚加达借道伊昆高速进入周地,成为自邙山论坛后首个访问学术宫的组织元首。

  渼洲使团抵达大学城时,刚好碰上由朱樉三大弟子主持的第二代蒸汽机车正式运行,朱樉便将会面地点设在了火车之上。

  看着熊槐及其随行人员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坐在对面的朱樉并不意外。

  不要说他们了,就是学术宫的很多人,对于这头“吞云吐雾”的钢铁怪兽也是惊疑不定,在他大力邀请之下,也仅有两三百人敢来参加这场首通之行,连一半的座位座都没坐满。

  虽然是被朱樉“赶鸭子上架”,不过孔德、项拓、郑果三人都属天资卓越之人,又有朱樉不时指点一二,再加上周地目前的制造水平,“烧开水”的试验进行得相当顺利。

  成功利用蒸汽动力驱动风扇之后,这项具体任务意义技术的大门就此打开,特别是正苦于水力驱动进入瓶颈的鲁颁一见倾心而主动加入后,对其的改进更是进入了快车道。

  从最初驱动风扇的“开水一号”,到其后利用改进水力传统系统来驱动各式工业机床,不断的试验改进之下,周地目前已经拥有了第一个蒸汽动力的锯木坊、纺织坊,诸如冲压、打磨、车铣等诸多方面也进入了实验阶段。

  比起水力传动,蒸汽动力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首先就是完全摆脱了必须临近水坝的地域限制,让工业的产业布局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和集中,彻底结束此前义鹊工业城分布得七零八落的弊病;

  其次,也不用再受储水量及季节影响,不管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蒸汽车仅仅只需要少量的水,以及周地自身便拥有丰富储量的煤,便可以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运转不休。

  目前仅仅只是起步阶段,可就算不用朱樉提点,墨宗也已经充分发现了这项技术的潜力,将其列入当前最为重要的技术攻坚方向之一,大量的能工巧匠被调拔到各个技术小组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相关实验。

  本来发展到这一阶段,基本就没有“三小”什么事了,毕竟他们三人的兴趣各不相同,又正值成长阶段,不论专业知识的掌握还是实践经验层面,仍然无法与墨宗的高级工匠们相提并论。

  不过朱樉并不愿意让三小这么轻松过关,墨宗忙着改进蒸汽动力用来驱动各种工坊机械,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意识到了却没有足够重视其可以在交通方面发挥同样重大的作用。

  身为协正,协助各宗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亦是朱樉的本职,所以他很快就给三小下达了新的任务,改进蒸汽机的任务自然用不着他们了,可利用工匠们改进后的蒸汽机来代替马匹、代替风帆的任务就落到了他们头上。

  早在数年前马拉轨道车便出现在了义鹊码头,利用现成的铁轨和轨道车辆,由三小主持的“水壶一号”蒸汽机车进行了多次的试验,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随后学术宫建成,朱樉又专门让人在大学城与邙山度假村之间修建了一条五周里长的铁路,准备用改进型的水壶二号,充当两地之间的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可以就近进行更多的实验改进。

  别看这第一条运营铁路并不长,可它不仅贯穿全城,更深入邙山两周里,平地、缓坡、溪沟架桥等地形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段五十多米的隧道。

  这还只是一号线,等未来全面规划完成之后,不仅九宗及各种附属区域都将联成一体,还将通达主要用于年迈诸子用来养老的邙山度假村各个主要区域,形成完整的学术宫内部交通体系。

  除此之外,连接周地几个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体系也进入规划阶段,预计用五年时间修成两百周里长的铁路,届时铁路运输将取代现有的马车,成为主要的人员物资运输方式。

  以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这无疑是一项宏大无比的工程,仅其耗费的钢铁数量便是个天文数字,若全靠周地自己生产的话,现有的产能还得提升数倍才能满足所需。

  还不要说这其中涉及到了大型的桥梁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别是嵩县到栾川这一段,大部分都得翻越崇山峻岭,其难度可以说是超乎想象。

  不过还只是朱樉的“小目标”而已,习惯了后世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难免让他产生“我也能”的想法,所以在相关技术尚未成熟之际,他的目光已经放到了各国身上,幻想着未来也建“八纵八横”,甚至通向更远的铁路系统建成那一天的景象了。

  渼洲,将是他的第一个重要客户,这也是他将会面安排在水壶二号之上的主要原因。

  按各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最具备条件的其实是亚加达,不论其相关产业水平及基础设施配套,要修建铁路体系几乎用不着怎么升级,连建筑和技术人才的储备都是现成的.

第1527章 卖力叫唤

  不过亚加达毕竟太小,水泥路就足够满足现在的需求了,要耗费如此巨大去修建铁路,恐怕没有什么兴趣。国土越是广大,这方面的需求也就越为迫切,毕竟靠马车来进行大宗物资运输,其效率仍然比较低下。

  即使前几年被割下了好几块,目前的渼洲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单就国土面积而言,比起“虚胖”的大明朝也是不遑多让。若有一条贯穿全国的铁路,其国力的应用无疑又可以上一个台阶。

  不过“推销”的任务并不需要朱樉亲自担任,孔德早就主动请缨了。作为主研人员及一名楚人,孔德对此的认识并不逊于朱樉,所以也就格外卖力。

首节 上一节 777/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