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隐相

大明隐相 第246节

  苏闲知道,此时此刻的老朱,心里想着什么。

  要知道。

  盐引……是国策!

  这个国策可不只是让你今年多制造一些盐,制造的越多越好就是好的!

  而是需要“定量”,就如朱元璋所言,朝廷基本每年的食盐产量,是大明百姓人数的十倍!

  这样一来,除却百姓每人每年所需的五斤以外。

  还有一半。

  则是给路途损耗、外邦交易、牛马羊等等、还有储存所需。

  可一旦苏闲的这办法传出去。

  那么民间私盐岂不是屡禁不止?

  更重要的,上好的盐一旦出来,那势必会有很多人和外邦去私下交易,西边的吐蕃、北边的草原、西南的番邦小国……等等,大明就相当于失去了一手和外邦交易,从而赚取银钱的手段。

  甚至有可能让他们逐渐坐大!

  而此事若成,说不定还会破坏盐引制度……

  想着想着,朱元璋第一次觉得,让苏闲给自己解释制盐的方法,是不是有些做错了。

  而看着朱元璋的反应,苏闲只是略微一想,就想到了其心理想法。

  实际上不只是他,哪怕是马皇后,都有了一丝犹豫,连带着太子朱标都紧缩眉头。

  提取精盐的办法,只是给了众人一瞬间的喜悦。

  而接下来,则又是无尽的沉默。

  高符小心翼翼的熄火,然后看向其它公公,示意悄悄退后。

  这种沉默的时间非常长。

  但苏闲却又耐心等。

  原因很简单,这是对于未知,对于未来无法操控的恐惧。而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一个舵手了。

  恰好,眼下的苏闲,什么都很小,偏偏只有后世的眼光,非常长远。

  不知过了多久。

  忽然,朱元璋徐徐开口,“你也想到了吧?”

  他转头看向苏闲,如他之前所想,此子既然做一步看三步,那么关于精盐提纯,有可能引起的后果,他显然也想到了。

  “这便是为公了!”苏闲淡然开口。

  “为公?”朱元璋已经分不清,这是第几次听到这两个字了。

  他吸了口气又缓缓吐出,“小小孩子,知道什么是公?”

  “与这些盐相比,削弱敌方,扼住他们咽喉这才是天下为公。”

  “此制盐法一旦普及,必然扩散,一旦扩散,朝廷盐税比你在《盐引论》中所提及的,还要崩坏更快!”

  “到时候,你放才那一番计算,岂不是根本无用?甚至连外邦也知道如此简单的办法,那我大明……”

  “陛下!”苏闲将其打断。

  只是轻声道:“我大明的百姓们,值得如此好的盐!”

  此话一出,朱元璋似乎被触及到什么,身体浑然一震。

  而苏闲却更清楚,对方刚才那样的犹豫,只是对于未知的迷茫,前路未卜的不确定。

  但从根子上而言,他还是那个自信无比,从微末而起的洪武帝!

  他担心后世子孙,却唯独不担心他自己……

  “况且,陛下也想太多了。”

  “产盐的地方就那么多,只要把住盐矿,大明大部分的盐依旧是朝廷做主!”

  “而陛下如果担心私盐的话,那么话题又回到了之前——官盐,必须比私盐更好,更便宜!”

  苏闲再度重复道:“因为我大明百姓,值得如此好的盐!”

  “朝廷参与盐价制定,根据损耗、盐税,定出平民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市场盐价,晒盐法一旦普及,再加上精盐制作成功!”

  “到时候我大明可不是三分银一斤盐,也不是一分银一斤盐!”

  “而是一厘银一斤盐!”

  一厘等于十文钱。

  这个数字显然吓了朱元璋一跳。

  然而苏闲接下来的话,却更加惊心动魄。

  “甚至,私盐如果再猖獗!”

  “大明甚至可以再五分钱一斤盐,照样有得赚!”

  “而此后,我大明的盐,再无上中下等级之分,只有海盐、湖盐类别之分,百姓想吃什么风味的盐,就能吃什么风味的盐。”

  随着苏闲富有蛊惑的声音响起,这一刻,朱元璋、朱标的神情都无比震动。

  “至于陛下担心的外邦,削弱实力余余……”

  接下来,苏闲的话音再度响起,却给朱元璋的心神,带来了更为震撼的颤动!

  “陛下难道觉得……大明能在元末占据中鼎立而起,能光复汉统,驱走元人,未来甚至还要远迈汉唐!”

  “要靠区区的盐吗?”

  “陛下!”

  苏闲再度道:“《盐引论》上所言,一纸盐引,托不起大明!”

  “我大明的军国命脉,也不能放在区区一纸盐引上!”

第141章 让大明多几条腿走路

  此时此刻。

  朱元璋听着这最后的一段话,却是忽然想起。

  从始至终,那《盐引论》上最为让百姓议论,甚至引起朝廷轩然大波的,可不就是这一句话吗?

  一纸盐引,托不起大明!

  苏闲一直在说这句话。

  可若说结果,前半句,固然让他心血澎湃,他朱元璋能在元末群雄之中屹立而起,论及兵强马壮不如陈友谅,论及财力不如张士诚。

  甚至论及势力版图、起家实力、幕后支持,全是他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就算是投奔郭子兴,除了在对方那里,找到马皇后之外,其还屡次将自己视为眼中钉。从自己率领二十四个弟兄,从濠州城走出去的时候,自己就早已和他切割而开。

  “你这些话说在咱的心坎里。”

  “咱的大明,的确不需要盐来托,但盐税……”

  听到对方话语有些松动,苏闲则趁此机会继续道:

  “盐税?”

  “陛下,商人赚取利润,通体可分为两种,有量稀少,故意抬价赚取丰厚利润的,诸如古玩字画,平时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但也有因为量大而赚取微薄利润的。”

  “陛下认为,事关大明六千万百姓,日日所需的必需品,到底应该走哪条路?”

  “毫不犹豫的说,以前的盐,就是走量少,商贩抬价,只不过没有古玩那么离谱。”

  苏闲话语一顿,“可现在,按照我刚才的方法,海盐就能很快成倍数的增加,届时,我大明盐田增多,一两年内,就可以让大明百姓的口粮里,多出平价的精盐!”

  “而且,陛下难道认为,如此简单的方法,这么多年了,真的没有人试验出来吗?”

  “怕是早就出来了,只是因为地域因素,以及现在各家各户的敝帚自珍,所以只传于秘方之内。陛下如果现在隐瞒,难道就敢保证,永远有人不使用这种办法?永远将好的留在家里,让其霉烂?”

  “陛下,大明应该强民,而不是愚民!”

  唰!

  此话一出。

  朱元璋的视线猛地看来,只是,目中除了惊怒,还有醒悟!

  如果说,苏闲之前的话,只是激发起了他往昔的豪情,让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睥睨四野,纵横天下的日子,在一次次生死险情之中站起,终于定鼎九州!

  那么现在说的话,便是未来。

  过去的已经定了,是因为当初的无惧,包容、坚毅、果敢,才铸就了现在的大明。

  那么未来,也应该是取决这些才是。

  而不是因为看到了“更好更多的盐”,就对未来产生了担忧!

  此种情绪,实在不该!

首节 上一节 246/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