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隐相

大明隐相 第243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王三从两淮盐场运送一万引盐得到了一分。”

  “那么相反,从福州府运送出来一万引盐,那么就给他记为两分。”

  “当然,给一些偏僻的地方运送,道理也同样。”

  “至于针对已经坐大的,诸如晋商。那就从他们分化,同样采用积分制度,让他们也分为几家,然后无形之中竞争起来。”

  “而官府则以此考评,每一年、或者三年考核一次,分多者可参与下一次官商运送,优秀者可获取更多份额的盐引。分少者或者无分者,则减少盐引数量、或淘汰出局,选用其它盐商!”

  这一刻。

  随着朱元璋听得越多,他自己也是越发愕然,这种法子这脑袋怎么想出来的?

  “的确可以用在山林之地上,这样一来,福州府等地的盐场,就不用无故堆积了。甚至为了更细致的,咱还可以在其中换算,比如川蜀的一些险地,咱甚至给他们两分、甚至是五分!”

  “将这些盐运送出来,咱大明的盐就更多,很多地方也可以控制盐价。”

  眼看着朱元璋举一反三,苏闲点头,“正是如此!”

  怎么分配运输盐,已经落定了。

  而接下来,正是给胡相插一刀。

  夺权!

  乃至是真正的,收割天下之盐的利润的时候了!

  而就在苏闲准备开口时。

  在他们一旁,朱雄英和常森等人,却是听得越发古怪。

  忽然,朱雄英再也忍不住了,“苏闲,这加分减分的机制,怎么跟我们的一样啊?”

  “你们?”朱元璋一愣,旋即很快想起。

  大孙说过:他们这里面也有学首、左班、右班,也是积分制……

  嘶!

  突然,朱元璋倒吸口凉气!

  早就知道这小子走一步看三步,现在看来,早就在这儿等着了?

  等等……

  朱元璋心中一动,这加减分,怎么还真能在官员考核上用?

第139章 人造盐田

  一直以来。

  如何应对官员考核,优中择优,劣者淘汰,一直是朱元璋的心病。

  甚至,如今国朝争端最多的选仕,也让他极为头疼。

  然而两次从大孙的口中,听到加分减分,再从苏闲这里听到对商户的加分减分。

  却也让他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而在此时。

  苏闲要是清楚朱元璋的想法,他恐怕有些无奈,得了,又提前把张居正的“考成法”雏形,给提炼出来了。

  不过说起来,这位公心为国的“首辅”,以考成法得罪了太多的官员。

  好些原本能摸鱼,任上不管事,朝中有后台,只需要当个糊涂佬,四五年一过,马上走马升迁的官员,被考成法折腾的原地踏步,甚至淘汰出局。

  考成法一出,官员每年完成的任务必须记录在三本账本上,定下期限。只要期限一到,完成的打钩,不完成的打叉。张居手握大权,以此种方法选拔能臣,压住官场浮躁之风,还官场高效运转。

  但是在其病逝之后,却很快迎来清算!

  所以。

  苏闲目前虽然被逼急了,有和胡惟庸切割,避免最后陷入胡惟庸案的想法,但还真没有和全体官员作对的念头。

  而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趁此机会,给胡相一刀。

  想到这里,苏闲很快说道:

  “陛下,其实这个办法,还有人跟我想到一块去了,只不过没有加减分的举措。或许陛下真的要集结官商,以大明的官员,驾驭这些商贾,并且用积分制的时候,可选用此人。”

  此话。

  这就是明晃晃的夺权了!

  在场的都是老狐狸,朱元璋岂能不知道。

  但他倒是好奇,惊讶苏闲此举的同时,又想知道对方会跟自己举荐什么人?

  不会是他们亲戚或是朋友吧?

  “此人是谁?”朱标也好奇看来。

  苏闲也看向他,“恰好,此人正是太子殿下的伴读!”

  啊?

  还不等朱标反应过来,苏闲从袖中取出一物,其实他在前世一直很好奇,古人是怎么从袖口里面取东西。

  真正到了现在才知道,娘亲在里面缝了个内袋,可以放一些银两、小件东西。

  内袋的开口朝着胳膊肘,这样一来,走的时候也不会掉了。

  苏闲取出那封,给格物院送来的“信封”。

  “陛下请看,此人名叫茹瑺!”

  “茹良玉?”

  朱标惊讶一声,看到朱元璋朝着自己看来,他连忙说道:

  “父皇,此人是衡山人士,据说自小也是神童。常年沉浸在书籍之中,练就一身过目不忘的本事,对当下各类政事也颇有见解,所以……”

  “你不用说,咱比你清楚。”朱元璋淡然道。

  朱标愕然。

  父皇心里自有一把尺,衡量着这国朝百官。

  “真是此人提的?”

  苏闲点头。

  朱标看过后,朱元璋才接过,大致扫了一眼。

  随后才道:“的确没有你说的积分,但……理应是有想法的。”

  一边说着,朱元璋看向一旁,“将此人先记下。”

  “是!”

  国朝事务繁多,虽然很多人朱元璋心里都有衡量,但过于关注的还是要记下来。

  “这运输之法说完了,用此类方法,固然可以平衡各地。但最根本的也没有解决掉——私盐之利!”

  此刻。

  朱元璋也发现了,苏闲的目光,不时往后方的那个奇怪的“火盆”和“盐池”看去。

  虽然早就知道苏闲要在这上面做文章,但他目前最关注的,还是那笔算出来的“亏空!”

  “不错,将这些盐商整合,只要保证朝廷自己的这笔账不出错,那么商贾内部之间,如何竞争倾轧,也不关朝廷的事。更不会出现大盐商将盐引贩卖出去,以至于下面的盐商无利可图,最后导致没人运送粮草,边屯败坏之事发生!”

  朱元璋点头。

  马皇后也早已明悟,毕竟盐商淘汰制度,谁没完成任务就换一个新的上来。

  光是此法,就解决了《盐引论》上面的大部分疑问。

  “其实此法若成,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私盐。”马皇后想了想还是说道:“但没办法解决太多。”

  “正是。”苏闲道:“其实刚才说了那么多,联合之前的宝钞来看,私盐之所以泛滥的原因只有一个,百姓愿意投身私盐……是因为私盐便宜!”

  说到这里,苏闲的解决答案,也就脱口而出了。

  “你的意思是……”朱标更是跟着道:“让官盐比私盐更便宜?”

  “不仅仅是更便宜!”苏闲道,“遏制私盐,不仅仅是强行打击卖方,还要从买方的角度来考虑,还要在同等价格下,让官盐比私盐更好!”

  “小子,你是不是在做梦?”

  此刻,朱元璋听到苏闲的这些话,都不由得感到头疼。

  而朱标和马皇后更是面面相觑。

  “更便宜还要更好?这话不是又打了个圈,又回到刚才了?”

  “大明每个盐场出产的盐,还要分为上中下三等,这其中的比率都是成倍数增加。民间的私盐就算再差,除了那些从盐矿里直接挖出来的便宜一些,剩下的和下等盐也差不了多少。”

  “有些私盐贩子,还他娘的是营寨经营,家族传承,这种炼制盐的秘方,甚至比朝廷的还要好。”

  朱元璋显然知道很多,所以苏闲的这些话,让他听起来就跟做梦一样。哪怕是清楚,苏闲有制作好盐的办法,但他更清楚其中的损耗。

  “现在制盐,很多灶户都是煎煮盐法。”马皇后也道:“同样的一堆柴火,粗制下,能制十斤下等盐。但要是制上等盐,可能只有一斤了……”

  “是吗?”苏闲点了点头,这才指向远处。

首节 上一节 243/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