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鬼谋帝师,教刘备先抢荆州 第342节
“司空言重了,这首功之臣,懿万不敢当。”
“懿只是侥幸生于河内,对河内黄河有所了解,所以才能献上此计。”
看着这个谦逊的年轻谋士,曹操是越看越是欣赏喜欢,当下又是一通盛赞。
“夏侯渊听令,我命仲达做你向导,你速率七千步骑精锐,趁夜色掩护即刻西去洛阳!”
“你们肆机从小平津踏冰过河,由河内直插内黄城,逼迫袁绍弃黎阳北撤!”
曹操欣然传下号令。
“偌!”
夏侯渊和司马懿二人慨然领命。
二人领命而去。
曹操捋着细髯,看着司马懿背影,嘴角钩起一抹得意冷笑。
“人言这个司马仲达年纪轻轻,却智谋非凡,今日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
“大耳贼,你有邓牧,我曹操今日亦得了司马仲达这等年轻奇才。”
“你气运加身,我曹操未必就没有天命…”
…
徐州。
东海郡,郯城。
浩浩荡荡的刘军将士,踏着昂扬的步伐,进入了这座东海郡治所。
当刘备信步踏入郡府时,里边已是人去楼空。
盘踞于此间多年的臧霸,已是随着袁尚一路向琅邪国方向撤退。
“启禀主公”
“根据我细作所报,臧霸已将郯城府库的粮草财货全部搬空,随袁尚退往了莒县方向。”
“据青州方面的细作回报,袁绍令袁熙坐镇剧县,为袁尚供应粮草军需。”
“同时又派蒋奇,率一万兵入青州驰援。”
“袁尚东拼西凑出三万兵马,已退守莒城,摆出了死守之势。”
刘备刚一坐定,陈登便将最新情报献上。
青徐已进入到了陈氏的势力范围,陈家的眼线遍布二州。
刘备对陈登寄予了足够的信任,情报方面的重任,便全部交给了陈登掌管。
“莒城…”
刘备来到了地图前,找到了那座琅邪国治所。
“琅邪地形呈狭长状,东西宽而南北长。”
“西面依沂山和泰山,东面又有大海,还有沂水流经该城附近。”
“袁尚这是想利用琅邪地形,来限制我军兵力优势,集中全部兵力将我们阻于莒县,来确保青州不失。”
陈登指着地图,将袁尚的战略意图点破。
刘备看得明白,点头感慨道:
“不得不说,袁尚的这般排兵布阵,确实是深得兵法之妙。”
“看来这袁尚并非庸才,其麾下的谋臣之中,亦有有识之士。”
陈登微微点头,接着道:
“袁尚此番前来,身边带了审配做谋主,听闻那郭图也投靠到了袁尚麾下。”
“郭图此人虚有其表,但这个审配却颇有些智计。”
“我料袁尚退守莒县的战略,必出自于审配的手笔。”
陈登好歹也曾短暂臣服于袁家,对袁绍几个谋士的能力,还是如数家珍的。
刘备听罢,不禁也感慨一句“河北多奇士”。
“莒县那地方,当年主公救徐州时,咱们也曾经过。”
“此城周围地形,确实不利于大兵团展开,我们只能从南东两面攻城。”
“袁尚虽只有不到三万兵马,只坚守东南两门的话,似乎也绰绰有余了。”
赵云也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备回忆当年途经莒城,脑海中出现了莒城的地形,再结合陈登所描述,不禁眉头凝起。
“如此看来,想要强攻莒城,着实不易。”
“军师,你可有奇谋良策,能如攻取下邳那般智取莒县?”
刘备目光转向了一直不作表态的邓牧。
邓牧却神色不以为然,只淡淡道:
“主公想智取莒城倒也不难,只需将袁尚的主力引出莒城不就得了。”
此言一出。
众人皆是一震。
刘备原本期许的眼神中,立时涌现惊奇。
听邓牧这话,又是要用调虎离山之计吗?
当初攻破下邳,就是用这一计,将袁谭引出来自投罗网。
现下邓牧这是想故伎重施吗?
“有了袁谭的前车之鉴,袁尚多半是抵死不敢再出城一战,以免重蹈袁谭的覆辙。”
“不知军师还有什么奇谋妙计,竟能将袁尚引出来?”
陈登好奇的目光看向邓牧。
邓牧缓缓起身,也来到了地图前,抬手一指。
“青州所属东莱郡,与辽东隔海相望,最短距离不过百里。”
“那辽东太守公孙度野心勃勃,早有经略中原之心,数年前一统辽东后,便派兵浮海西渡,攻取了东莱郡半数诸县,自行设置了所谓营州。”
“袁家攻取青州后,因东莱郡地处青州极东鞭长莫及,便没有派兵攻取,默许了公孙度的占领。”
“如今我大军兵临青州,以公孙度的野心,能不想趁势分一杯羹吗?”
“所以主公只需派细作往青州散布风声,同时派水军浮海于青州沿岸登岸,假扮辽东军南下,营造出公孙度将率军攻取高密,截断袁尚后路的假象。”
“袁尚心存忌惮,即使不亲自率主力增防高密,也必会分出重兵北上,去防范那公孙度。”
邓牧一席话,将公孙度拉入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刘备心头一震,忙是起身来到地图前,视野在辽东渤海以及东莱郡之间飞速游走。
“.~公孙度!”
“军师竟将公孙度也考虑在内,这份格局视野,当真是无人能及!”
“嗯,此计确实是一出调虎离山的妙计!”
刘备豁然开朗,不禁点头大赞。
陈登也好,赵云也罢,无不是对邓牧面露折服之色。
但旋即,陈登却又道:
“公孙度在东莱郡的驻军,不超过八千余人,就算真派兵入局,最多也就五六千人。”
“袁尚知晓公孙度的兵力,多半不会尽起主力往高密,最多只派五六壬人增防高密。”
“单只是调走他五六千人马,似乎还不足以令我们轻松攻破莒城吧。”
陈登又提出了新的质疑。
刘备一想也对,目急是再看向了邓牧。
“所以,我们还有第二步棋。”
邓牧笑容玩味,抬手又向剧县方向一指:
“现下袁熙这廝,正坐镇剧县,为袁尚供应粮草军需。”
“论身份,袁熙乃袁绍次子,袁谭一死,袁熙理应有了做袁家储嗣的资格。”
“但袁熙向来平庸懦弱,素来为袁绍不喜,故袁家上下才会认定,袁谭一死,袁尚便是无可争议的储君。”
“只是不管怎样,袁熙次子的身份,就从法理上决定了,他依旧有争储的资格。”
“那么关键就在于,袁尚会不会对袁熙起了戒心。”
“咱们就从这一点入手,主公只需略施手段…”
邓牧压低了声音,不紧不慢的将计策道了出来。
上一篇: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就黑客帝国
下一篇: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