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369节

  目前南郡一匹布是二十贯,忙碌两个月,可以买三匹布,这对于有些一件衣服穿几十年的家庭,绝对是致命的诱惑。

  有些家庭是穷,但人是完整的,是能够输出劳动力的。

  整个二月下来,那些有几个壮丁的家庭,纷纷出动了一个壮丁赶往江陵城。

  等到二月结束,前往纺织商社和精盐商社的工人已经高达一千人。

  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加。

  与此同时,钱行的新政在民间颁布后,快速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往钱行。

  等到三月,新登记的铁器商社,就增加了十家。

  先后有三百人进入这十家民营的商社。

  而且每一家都从荆州大学聘请了一到两名对于冶铁制造精通的学生。

  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出现雏形。

  这里面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工人进入民营商社,有偷东西的,有被东家不发俸禄的。

  还有大量的人涌入江陵城,江陵的治安出现了问题。

  但无论是什么问题,都没有能阻止时代步伐往前,没有能阻止江陵的第二产业轻工业的快速推动。

  四月初一,李衡带着一队人马出城,去查看今年麦田的情况。

  一路走过去,田里的麦子已经结出了一些麦穗,现在正史青黄不接的时候。

  “大将军,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啊!”诸葛融笑道,“还有那边的水稻,好像也长起来了。”

  小麦是夏天收,水稻是秋天收。

  长江一带比较特殊,水系发达,既可以种植小麦,也能够种水稻。

  尤其是江汉平原这一带,原本被广袤的云梦泽覆盖,经历周、秦、汉的数千年,到东汉末年,云梦泽已经消失了许多。

  水泽干涸之后的土地很肥沃,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而且这里的水产丰富,百姓是真的可以吃饱饭的。

  其实这也是东汉末期荆州拥有六七百万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襄阳是荆州的治所,而江陵却是荆州的经济中心。

  李衡满意地点了点头,经历了战争之后,也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

  现在魏国和吴国都没有马上开战的想法。

  正好趁着这个空隙,从他们那里多吸纳一些人过来。

  众人又行了一段路程,桓范突然指着前面:“大将军,快看前面。”

  (本章完)

第371章 民间高利贷

  李衡眺望过去,前面有许多人正在排队,而且不止排了一条。

  “前面去看看。”

  不多时,李衡带着人到了前面。

  人群还在议论,每一个人脸上都有着紧张之色。

  “老丈,这是作甚?”李衡上前询问道。

  那个穿着破旧布衣的老头转身打量了李衡一眼,有气无力地说道:“当然是借钱。”

  “借粮?”

  “没饭吃了。”

  说完,就不理会李衡了。

  诸葛融眯着眼睛看着前面的麦田,说道:“现在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存的粮食大概是吃完了,新的麦子尚未成熟。”

  李衡倒是想起来了,古代这个时候的确有这种现象。

  等到唐代的时候,出现了青苗法。

  青苗法就是朝廷通过建立常平司,囤积大量储备粮。

  在丰年适当抬高价格籴(dí)米,防止谷贱伤农。

  所谓籴米就是抬高粮价。

  在荒年适量降低价格粜(tiào)米,平抑物价,拯济百姓。

  也就是“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

  在粜米时价格不能低于本钱,有可能会有所盈利。

  李衡从关中回来之前,就跟诸葛亮提到了建立常平司。

  只不过他所建立的常平司,是用来平衡货币过量导致粮价暴涨的。

  例如纸钱发行过量,粮价大涨,常平司就向民间出售大量粮食,回收一部分货币,增加民间粮食量。

  这样粮价就会有所下降。

  唐朝建立的青苗法主要还是为朝廷创收。

  等到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时候,重点改革了青苗法。

  王安石改革青苗法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为大宋朝廷创收。

  创收的利润点来自民间高利贷。

  民间高利贷的对象就是老百姓。

  在宋朝小农经济发展之后,地主和农民变成了佃租的关系,地主不需要像三国时期这样养着佃客了。

  佃客按照提成分一部分粮食,但这部分粮食很少,根本不够吃。

  等到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粮食吃的农民,就只能找地主借钱买粮食。

  地主一般给的月利息是百分之三十以上。

  佃户知道还不起,但又必须得借。

  地主知道佃户还不起,没指望全部还,能还多少还多少,不能不还。

  地主利用这种方式把佃户固定在自己的田里,让佃户终身无法脱离。

  所以,这是控制佃户的一种经济手段。

  这在唐庄园经济崩溃之后的宋明清是非常常见的。

  王安石的青苗法是从民间高利贷那里把贷款权抢过来。

  王安石讲究利出一孔,由各地官府给百姓贷款,百姓把钱还给官府。

  官府从中赚取利息。

  青苗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宋王朝的权力者得到了一个敛财的工具之后,就变成了嗜血的怪兽。

  李衡看了一眼诸葛融,疑惑道:“之前荆州也是如此吗?”

  “每年如此。”

  李衡道:“编户齐民的粮食也不够吃一年?”

  大宋朝那是小农经济时期,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兼并前所未有,大部分人沦为佃户。

  佃户粮食不够吃,可是这個时代,除了编户齐民就是部曲,没有佃户。

  怎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诸葛融说道:“按理说编户齐民的粮食够吃一年,但江陵是对抗曹魏的前线,税收繁重,有些事,在所难免。”

  “叔长这话违心了吧?”

  “大将军何出此言?”

  “是真的在所难免,还是有些官员、大族故意如此,让编户齐民找他们借贷粮食,方便掌控这些人?”

  诸葛融眼角抽搐了几下,苦笑道:“大将军既然知道,何必问下官。”

  “叔长不是一直以天下为己任么?”李衡反问道,“不是读了民贵君轻么?”

  诸葛融沉默片刻,突然说道:“大将军还真相信民贵君轻?”

  “我相信。”

  “没想到在益州大开杀戒,又数次击败曹魏和孙吴的大将军,竟然还相信这种话。”

  诸葛融的声音明显变小。

  李衡当然相信,但李衡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在古代的统治者眼里,民众只是牛马。

  这就是农耕时代的无可奈何。

  李衡多次向诸葛亮阐述过一个道理:当商业兴起后,无论是官员还是大商人,他们都必须在表面上做到尊重民意,因为他们需要消费者。

  李衡所想象的民贵君轻,是指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唯物主义和人文主义被这片土地的人接受之后,人们就会发现,至少在生理意义上人和人是一样的。

首节 上一节 369/4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下一篇: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