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66节
袁绍四世三公,乃名门望族,归附于他的人中,有很多是缺乏能力却喜好虚名之人;而曹公以诚待人,唯才是举,奖赏从不吝惜,因而效忠曹公之人皆是追求实际效率,有真才实干之人。
袁绍有此四大劣势,曹公有此四大优势,加之辅佐天子,以正义之名,行正义之师,讨伐叛逆,天下谁敢不从?袁绍固然强大,又有何用?”
“文若之言,甚合吾意。”曹操听后大喜。
荀彧又道:“而要图谋冀州,必须先定徐州吕布。”
曹操点了点头,又道:“文若所言极是,但我担忧的是,袁绍进犯兖州,会引发羌胡造反。若再引诱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一同出兵,那吾就要用兖州和豫州两州之地,去对抗整个天下了。”
荀彧笑道:“曹公勿忧,关中之地,将帅诸侯无数,以韩遂和马超实力最强,但也没有人可以将关中统一。
他们相互之间戒备,明争暗斗,没有人敢贸然对我们出兵。只需派人去安抚他们,使他们无法结盟,则关中无虑也。
至于关西之事,交给钟繇,必定无忧。如此,曹公可以安心与袁绍决战了。”
看到这,天下之人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郭嘉的十胜十败论。
荀彧所言,虽然没有郭嘉那么详细,核心之处却没变。
那就是袁绍外宽内忌,优柔寡断,听不进良言。
“这么多谋士都这么说袁绍,看来这袁绍的确是没救了。”
众人感叹道。
渤海,袁绍再也忍不住,一把掀翻了案桌。
“怎敢如此诋毁吾之名声,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袁绍怒吼。
如今他名声尽毁,以后还怎么招揽人才?招揽不到人才,还怎么平定北方,改变命运?
许攸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楚风的声音继续在天下众人的耳中徐徐响起。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携四州之力,率领精锐十万南下。曹操内部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投降,一派主张迎战。”
画面中,只见名士孔融说道:“袁绍精兵强将,粮食富饶,又田丰,许攸,审配和逢纪等人出谋定计,麾下颜良和文丑勇冠三军,与之交战,凶多吉少啊。”
荀彧反对道:“孔府君此言差矣。袁绍军队虽然多,但军纪松弛,法令得不到有效的传达。
田丰刚直不懂得变通,很容易以下犯上,触怒袁绍,则良计不能被采纳。许攸贪婪而不知道约束自己,审配喜欢争权夺利,却只是一个无谋之人。逢纪遇事果断,却刚愎不知,难以断大事。
袁绍让审配和逢纪坐镇后方,一旦许攸家有人犯了事,他们必定会抓住机会,严惩不贷。
许攸在前线,若知家中有变故,而袁绍又刚愎不纳良策,必定会叛变。
至于颜良,文丑,有勇无谋,匹夫罢了,一战可擒也。”
荀彧的话,再一次让曹操坚定了迎战袁绍之心。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僵持大半年,军粮消耗殆尽,军马疲乏,曹操欲退回许都死守。
荀彧得到消息后,给曹操回信道:“曹公,我军虽然粮食稀少,可还远远没有达到昔日楚汉在荥阳和成皋之时的困难。
当时,高祖和项羽都不肯先退,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先退的一方会陷入被动,会被另一方趁虚而入。
曹公以只有敌人不足一成的兵力坚守阵地半年之久,已然磨尽敌人的锐气,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变故,曹公只需静待时机即可。”
看了荀彧的信,曹操最终决定继续坚守,等待良机。
果然没过多久,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审配和逢纪严惩,加上计策不被袁绍采纳,一怒之下来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大败袁军,歼灭袁军数万之众。
阎良文丑,也被临阵斩杀,田丰也被囚禁,所有的一切都和荀彧预料的一模一样。
最终,袁绍只带八百人逃回冀州,从此萎靡不振,再难有作为,给曹操一统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到这,天下之人无不叹服。
“郭嘉能把控人性,贾诩能算计人心,这荀彧也丝毫不差啊,将袁绍麾下一众文武算计得死死的。”
“袁绍麾下那些谋士,加起来都不是荀彧一个人的对手,更何况曹操麾下还有荀攸,郭嘉,程昱,董昭,啧啧,袁绍败得也不冤。”
“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袁绍刚愎自用,麾下聚集的谋士也都不是善类啊。”
渤海,袁绍看向许攸等人,所有谋士都不知觉地低下了头去。
不管他们想不想承认,此时都只能保持沉默。
陈留郡,曹操大笑道:“有荀彧坐镇后方,吾才能高枕无忧啊。”
安喜县,刘备叹息一声道:“吾之荀彧又在何处啊?”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一次响了起来.. .....
“建安六年三月,曹操准备南征刘表,遭到荀彧反对。”
画面中,只见荀彧作揖道:“曹公,袁绍虽然失利,却威势犹存。如果趁着我们远征荆州之时,收拢残兵,趁虚而入,我们如何抵挡?
误认为,此时应该趁着袁绍新败,还没有重新恢复元气,趁胜出击,一举灭掉袁绍,平定北方。”
“文若所言有理。”
曹操最终采纳荀彧之计,继续领军攻打袁绍,最终一举灭掉袁绍主力,于建安七年五月,郁愤吐血而亡。
建安八年,荀彧被封为万岁亭侯,建安九年有人劝曹操效仿古人,改天下为九州,曹操也有意动。
荀彧反对道:“曹公,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而贸然改动格局,不仅无法起到安定天下的效果,反而会让天下诸侯变得紧张而仇视。
届时,曹公必定会成为天下公敌,被诸侯群起而攻,纵然曹公实力再强,麾下文臣再多,武将再勇,也难逃灭亡之厄运。”
曹操闻言,说道:“文若之言,甚是有理,改天下为九州之事,暂且作罢。”
“曹公英明。”荀彧赞道。
画面一转,建安十二年,曹操向让荀彧担任大汉太尉,位列三公,荀彧坚决不授。
荀彧孤身来见曹操,义正言辞地说道:“曹公,三公乃百官之首,不仅要战功显赫,还要德行超凡。
彧才,德,皆不配位,如何能位列三公?还请曹公收回成命。”
曹操见荀彧态度坚决,想了想,道:“既如此,那此事就暂且阁下,以后再议。”
显然,他并没有放弃要给荀彧谋求三公职位的打算。
荀彧见状,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
回去之后,他夜不能寐,第二天找来侄儿荀攸说道:“公达,曹公欲表吾为三公,吾才德低微,如何当得?
今日我虽已经严词拒绝,但看曹公的意思依旧不肯放弃,你日后见到曹公,帮我劝阻一下。”
荀攸笑道:“叔父乃王佐之才,德行尚佳,如何当不得三公?”
荀彧正色道:“不要胡闹,吾是认真的。”
“好吧,侄儿会替叔父劝阻一下主公的,至于主公听不听,我就不敢保证了。”荀攸说道。
荀彧道:“公达乃曹公谋主,你主外,我主内,你我一同劝阻,曹公肯定会听的。”
此后,只要曹操一提要表荀彧为三公,荀彧和荀攸叔侄,就会出来反对,连续十几次,方才让曹操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到这,天下之人皆无语。
三公啊,百官之首,如此大的荣耀,荀彧居然避之如虎,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这也足以说明曹操对荀彧的信任和看重。
荧幕中画面一转,演化继续。
建安十二年冬,曹操欲攻刘表,询问荀彧是否可行。
荀彧说道:“如今北方已经平定,南方4.7可图也。可表明上攻打宛城,叶县等地,暗地里轻骑突袭,直袭刘表,出其不意,一举可定。”
曹操于是率军南征,不久后刘表病死,曹操夺取了荆州。
建安十七年,曹操想要自封国公,遭到荀彧的劝阻。
荀彧作揖道:“曹公是举义兵匡扶大汉,此乃忠贞之举,若封国公,与孙权刘备等人又有何异?如此行为,让曹公麾下将士又如何作想?此非明智之举啊。”
曹操有些恼怒,心绪无法平静,但也并没有多说什么,挥手让荀彧离开,也没有封公。
荀彧感受到曹操情绪的变化,离开丞相府后,微微叹息一声,眉宇间带着几分忧愁。
“终究还是变了啊。”
他摇摇头,大步离去,只不过他的脚步似乎变得蹒跚了许多,背影也佝偻了许多。
后来,曹操讨伐孙权,将荀彧调到瞧郡,让他留在军中,随军出征。
曹操大军抵达濡须之时,荀彧生病滞留寿春,没多久便忧虑而死,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
画面至此定格,楚风的声音却没有停歇。
“荀彧一生,与其说是忠于曹操,不如说是忠于汉室,他一生都在为匡扶汉室而努力。
待发现曹操要称公做王时,极力反对,终究惹怒曹操,忧郁而亡。
他这一生奇谋妙计百出,为曹操坐镇后方,治理内政,让民心归附。
正因为有荀彧坐镇,曹操才能安心征战天下。
谋士榜第三名,颍川荀彧。
战略能力5星
战术能力5星
其他能力4星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