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239节

  朱元璋神清气爽的走来。

  “嗯?那么早来了,昨夜伱睡的可好?”

  朱雄英笑着点头,然后还把奏疏给拿了出来:“爷爷,处理的差不多了,给您老。”

  朱元璋背着手坐下,开始检查奏疏,随后开怀道:“好!奏疏批的差不多了,咱每天都能睡的这么踏实。”

  “啧啧!红薯粥,白煮蛋,包子,还有萝卜干,不错,老话说得好,早晨吃的好,中午吃的饱,晚上吃的少,养生!”

  “就是你小子天天都起这么早,整的咱像个嗜睡的年轻人,你反倒像个睡不踏实的老年人。”

  朱雄英笑着坐下,拿着包子塞嘴里,支支吾吾的道:“老话说的也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呵!”

  朱元璋笑了笑,便吸溜了一口滚烫的红薯粥:“粗坦!”

  这是淮西话,意思舒坦。

  老爷子半只脚抬在石凳上,半屁股翘着,一只手端着瓷碗,一只手拿着筷子和包子。

  那包子他一口一个朝嘴里塞,然后就着滚烫的红薯粥吸溜到嘴里,末了嘎嘣嚼一口萝卜干,简直快活的如同神仙。

  早饭吃完,朱元璋背着手在宫殿的院子里溜达一会,消化的差不多了,便对朱雄英道:“去你师尊那儿之前,你那东宫的红薯,再给咱弄点过来呗?”

  朱雄英点头:“成,爷爷您要多少?”

  朱元璋想了想:“弄个小篮子,咱能提得动就行。”

  朱雄英点头,吩咐宫人回去东宫去扒红薯。

  吩咐的宫人是个聪慧之人,不一会儿,便拎着一个小篮子走来,里面大概有九个左右的红薯,朱元璋掂量在手里,不重不轻。

  朱元璋不免多看了一眼,这个细心的小太监。

  “成,事儿妥了,咱也吃完了,该去找些官员议事,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朱雄英点头:“好,那您路上慢点,我也准备去天云观找师尊了。”

  朱元璋点头:“昨晚批过的奏疏,都好好思考思考,若是下次,你该怎么批,都要熟稔于心,不可懈怠。”

  朱雄英正色道:“明白!”

  .

  …….

  朱元璋来到大明宫。

  昨晚的奏疏,虽是让朱雄英代笔,但大多数朱元璋都在一旁看着,有些需要记住的,老爷子现在都熟稔于心。

  谨身殿。

  朱元璋将小篮子放在一旁,微微有些发愣的看着案牍上的面条和蒜瓣。

  “陈洪。”

  朱元璋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面条,开口道:“谁送来的?”

  陈洪忙不迭道:“启奏皇上,是皇孙殿下。”

  朱元璋点点头:“他有心了,允炆有啥话要和咱说么?”

  陈洪摇头:“皇孙殿下知道皇爷平时这个点回来,就说怕皇爷饿着,别的也没多说。”

  朱元璋若有所思,道:“他孝心咱心领了,让他以后莫要送,咱吃过了,这不浪费么?”

  想了想,朱元璋又道:“告诉允炆,咱晚上去东宫吃饭。”

  陈洪赶紧道:“好的,老奴这就去。”

  朱元璋道:“这碗面不要浪费,赏你了,端下去吃了,再去东宫传话。”

  “谢皇爷!”

  陈洪恭敬的端着面条离去,面上带着笑容。

  太好了,皇爷竟要去东宫找允炆殿下吃晚饭,这真是个好消息!

  “来人,去传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骞来。”

  朱元璋若无其事的,走在案牍上坐下。

  他端着茶盏喝了口茶,没等片刻,左都御史王骞便恭敬走来,弯腰行礼道:“臣王骞,拜见吾皇陛下。”

  朱元璋沉声嗯了一声,开门见山的道:“你都察院查出来的事,你亲自去蓝田县处理吧。”

  王骞愣了愣,有些不知所云:“臣斗胆,敢问皇上,蓝田出何事了?”

  朱元璋开口道:“一会奏疏会过武定门进宫城,你出去的时候恰好能遇到,自己去拿。”

  王骞满头雾水的出了谨身殿。

  作为都察院部堂高官,王骞是都察院最高级别的御史,官至从三品。

  若是没记错,奏疏应当都是一直直接送到朱元璋御前的呀!

  莫不是陛下放权给殿阁那群学士了?

  极有可能!

  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那么多奏疏再让他亲力亲为的去看,身子一定吃不消。

  其实作为风闻弹劾奏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骞不是一次建议过朱元璋,让其将批阅奏疏的权柄交给殿阁。

  等殿阁分门别类之后,再交给朱元璋复审。

  毕竟每日的奏疏太多,都察院也怕累坏了皇帝。

  年轻的时候,朱元璋精力旺盛,他不放权也就罢了,现在都一把年纪了,依旧不放权,即便是有太子朱标帮着,可这始终是全国每日的奏疏,老爷子一把年纪处理其中大半,这身子哪儿能吃的消?

  现在得知朱元璋放权给殿阁批奏疏,王骞心里也放松了许多。

  他是真怕将老爷子和太子两人给累倒了。

  他没有任何政治资源,和詹徽、蓝玉、黄子澄那些人不同,他们或多或少都和东宫、皇子们有瓜葛。

  这后代谁登基,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思考并且投靠。

  而自己虽是左都御史,但忠的却只有朱元璋,至于朱标朱雄英都没怎么走动,其他皇子皇孙更是没打照面。

  他今年四十六了,他只希望朱元璋多呆几年那位置,让自己还能再为大明做些事,等以后朱标继位,他也同时退位选择安稳归隐。

  只要打下牢靠的基础,接下来….就交给下一代年轻人吧。

  这是王骞心中的想法。

  一路想着的时候,王骞便走到武定门。

  他看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抱着奏疏,便道:“陛下让我来拿蓝田县的奏疏。”

  蒋瓛点头,将蓝田县的那封奏疏递给王骞,便默不作声朝宫里走去。

  王骞打开仔细看了看,顿时脸色变了。

  【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林上陈陛下,今有蓝田县县令与地方豪强士绅瞒报天灾,私吞田产,掩盖真相,欺瞒今上,其罪之大,无可饶恕。】

  【批曰:杀之,一应人员连坐!】

  短短八个字,却冰冷到骨子里,杀气仿佛要从奏疏窜了出来一样!

  王骞握紧奏疏,神色晦暗不明的朝宫外走去。

  刚踏步,王骞又一次愣住了。

  不对啊!

  老爷子是怎么提前知道奏疏内容的?

  这奏疏,不是还没送到谨身殿么?

  莫不是老爷子,昨晚在殿阁批了奏疏?

  这也不符合逻辑啊!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迎面恰好遇到詹徽和傅友文路过。

  “两位大人。”王骞打招呼。

  两人也抱拳打招呼:“王大人这是?”

  王骞左右望着,见没什么人,便低声道:“下官斗胆论上….咱陛下….是不是经常会在殿阁批奏疏?”

  傅友文愣了愣:“怎么讲?什么意思?”

  王骞将自己的疑惑,告知两人。

  傅友文和詹徽恍然大悟:“噢,你说小朝廷啊。”

  “啥?啥是小朝廷?在哪儿?下官咋没听过?”王骞一脸懵逼。

  傅友文和詹徽只是笑笑,并没多说。

  他们知道小朝廷是什么,近些日来,由于天云观观主的存在,让朱元璋极为想要教导好朱雄英,让天云观观主看到,做儿子的可有把孙子教好。

  所以,这段时间朱元璋一直在教朱雄英帝家之事。

  这两人都心里明白,但从未对其他人开口。

首节 上一节 239/3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